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集锦】媒体聚焦我校2018级新生顺利报到

18.09.2018  05:15
【媒体报道集锦】媒体聚焦我校2018级新生顺利报到 - 华东理工大学
【媒体报道集锦】媒体聚焦我校2018级新生顺利报到 - 华东理工大学
来源: www.cnr.cn

    首设14个微专业、“绿色通道”12卡牌、46道家乡菜、打造宿舍公共空间……9月8日,4200余名2018级新生从五湖四海汇聚华理正式报到,浓浓的迎新氛围、贴心细致的服务,入校的路上处处洋溢着华理情谊与华理精神。《解放日报》《青年报》《劳动报》《上海科技报》,以及人民网、央广网、中青在线、中国新闻网、科学网、上观新闻、澎湃新闻、文汇APP、上海热线、周到上海、东方网、上海教育新闻网、上海热线、《东方教育时报》官方微信等近20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


【人民网】:别人家的学校:大盘鸡、剁椒鱼头、土家吊锅 …… 华东理工用 46 道家乡菜迎新生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用46道家乡菜迎接4200余名2018级新生。46道家乡菜,覆盖了全国32个省市、地区,既有西北风情的新疆大盘鸡、青海炒面片,又有辣味十足的湖南剁椒鱼头、重庆辣子鸡等。小编:边剪片子边流口水。

    原文来源:人民网      |  发表时间:2018-09-11

    原文链接: http://tv.people.com.cn/n1/2018/0911/c413792-30287001.html


【央广网】首设 14 个微专业、 绿色通道 ”12 卡牌 …… 华东理工大学今迎 4200 余名 2018 级本科新生

 

9月8日,华东理工大学迎来4200余名2018级新生。(央广网发  华东理工大学  供图)

    央广网上海9月8日消息(记者唐奇云)华东理工大学今天(8日)上午迎来4200余名2018级本科生。为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自主权,该校在上海高校中首设智能生物制造、国际企业管理、工业设计、经济学、法法等14个20学分左右的微专业,新生入学即可选修该类经过系统化核心课程。同时,通过“绿色通道”报到的新生们则收到了一份特殊礼物——包含绿色出行交通卡、千元生活保障爱心卡、校内工作岗位卡等的“十二卡牌大礼包”。

 

绿色通道”报到新生的“十二卡牌大礼包”。(央广网发  华东理工大学  供图)

    未来已来,新技术、新经济、新产业无一不在呼唤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优秀人才。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已是大势所趋。以人为本,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已成为共识。在此背景下,华东理工大学提供多样化课程菜单、鼓励学生谋求个性化发展的“微专业”应运而生。

    据介绍,首批14个微专业包括智能生物制造、国际企业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软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应用化学、应用数学、翻译、工业设计、经济学、法学,其课程设置不仅小而精、实打实,均为优中选优的系统化核心课程,其中还不乏各类精品课程。学生只要有兴趣、敢挑战,修满学分便可获得学校授予的微专业合格证书。

    “微专业是对原有的专业以及辅修专业的有益补充,用相对迷你精干的课程去满足学生发展自我兴趣的需求,用这样更为灵活的方式设置,来适应新技术、新经济的跨学科应用型微专业。”华东理工大学教务处处长黄婕向记者透露,不同于辅修专业的学习,微专业课程全部免费,旨在为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提供平台。仅从短期而言,微专业的修读对于转专业、跨专业申请交换和留学等都颇有裨益。

    下一步,学校将考虑如何将微专业与辅修专业顺利对接,让兴趣和挑战更深入;此外,为缓解该类课程与学生主修课程产生时间冲突,校方正在设计研制通过网上慕课进行学习。据黄婕预计,考虑到新生对于大学生活和本专业课程的认知适应期,微专业将在学生大一下或大二上左右开始运行。

 

现场向2018届新生讲解12张卡牌的功能和使用。(央广网记者  唐奇云  摄)

    另一方面,内含华理新生欢迎卡、价值千元的生活保障爱心卡、防寒防潮毛毯领取卡、绿色出行交通卡、馥郁芬芳咖啡券、新生助学金、能力发展卡、校内工作岗位卡、技能学习卡、导师陪伴卡、创新创业实践卡、青春公益卡的“十二卡牌大礼包”,成为通过“绿色通道”报到新生们的聆听重点。

    据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宋来介绍,“十二卡牌大礼包”意在为家庭经济困难新生提供物质保障的同时,满足其精神需求并提供发展型资助。如爱心卡内含有价值1000元的爱心币,学生可凭卡至学校的慈善爱心屋选购所需的生活、学习用品;导师陪伴卡,则是学校选聘了经验丰富的老教授,为学生的大学生活答疑解惑、指点迷津;绿色出行交通卡则是由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产品设计160班张慧同学绘制设计,委托上海公共交通卡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限量交通卡,只限绿色通道专属……

    勤工助学作为华东理工大学资助工作的特色,学校搭建了多元化培养平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引导学生实现“受助—自助—助人”的转变。记者看到,学校在“绿色通道”处设立了专门的勤工助学受理点,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咨询和报名。从2017年开始,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还可以申请预支勤工助学工资以及临时困难补助。

