2014级本科新生报到

07.09.2014  14:06

 

9月7日,来自全国各地的3164位2014级本科新生,以及来自32个国家和地区的190位留学生在复旦大学开始了他们的大学生活。校党委书记朱之文、上海市教委副主任陆靖、校党委副书记刘承功、尹冬梅,副校长陆昉在迎新现场了解报到情况,看望新生和参加迎新的工作人员。教务处处长徐雷、学工部部长徐瑾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活动。

书院公共空间全新亮相迎接新生

迎新季里,复旦大学的住宿书院公共空间崭新亮相。位于本部的任重书院“文化中庭”首次迎接新生的到来,吸引了众多家长和学生的目光。

过去一年,志德、腾飞、克卿、任重、希德五大书院根据师生的需求对书院公共空间进行了改造,力求将有形的物理空间与无形的精神价值有机结合。特别是任重书院以“文化中庭”建设为起点,让崭新而优美的住宿园区探索多功能的发展途径,为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服务,创造丰富多彩的书院文化。“文化中庭”将邯郸路本部2、3、6、7号学生宿舍楼原先较为分散和独立的形态,建设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半独立空间,使该区域内的核心地带成为任重书院的核心活动区。改造完成之后,中庭不仅仅是行走的通道,更能成为一个学生愿意以之为目的地的景观休闲区域,提供给师生进行读书、交流、休闲、锻炼和组织小型活动的场所。在该区域内,既有让学生安静读书的书院藏书阁,也有由学生自主经营可供师生交流、同学小聚的H’ours咖啡吧,还有学生间创作、分享诗歌作品,以诗会友的诗歌图书馆,更配备了学生可以组织小型音乐会、读书会、演讲的小型文化广场。

整个“文化中庭”建设按照休闲绿地的庭院形式进行了绿化整修,风格属中西古典合璧式,并规划布置了休闲区、修读区和健身区。同时,鉴于任重书院学生主要来自文史哲等人文学科,因此,在绿化设计时特别关注书院景观整体人文气质的体现,种植了诸如桂花、樱花、松柏、枫树等具有文化内涵,并能使中庭在每个季节都有鲜明色彩的植物。

此外,新生在到校当天就能感受到书院的浓郁氛围。各书院都挂出了用书院标志色为底的欢迎条幅迎接新同学的到来,并为新生准备了“书院生活手册”,则将“书院生活”全方位地进行了介绍和展示。而书院徽章、卡套、明信片等具有书院标志特色的纪念品则成为了“书院人”的专属品。如腾飞书院向新生赠送院刊《非文》和院徽,并详细介绍了所有新生导师的联系方式;克卿书院的“迎新大礼包”则内含精心设计的书院学生手册、院徽和精美明信片;希德书院则将在书院大会上增设“时间囊”活动,将新生在希德明信片上“写给未来的自己”的祝福与期待封存在“时间囊”中,等第一学年结束后分发给2014级学生,鼓励新生规划大学生活、认真对待每一天。迎新当天,各具特色的住宿书院氛围给新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开中外学生研讨课促学生交流

外国留学生处与学生工作部在2013年联合推出了中外学生合住的“住宿体验”项目,这一项目今年将继续在志德书院推广试点。除了鼓励留学生与中国学生同学习、共生活,志德书院还首次开设了中外学生研讨课(Campus Life and Chinese Culture: Freshmen Seminar)。

本次开设的中外学生研讨课以“校园生活与中国文化”为主题,是志德书院自主建设的书院课程之一。该课程以讨论课为主,辅以课外实践,强调讨论性、文化性、服务性和实践性。课程目的在于指导新生,特别是留学生了解学校、融入社区、适应中国、体验文化,推动中外学生之间的跨文化交流。课程时间自9月8日起,11月11日结束,包含9次讨论课及5次课外教学活动。讨论课内容涵盖了解中国的文化习俗、适应校园及社区生活、调适文化冲击等;实践课则包括学校各类资源的使用、中华美食品赏、游遍上海等丰富的内容,以帮助新生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理解中国文化。此外,2014级的新生将有机会修读由热心本科教学的资深教授在五大书院中面向大一新生开设的“书院新生研讨课”。课程采用15-20人的小班研讨教学模式,注重一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上课形式更加灵活,更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参加学术研究的兴趣和热情,并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中秋嘉年华送上“新”家温暖