    原文来源:央广网     |  发表时间:2018-09-08   |  作者:唐奇云

    原文链接: http://www.cnr.cn/shanghai/tt/20180908/t20180908_524354488.shtml

 

【中青在线】“住在华理”:华理宿舍样板间发布

    中青在线上海9月8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烨捷)今天,华东理工大学迎来2018级大一新生,其中“00后”占比为72%。为了让这些初次离家的“00后”们住得舒心,让千里之外的家长宽心,华理在奉贤校区学生公寓25号楼打造了集多功能室、活动室、茶水间、吹风机房、会客室等功能一体的宿舍公共空间,不断地提升学生生活品质。


    据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25号楼公共空间为华东理工大学试点“样板房”,学校将陆续在其他宿舍楼开始改造、升级、建设这些公共场所。同时,将会在各个宿舍楼配置冰箱、微波炉等公用设施,便利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休闲等,让学生在校能感受到家一般的舒服。

    原文来源:中青在线     |  发表时间:2018-09-08   |  作者:王烨捷

    原文链接: http://m.cyol.com/yuanchuang/2018-09/08/content_17563488.htm

 

【澎湃新闻】剁椒鱼头、苏式面、炒面片 …… 华东理工用 46 道家乡菜迎新生

    9月8日,华东理工大学用46道家乡菜迎接4200余名2018级新生。

    这46道家乡菜覆盖全国32个省份。例如,鱼有湖北瓦块鱼、天津家熬带鱼、湖南剁椒鱼头、四川酸菜鱼经典吃法;而面既有清淡的江南苏式面、乌镇汤面、上海日式全味拉面,又有具有西北风情的青海炒面片、山西刀削面、兰州牛肉拉面等。

 

湖北瓦块鱼。本文图片均为 华东理工大学 供图

湖南剁椒鱼头

 

江西瓦罐汤

    当日,华东理工大学15名过生日的“小萌新”还惊喜地收到了学校送来的生日礼物——“华理一碗面”。 2018年,该校还首次面向新生及家长推出了3个价位的12种“迎新套餐”。“迎新套餐”健康美味且价格实惠(10元套餐:2荤1素1汤1饭),套餐内既有名扬沪上高校的华理红烧肉,又有来自于扬州的家乡菜红烧狮子头。

乌镇汤面

    此外,经“绿色通道”报到的新生们还获得了一份特殊礼物“十二卡牌大礼包”,内含华理新生欢迎卡、价值千元的生活保障爱心卡、防寒防潮毛毯领取卡、绿色出行交通卡、馥郁芬芳咖啡券、新生助学金、能力发展卡、校内工作岗位卡、技能学习卡、导师陪伴卡、创新创业实践卡、青春公益卡。

    据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宋来介绍,“十二卡牌大礼包” 意在为家庭经济困难新生提供物质保障的同时,满足其精神需求并提供发展型资助,如爱心卡内含有价值1000元的爱心币,学生可凭卡至学校的慈善爱心屋选购所需的生活、学习用品;导师陪伴卡是学校选聘了经验丰富的老教授为学生的大学生活答疑解惑、指点迷津;绿色出行交通卡是由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产品设计160班张慧同学绘制设计的、委托上海公共交通卡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限量交通卡等。

    “十二张卡代表在华理的一年12个月,每张卡片上都精心设计了一处有华理的春、夏、秋、冬的校园美景,增强新生对学校的归属感,让新生第一时间感受到华理的校园人文气息,体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特色校园文化。”宋来说。

    勤工助学一直是华东理工大学资助工作的特色,学校搭建了多元化培养平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引导学生实现“受助—自助—助人”的转变。学校在“绿色通道”处设立了专门的勤工助学受理点,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咨询和报名。

    据宋来介绍,此次绿色通道的设计是源自该校切合实际需求、助力学生成长、体现人文关怀的资助工作体系而实施的新生入学“三心工程”,即稳人心、暖人心、鼓人心。

    原文来源:澎湃新闻     |  发表时间:2018-09-09   |  作者:臧鸣

    原文链接: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422220

 

【东方网】华东理工在沪上高校中首设微专业 交叉学科培养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

    东方网记者刘晓晶、通讯员石翎9月8日报道: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自主权,这不再只是纸上谈兵。作为改革先行者,华东理工大学在上海高校中首设微专业。今秋9月的开学季,全新的14个微专业准备完毕,新生入学即可选修。学生只要有兴趣、敢挑战,修满学分便可获得学校授予的微专业合格证书。

    据了解,智能生物制造、国际企业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软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应用化学、应用数学、翻译、工业设计、经济学、法学,这首批14个微专业课程设置不仅小而精、实打实,并且均为优中选优的系统化核心课程,其中还不乏各类精品课程。

    华东理工大学教务处处长黄婕介绍说:“微专业是对原有的专业以及辅修专业的有益补充,以相对精干的课程去满足学生发展自我兴趣的需求,并以此更为灵活的方式设置适应新技术、新经济的跨学科应用型微专业。

    “微专业可以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丰富多样的知识架构或能成为未来竞争中的优势。”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王启要介绍,智能生物制造微专业课程具有鲜明的学科交叉特点、涵盖了基因测序等最前沿的科技,既有趣又有益,着眼于培养面向未来的优秀人才。

    “人工智能可以应用于各行各业,立足大数据时代,在其他专业背景下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说不定能成为该行业的领军人才。”信息学院副院长万永菁期待,在微专业课程建设中能够进一步加强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线上线下并行,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

    “微专业打破了学院之间、专业之间的藩篱,全校范围内的课程,学生都可以看得到,并且可以系统化地选到了。同时它也为跨专业读研提供了可能。”材料学院副院长李欣欣表示,微专业这一新鲜事物值得探索。

    “微专业十分有利于大类培养改革的推进,可以淡化专业之间的差异。”机械学院副院长惠虎透露,学院正在致力于升级改造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与课程,目标指向互联网+、大数据、机器人背景下的先进制造,未来,微专业课程也将从中受益。

    记者了解到,除了微专业,华东理工大学还专门设置了6学分的个性化任选课程。如今,辅修专业、微专业、个性化任选课程已构成该校个性化人才培养的三大板块。此外,学校还将与时俱进挖潜教学资源,进一步优化教学配置,提供多样化课程菜单,鼓励学生谋求个性化发展。

    原文来源:东方网     |  发表时间:2018-09-08 |  作者:刘晓晶 石翎

    原文链接: http://sh.021east.com/m/20180908/u1ai11798603_K36320.html?t=1536385005759

 

【文汇 APP 】华东理工大学今迎 4200 余名本科新生, 绿色通道 ”12 卡包温暖求学路

△新生通过游戏的形式在所属学院完成报到流程。

 

△各学院为新生们报到开设了各项便利措施。

    9月8日,华东理工大学迎来4200余名2018届新生,而通过“绿色通道”报到的新生们则收到了一份特殊礼物——“十二卡牌大礼包”,内含华理新生欢迎卡、价值千元的生活保障爱心卡、防寒防潮毛毯领取卡、绿色出行交通卡、馥郁芬芳咖啡券、新生助学金、能力发展卡、校内工作岗位卡、技能学习卡、导师陪伴卡、创新创业实践卡、青春公益卡。独具匠心的新颖设计,不但让新生心仪,许多高年级同学纷纷留言:2014级的补发吗?2016级的补发吗?

 

△十二卡牌大礼包”,内含华理新生欢迎卡、价值千元的生活保障爱心卡、防寒防潮毛毯领取卡、绿色出行交通卡、馥郁芬芳咖啡券、新生助学金、能力发展卡、校内工作岗位卡、技能学习卡、导师陪伴卡、创新创业实践卡、青春公益卡。

△老师正在向新生介绍12卡牌的用法。

    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宋来介绍说,“十二卡牌大礼包”  意在为家庭经济困难新生提供物质保障的同时,满足其精神需求并提供发展型资助。如爱心卡内含有价值1000元的爱心币,学生可凭卡至学校的慈善爱心屋选购所需的生活、学习用品;导师陪伴卡,则是学校选聘了经验丰富的老教授,为学生的大学生活答疑解惑、指点迷津;绿色出行交通卡则是由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产品设计160班张慧同学绘制设计,委托上海公共交通卡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限量交通卡,只限绿色通道专属……

△绿色通道的负责老师正在为新生办理相关手续。

    “十二张卡代表在华理的一年12个月,每张卡片上都精心设计了一处有华理的春、夏、秋、冬的校园美景,增强新生对学校的归属感,让新生第一时间感受到华理的校园人文气息,体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特色校园文化。”宋来说。

    勤工助学一直是华东理工大学资助工作的特色,学校搭建了多元化培养平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引导学生实现“受助—自助—助人”的转变。记者看到,学校在“绿色通道”处设立了专门的勤工助学受理点,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咨询和报名。从2017年开始,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还可以申请预支勤工助学工资以及临时困难补助。

    宋来介绍,此次绿色通道的设计是源自该校切合实际需求、助力学生成长、体现人文关怀的资助工作体系而实施的新生入学“三心工程”。一是稳人心。继续开展绿色通道、缓交学费、预支勤工助学工资以及发放交通卡、爱心卡等物质保障,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安心入学。二是暖人心。通过送勤工助学岗位、送技能培训、送素质提升课程等促进学生发展,让资助工作有温度有力度。三是鼓人心。深藏功与名的老教授们与家庭经济困难新生“结对子”,送人生导师、送指路明灯、送拼搏信心,鼓励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一位新生的家人正在头像墙上寻找姐姐的照片。

△家长送孩子前来学校报到,并合影留念。

    新学期的另一个举措是首次设立了14个微专业,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自主权,这不再只是纸上谈兵。作为改革先行者,华东理工大学在上海高校中首设微专业。智能生物制造、国际企业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软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应用化学、应用数学、翻译、工业设计、经济学、法学,首批14个微专业课程设置不仅小而精、实打实,并且均为优中选优的系统化核心课程,其中还不乏各类精品课程。学生只要有兴趣、敢挑战,修满学分便可获得学校授予的微专业合格证书。

    “微专业是对原有的专业以及辅修专业的有益补充,以相对迷你精干的课程去满足学生发展自我兴趣的需求,并以此更为灵活的方式设置适应新技术、新经济的跨学科应用型微专业。”华东理工大学教务处处长黄婕介绍。