五大书院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内涵,使学生在书院生活中感悟中华文化的精髓,提升对民族文化的自觉与自信。今年的新生报到恰逢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中秋,各书院和新生班级也是使出浑身解数,为来自五湖四海的2014级新生们送上“新”家的温暖。

希德书院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将在9月8日晚举办中秋嘉年华,与新生共度中秋佳节。届时,同学们将参加“汉服颂诗会”,并可参与滚铁环、掷飞镖、套圈等传统游戏,在书院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度过在异乡的第一个中秋。志德书院的第一堂中外学生研讨课则将聚焦“中秋节与中国假日”,不仅有欢迎派对,还有神秘嘉宾讲述月饼的故事。

新闻学院学生会自主设计了“新愿”系列明信片,组织新生开展明信片中秋邮递活动,向远方的亲人寄上中秋祝福;数学1班将在光华楼前草坪组织班级中秋赏月活动与趣味十足的破冰游戏;外文小语种班还将组织包饺子大赛和中秋晚会;不少学院的辅导员也专门准备了爱心月饼,将在中秋当天送到每一间学生寝室。在这个中秋佳节里,师生情谊浓浓,让新生切实感受到了复旦大家庭的活力与温暖。

为了让95后新生提早感受到“新”家温暖,自然科学试验班3班的辅导员黄丹妮与助辅团队在新生报到前就推出了班级微信订阅号“Denny的小班”,每天向新生推送“报到百问Q&A”、“新生周日程安排”、“导员儿们和导师们的写真集”等内容,语言风趣活泼、贴近生活,利用95后新生喜爱和习惯的“新媒体”与新生交流。在Denny的小班里,素未谋面的新生可以找到同年同月同日的小伙伴,也能找到兴趣爱好相同的新朋友。

绿色通道全程畅通关怀新生成长

2014年,复旦大学继续加大力度,多渠道宣传“绿色通道”政策,多措并举落实保障家庭经济困难新生顺利入学。

今年,复旦大学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由往年的60人提高到了240人。针对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学校制定了全方位、全过程的帮扶政策。学校开辟了多条通道,方便家庭经济困难新生申请各项资助。学生可以通过学校招生组、“绿色通道”志愿者、家庭经济困难新生“绿色通道”手机专线、“复旦资助”电子邮箱等方式申请报到路费补贴,还首次在入校前通过升级的迎新系统填写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以便学校及时了解学生家庭经济情况,为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定制个性化资助方案。在原有资助热线的基础上,今年首次开通家庭经济困难新生“绿色通道”手机专线,在暑期里由专职老师接听电话,为学生进行更专业、更准确的政策解读和疑问解答,同时也记录学生信息,帮助他们及时申请相关资助,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确保学生安心来校报到。

截至目前,复旦大学为116名2014级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寄去了报到路费补贴,补贴金额超过4万元,资助对象覆盖新疆、西藏、甘肃、云南、四川、湖北、河南、内蒙古等16个省份,其中还包括3名云南鲁甸地震受灾地区的家庭经济困难新生。8月3日,云南省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除了关注在校学生受灾情况外,学校学工部、招生办公室等相关部门在第一时间对2014级新生进行了排摸,相关工作人员通过电话,逐一与来自昭通市等灾区及周边地区的新生取得联系,具体了解学生家庭的受灾情况以及学生入学的困难,向他们送去学校的关怀。

除入学前为部分学生寄送路费补贴外,复旦大学还为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准备了总额超过50万元的入学生活物资补助和经济资助,包括床上用品、日用品、自行车、手机、学生超市购物券和教材减免券等,在新生入学之日通过“绿色通道”向学生发放以上物资和经济补助,帮助新生顺利开始大学生活。

学生入校后,学校将结合每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灵活组合不同的资助措施,包括奖学金、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资助方案,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安心、生活无忧。此外,复旦大学还设立“本科生助学成才家园”,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成才辅助平台,通过助学社团、公益实践基地、出国出境交流项目等锻炼学生能力,拓展学生视野,让每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得到成长锻炼,成为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