    “微专业可以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丰富多样的知识架构或能成为未来竞争中的优势。”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王启要介绍,智能生物制造微专业课程具有鲜明的学科交叉特点、涵盖了基因测序等最前沿的科技,既有趣又有益,着眼于培养面向未来的优秀人才。

△各学院创意新颖的迎新方式获得了萌新们的喜爱。

    未来已来,新技术、新经济、新产业无一不在呼唤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优秀人才。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已是大势所趋。以人为本,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已成为共识。在此背景下,华理大刀阔斧着手教育教学改革,对本科教学培养方案进行了大修。应对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现实情况,学校合理缩减总学分,改变了学生日常时间被课程完全填满的现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适度留白。同时,学校与时俱进挖潜教学资源,进一步优化教学配置,提供多样化课程菜单,鼓励学生谋求个性化发展。

    原文来源:文汇APP     |  发表时间:2018-09-08 |  作者:袁婧

    原文链接: http://wenhui.whb.cn/zhuzhan/hsttupian/20180908/211964.html?timestamp=1536410496509&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科学网】华东理工大学 12 张资助卡包温暖新生求学路

  来自河南周口店的新生手拿“十二卡牌大礼包

    9月8日,华东理工大学迎来4200余名2018级新生,而通过“绿色通道”报到的新生们则收到了一份特殊礼物——“十二卡牌大礼包”,内含华理新生欢迎卡、价值千元的生活保障爱心卡、防寒防潮毛毯领取卡、绿色出行交通卡、馥郁芬芳咖啡券、新生助学金、能力发展卡、校内工作岗位卡、技能学习卡、导师陪伴卡、创新创业实践卡、青春公益卡。独具匠心的新颖设计,不但让新生心仪,许多高年级同学纷纷留言:2014级的补发吗?2016级的补发吗?

    据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宋来介绍,“十二卡牌大礼包” 意在为家庭经济困难新生提供物质保障的同时,满足其精神需求并提供发展型资助。如爱心卡内含有价值1000元的爱心币,学生可凭卡至学校的慈善爱心屋选购所需的生活、学习用品;导师陪伴卡,则是学校选聘了经验丰富的老教授,为学生的大学生活答疑解惑、指点迷津;绿色出行交通卡则是由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产品设计160班张慧同学绘制设计,委托上海公共交通卡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限量交通卡,只限绿色通道专属……

    “十二张卡代表在华理的一年12个月,每张卡片上都精心设计了一处有华理的春、夏、秋、冬的校园美景,增强新生对学校的归属感,让新生第一时间感受到华理的校园人文气息,体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特色校园文化。”宋来说。

    勤工助学一直是华东理工大学资助工作的特色,学校搭建了多元化培养平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引导学生实现“受助—自助—助人”的转变。记者看到,学校在“绿色通道”处设立了专门的勤工助学受理点,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咨询和报名。从2017年开始,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还可以申请预支勤工助学工资以及临时困难补助。

    据宋来介绍,此次绿色通道的设计是源自该校切合实际需求、助力学生成长、体现人文关怀的资助工作体系而实施的新生入学“三心工程”。一是稳人心。继续开展绿色通道、缓交学费、预支勤工助学工资以及发放交通卡、爱心卡等物质保障,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安心入学。二是暖人心。通过送勤工助学岗位、送技能培训、送素质提升课程等促进学生发展,让资助工作有温度有力度。三是鼓人心。深藏功与名的老教授们与家庭经济困难新生“结对子”,送人生导师、送指路明灯、送拼搏信心,鼓励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原文来源:科学网     |  发表时间:2018-09-08 |  作者:黄辛

    原文链接: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8/9/417400.shtm?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劳动报》:沪上高校首设微专业

    让学生拥有更多学习自主权,华东理工大学在上海高校中首设微专业。华东理工大学周六迎来4200余名2018级新生,这些新生一入学就可以选修14个微专业。

    智能生物制造、国际企业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软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应用化学、应用数学、翻译、工业设计、经济学、法学,这首批14个微专业课程设置不仅小而精、实打实,并且均为优中选优的系统化核心课程,其中还不乏各类精品课程。学生只要有兴趣、敢挑战,修满学分便可获得微专业合格证书。

    “微专业是对原有专业以及辅修专业的有益补充,以相对迷你精干的课程去满足学生发展自我兴趣需求,并以更灵活的方式设置适应新技术、新经济的跨学科应用型微专业。”华东理工大学教务处处长黄婕介绍。

    “微专业打破了学院之间、专业之间的藩篱,全校范围内的课程,学生都可以看得到,并且可以系统化地选课。同时它也为跨专业读研提供了可能。”材料学院副院长李欣欣表示,微专业这一新鲜事物值得探索。

    “微专业十分有利于大类培养改革的推进,可以淡化专业之间的差异。”机械学院副院长惠虎谈到,学院正在致力于升级改造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与课程,目标指向互联网+、大数据、机器人背景下的先进制造,未来微专业课程也将从中受益。

    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已是大势所趋。据了解,在此背景下,华理对本科教学培养方案进行了大修。应对学业负担过重的现实情况,合理缩减总学分,改变了日常时间被课程完全填满的现状,为自主学习适度留白。同时,学校与时俱进挖潜教学资源,进一步优化教学配置,提供多样化课程菜单,鼓励学生谋求个性化发展。

    除了微专业,华理还专门设置了6学分的个性化任选课程。如今,辅修专业、微专业、个性化任选课程已构成华理个性化人才培养的三个层次。

    原文来源:劳动报     |  发表时间:2018-09-09|  作者:郭娜

    原文链接: http://www.51ldb.com/ldb/node41/node2151/20180910/n71414/n71417/u1ai414030.html

 

【新民网】华东理工大学 2018 级新生报道

    又到一年高校新生报道季,昨天(9月8日),分布在16个学院的4200余名2018级新生从五湖四海汇聚华理正式报到,浓浓的迎新氛围、贴心细致的服务,入校的路上处处洋溢着华理情谊与华理精神。

    不过记者注意到,在新生的宿舍里,和往年一样,家长的数量要远远超过学生。

 

    而一些布置寝室的琐碎小事,全都由家长代为完成,可见不少学生的自理和动手能力还是相当不足。

    也有一些新生想要在新的大学生活中更加独立,选择了自己布置寝室,安装蚊帐等事务,但是依然需要家长在一旁进行“指点”。

    原文来源:新民网     |  发表时间:2018-09-09|  作者:徐程

    原文链接: http://newsxmwb.xinmin.cn/xinminyx/2018/09/09/31428376.html

 

【周到上海】打造微专业 提供资助卡包 华东理工为新生准备了创意爆棚的大礼包

    今天,华东理工大学奉贤校区迎来了全国各地4200余名2018级本科新生。两大面由新生照片组成的“勤奋求实励志明德”校训照片墙吸引了家长和新生,一张张灿烂笑脸成了校园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今年华理对本科新生做了一次大“调查”,入学的新生中男生2358人、女生1922人,总体男女生比例为1.2:1。和去年1.13:1相比,男生多了一点点。男生比例做高的是机动学院,接近4.7:1。女生比例最高的是外语学院、艺术学院和社会学院。

从年龄分布来看,“00”后占比72%,最小的是2003年出生的,最大的是1995年出生的,同是本科生年龄差距达8岁。新生中,有87位新生遇到了和自己同名同姓的小伙伴。这些名字中,王涛、王浩分别有4个,还有张一帆、张鹏、王磊、刘鑫、刘畅分别有3个。

首设 14 个微专业 新生入学即可选修

    华东理工大学九年秋季在上海高校中首批设置了14个微专业,新生入学即可选修。

    它们是智能生物制造、国际企业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软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应用化学、应用数学、翻译、工业设计、经济学、法学专业。这首批14个微专业课程设置不仅小而精、实打实,并且均为优中选优的系统化核心课程,其中还少是各类精品课程。学生只要有兴趣、敢挑战,修满学分便可获得学校授予的微专业合格证书。

    “微专业是对原有的专业以及辅修专业的有益补充,以相对迷你精干的课程去满足学生发展自我兴趣的需求,并以此更为灵活的方式设置适应新技术、新经济的跨学科应用型微专业。”华东理工大学教务处处长黄婕介绍。

    “微专业打破了学院之间、专业之间的藩篱,全校范围内的课程,学生都可以看得到,并且可以系统化地选到了。同时它也为跨专业读研提供了可能。”材料学院副院长李欣欣表示,这样的微专业希望新生都能尝试。

    “微专业十分有利于大类培养改革的推进,可以淡化专业之间的差异。”机械学院副院长惠虎谈到,学院正在致力于升级改造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与课程,目标指向互联网+、大数据、机器人背景下的先进制造,未来,微专业课程也将从中受益。

    今年学校对本科教学培养方案进行了大修,合理缩减总学分,改变了学生日常时间被课程完全填满的现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适度留白。同时,学校与时俱进挖潜教学资源,进一步优化教学配置,提供多样化课程菜单,鼓励学生谋求个性化发展。

    除了微专业,华理还专门设置了6学分的个性化任选课程。辅修专业、微专业、个性化任选课程已构成华理个性化人才培养的三个层次。

12 张资助卡包 让家庭困难新生无忧

    通过“绿色通道”报到的新生们收到了一份特殊礼物——“十二卡牌大礼包”,内含华理新生欢迎卡、价值千元的生活保障爱心卡、防寒防潮毛毯领取卡、绿色出行交通卡、馥郁芬芳咖啡券、新生助学金、能力发展卡、校内工作岗位卡、技能学习卡、导师陪伴卡、创新创业实践卡、青春公益卡。为家庭经济困难新生提供物质保障的同时,也能满足其精神需求并提供发展型资助。

    爱心卡内含有价值1000元的爱心币,学生可凭卡至学校的慈善爱心屋选购所需的生活、学习用品;导师陪伴卡,则是学校选聘了经验丰富的老教授,为学生的大学生活答疑解惑、指点迷津;绿色出行交通卡则是委托上海公共交通卡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限量交通卡,只限绿色通道专属……。

    报到现场,学校在“绿色通道”处设立了专门的勤工助学受理点,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咨询和报名。从2017年开始,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还可以申请预支勤工助学工资以及临时困难补助。

打造公共空间 让宿舍像家一样舒适

    为了让这些初次离家的“00后”们住得舒心,让千里之外的家长宽心,华理在奉贤校区学生公寓25号楼作为试点打造了集多功能室、活动室、茶水间、吹风机房、会客室等功能一体的宿舍公共空间,不断地提升学生生活品质。

    学校将陆续在其他宿舍楼开始改造、升级、建设这些公共场所。同时,将会在各个宿舍楼配置冰箱、微波炉等公用设施,便利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休闲等,让学生在校能感受到家一般的舒服。

    原文来源:周到上海     |  发表时间:2018-09-08  |  作者:董川峰

    原文链接: http://static.zhoudaosh.com/C14B8082E952E491A544B2506211EB7A77E7B0AA179D8B717F4B795285E05F89

 

上海科技报》: 12 张资助卡包温暖新生

——华东理工大学推出迎新新举措

    9月8日,华东理工大学迎来4200余名2018届新生。而通过“绿色通道”报到的新生们则收到了一份特殊礼物——“十二卡牌大礼包”,内含华理新生欢迎卡、价值千元的生活保障爱心卡、防寒防潮毛毯领取卡、绿色出行交通卡、馥郁芬芳咖啡券、新生助学金、能力发展卡、校内工作岗位卡、技能学习卡、导师陪伴卡、创新创业实践卡、青春公益卡。

    据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宋来介绍,“十二卡牌大礼包” 意在为家庭经济困难新生提供物质保障的同时,满足其精神需求并提供发展型资助。如爱心卡内含有价值1000元的爱心币,学生可凭卡至学校的慈善爱心屋选购所需的生活、学习用品;导师陪伴卡,则是学校选聘了经验丰富的老教授,为学生的大学生活答疑解惑、指点迷津;绿色出行交通卡则是由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产品设计160班张慧同学绘制设计,委托上海公共交通卡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限量交通卡,只限绿色通道专属……

    “12张卡代表在华理的一年12个月,每张卡片上都精心设计了一处有华理春、夏、秋、冬的校园美景,增强新生对学校的归属感,让新生第一时间感受到华理的校园人文气息,体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特色校园文化。”宋来说。

    记者还了解到,华东理工大学新学期的新举措还致力于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自主权,这不再只是纸上谈兵。作为改革先行者,华东理工大学在上海高校中首设微专业,全新的14个微专业新生入学即可选修。

    智能生物制造、国际企业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软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应用化学、应用数学、翻译、工业设计、经济学、法学,这首批14个微专业课程设置不仅小而精、实打实,并且均为优中选优的系统化核心课程,其中还不乏各类精品课程。学生只要有兴趣、敢挑战,修满学分便可获得学校授予的微专业合格证书。

    原文来源:上海科技报     |  发表时间:2018-09-12 |  作者:陶婷婷

    原文链接: http://www.duob.cn/cont/862/206699.html

 

【上海教育新闻网】华东理工大学新设“微专业”精品课程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本网讯(记者 金寒草)9月8日,华东理工大学迎来4200余名2018级新生。从本学期起,14门小而精的“微专业”正式登陆全校学生的选课菜单,学生只要修满学分便可获得学校授予的微专业合格证书,为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目前,已开设的微专业包括智能生物制造、国际企业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软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应用化学、应用数学、翻译、工业设计、经济学、法学等,均为优中选优的系统化核心课程。

华东理工大学机械学院副院长惠虎认为,微专业淡化专业之间的差异,有利于大类培养改革的推进。据悉,该学院正在着力升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课程,未来微专业课程中也将引入互联网+、大数据、先进制造等前沿理念。

    “微专业是对原有的专业以及辅修专业的有益补充,以内容更精炼的课程去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华东理工大学教务处处长黄婕介绍,跨学科应用型的“微专业”将以更为灵活的方式适应新技术、新学科的学习需求。

    原文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  发表时间:2018-09-11 |  作者:金寒草

    原文链接: http://www.shedunews.com/zixun/shanghai/gaodeng/2018/09/11/2097013.html

 

上海高校2018级新生中,已超2500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绿色通道入学

解放日报》:让每个学生享公平而有质量教育

    当贺同学与陈恩桃抱在一起,这是两个相隔15年的特困生的拥抱。10年前在汶川大地震中痛失父母双亲的羌族学子贺同学,在上海交通大学勤工助学办公室主任陈恩桃关照下,前天通过绿色通道向上海交大农业与生物学院报到。他是全校这一批数百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的一员,更是全校万余名2018级新生中的一员。从交大一路升学并毕业留校的“桃子老师”告诉学弟:根据资助政策,不算地方和社会上各种资助,小贺每年可获国家和校方资助至少1.4万元,上完大学不成问题。

    来自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的最新统计显示,截至9月4日,上海已有17所高校新生开学,近4万新生到校报到,2582名家庭经济困难新生通过绿色通道顺利办理入学手续。 

推进“发展型”资助育人

    15年前,陈恩桃与贺同学一样也是特困生,也是上海交大农业与生物学院新生。这个“校园打工王子”曾打过6份工,并帮助各地的6个孩子读书,自己则如期完成本硕学业。如今,从受助到助人,这位勤工助学办公室负责人迎来了一批批自强不息的励志学子。

    在上海交大体育馆前广场的报到大棚里,关于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农生学院的迎新学长向贺同学 “面授机宜”。“师姐请放心,我不用手机导航就可以找到教学楼、实验室、餐厅、宿舍啦!”原来,贺同学9月1日受邀加入全校的“筑力计划新生体验营”,吃住行费用均由校方承担。“营长”陈恩桃带着他以及200多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前熟悉校园。营员各自选出10张照片,由学校寄回老家。

    2008年“5·12”,只有二年级的贺同学从北川当地小学飞奔出教室,逃过一劫。他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最终如愿考入上海交大。这个暑假,他带着录取通知书重返震后的老县城,告慰父母:“请安心宽心”。爷爷奶奶70多岁了,无法陪他来校。他告诉记者,爷爷奶奶其实并不希望他拿国家和地方助学贷款,甚至想要卖掉家中林子,但陈恩桃让贺同学先放下“包袱”、轻松上阵。遵循发展式、造血型的资助育人理念,“桃子老师”带他们加入了累计已有数千名成员的“爱立方”自强自立联合会。在这个互帮互助的公益社团中,寒门学子不仅勤工助学、志愿服务,还接受能力拓展培训,包括外语、计算机甚至领导力训练。“我要一直读到博士。”贺同学自信满满。市学生事务中心负责人表示,在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中,各校招录的贫困新生在专业课以及综合能力水平上参差不齐,让他们大学四年后交一份满意答卷,成功踏入社会,是目前申城“发展型”学生资助的重点之一。 

特殊的“十二卡牌大礼包

    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这是承诺,也是行动。

    开学前,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辅导员建起了贫困生咨询群,发现来自贵州山村的新生杨同学曾在12岁时因脊椎高度弯曲做过一次大手术,仅手术花费就约20万元,还不幸落下终身残疾。杨同学父母均为农民,还有弟弟要抚养、奶奶要赡养,家庭主要收入源于耕种,并不稳定。小杨至今仍受后遗症困扰,双腿一长一短,走路不正常,不能提重物更不能剧烈运动。在杨同学已经办理生源地贷款的基础上,辅导员专门指导她准备贫困生认定的材料,让她解除顾虑按时来校报到。入学当天,学校先给予1000元的临时生活补助金,之后将优先安排适合她的勤工助学岗位。

    前天,4200余名2018级新生向华东理工大学奉贤与徐汇校区报到,而通过“绿色通道”报到的新生们都收到一份特殊礼物——“十二卡牌大礼包”,内含华理新生欢迎卡、生活保障爱心卡、防寒防潮毛毯领取卡、绿色出行交通卡、馥郁芬芳咖啡券、新生助学金、能力发展卡、校内工作岗位卡、技能学习卡、导师陪伴卡、创新创业实践卡、青春公益卡。从缓交减免学费到预支勤工助学工资,如此细分资助只为背后全方位支撑。校党委副书记宋来介绍,12张卡牌中,爱心卡内含有价值1000元的爱心币,学生凭卡到校内慈善爱心屋选购所需的生活、学习用品;导师陪伴卡则是学校选聘出经验丰富的老教授,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答疑解惑、指点迷津;绿色出行交通卡是学生设计的限量专属本地公交卡,首期充值50元。

    上门排摸、精准资助、个性帮扶,沪上高校各具特色。复旦大学“腾飞计划”等专项计划今年招生500余人,开通“绿色通道手机热线”,专职老师轮值接听,实现“学校有暑期,资助无假期”;同济大学依托学生社团“挚友社”,社团化开展新生挚友系列活动,以朋辈支持、朋辈领袖示范等模式进行新生适应性教育,覆盖近半数新生……目前,各大高校校长都成了新生入学资助工作第一责任人,各校建立了 “奖、助、勤、贷、补、减”的全方位帮扶体系,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促进资源优质均衡,“让每个学生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原文来源:《解放日报》     |  发表时间:2018-09-09|  作者:徐瑞哲

    原文链接: https://www.shobserver.com/journal/2018-09-10/getArticle.htm?id=257087

 

上周末又一波高校迎新 77、78级学长“锦囊”相助

青年报》:高科技“刷脸报到”首次运行

    刚刚过去的周末,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等高校喜迎2018级新生。77、78级学长们为“00后”学弟学妹寄来大学锦囊、高科技“刷脸”报到首次运行、高颜值新生公寓升级等,让新生们跨入学校大门的第一步就体验到新旅程的各种新奇与温馨。

77 78 级学长为“ 00 后”寄来大学锦囊

    今年“00后”第一次成为各大高校新生大军的主力。在上海交大,2000年出生的本科新生2800多人,占比约68%。年龄最小的出生于2004年,年仅14岁,而最大的出生于1994年,组成最萌年龄差。其中,8月生日的最多,有意思的是,相邻7月的却是最少。

    40年前,一声恢复高考的春雷唤醒了一代青年蛰伏已久的求学梦想。当时,2800余名77、78级学子在千万人的角逐中脱颖而出,从五湖四海汇聚到上海交大,最终改变自己甚至整个国家命运。作为恢复高考制度后的首批大学毕业生,上海交大77、78级学子此次以集体的名义,专程给“00后”学弟学妹寄来一份大学锦囊,溢满着祝福和期待。

    “我们是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届大学生。从工厂、农村、部队、学校汇聚交大,结成了一个新的集体。当我们这些年龄相差悬殊,经历各不相同的同学开始新的学习生活时,我们深切感到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它包含了整整一代人不平常的经历,它是一个历史时期的缩影,它是特殊时代的产物,它又是新时期的一种标志。我们懂得肩负的重任,为了祖国、民族的兴旺,奋发学习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四载寒暑,老师辛勤培养,我们刻苦学习。在灯下我们切磋探讨,互相帮助,学习上的收获使我们喜悦……我们的脉搏与祖国一起跳动,为祖国的每一项新的建设成就欢欣鼓舞。

    在给“00后”学弟学妹寄来的大学锦囊里,77、78级的学长们语重心长地说:“学习时,要明确目标,学无止境,全面发展自我;科研时,要勤思考,勇创新,扎实开展研究;就业时,勿盲从,要有己见,择长处而就业;工作时,要肯吃苦,扩眼界,力争行业领袖;有规划,心态稳,坚强、坚韧、坚持是你们应该坚持的人生目标。

    面对来自77、78级学长们的寄语,上海交大2018级的新生备受鼓励。学生们说,在新时代努力求学,更要奋力叩响强国之音。两代交大人,传承不变的情怀与目标。“我们被赋予‘强国一代’这个响亮的名称。我们深知,自己人生的黄金时期与国家两个百年的目标完美契合,作为第一个百年目标实现的见证者,更应成为第二个百年目标实现的贡献者。我们必将学长们的教诲内化于心,成为德才兼备、内外兼修的交大青年,以自身努力推动国家进步,让青春无怨无悔!

刷脸”报到让留学生新生大呼神奇

    华东师范大学今年面向全校学生推出人脸识别报到系统,这意味着学生们可以“刷脸”报到。

    上学期,“学生人脸识别报到系统”就在华东师大正式上线,设计学院成为首个试用学院。本学期面向全校同学推出人脸识别报到,同学们可通过微信小程序人脸识别和一体机人脸识别两种方式报到。人脸识别报到采用1比1的匹配模式,先确认学生身份信息,然后现场获取学生照片与校园卡照片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完成报到过程。

    学校信息化办公室副主任彭伟表示,人脸识别报到系统已与学校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校园卡平台、学籍管理系统、云端识别服务等系统进行对接。该系统利用视频唇动识别、双目摄像头等方式解决活体检测,有效对抗了照片、视频和3D面罩等潜在攻击方式,以及采用GPS电子围栏、IP信息黑白名单等措施来限制GPS信息造假、远程VPN拨入等潜在作弊手段。未来,人脸识别将在学校会议签到、门禁通道、考勤等各类身份识别场景中进行广泛的应用。

    在上海交大的留学生新生报到现场,“刷脸报到”系统也开始露脸。智能装备,让来校报到的留学生新生大呼神奇。留学生站在人脸采集设备前稍稍驻足,系统即可通过算法迅速抓取学生脸部图像,根据现场采集的即时图像与数据库进行对比,就能迅速且精准识别学生的身份。一名来自俄罗斯的航空航天学院新生在电脑前站定,通过人脸扫描,屏幕瞬间跳出了他的个人信息,“欢迎加入上海交大!”一旁的迎新志愿者对他说。

    数字迎新平台与人脸识别系统无缝对接,在新生现场办理报到手续过程中率先实现智能化,优化了核实证件和查找信息等步骤,大大地节约时间,提高了新生报到的效率。

    今年,共有来自100多个国家的1000多名国际生进入上海交大开启学习生涯。在国际学生的招收工作中,学校提高录取标准,优化生源结构,同时积极配合“一带一路”倡议,大力推动沿线国家的学生招收工作,效果显著。今年,一带一路地区学生占比42%,比去年提升7%。

    “近几年,选择来中国留学在我们国家成为了一个新的趋势。”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学生迪丽拜尔介绍道。如今,她被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录取,“在中国,我能获得很多先进的知识,学会汉语。除了学习以外我还想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还想看一看中国快速发展的城市。”迪丽拜尔说出新生心声。

着力打造公共空间让宿舍像家一样舒适

    求学时光,寝室就如同一个小家。在舒适的书桌前看书,在挂满书画作品的走廊里散步,在漂亮的宿舍阅览室自习,临睡前在宿舍里洗个热水澡再进入梦乡,一进宿舍门就像回到了属于自己的“温馨小家”,这是很多学生对于宿舍的“幻想”。如今,梦想就这样照进现实。

    今年,华东理工大学在奉贤校区学生公寓25号楼集中打造了集多功能室、活动室、茶水间、吹风机房、会客室等功能一体的宿舍公共空间,不断地提升学生生活品质。

    据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25号楼公共空间为华东理工大学试点,该校将陆续在其他宿舍楼开始改造、升级、建设这些公共场所。同时,将会在各个宿舍楼配置冰箱、微波炉等公用设施,便利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休闲等。

    上海交大今年也对新生学生公寓进行软装大改造,通过对楼栋大厅、走廊、活动室的装修重新布置,实现营造文化氛围、提供多样服务和贴合实际需求等多种功能。如今,大厅和楼栋走道可以呈现主题展,营造积极励志、健康向上、和谐美好的宿舍文化氛围。在普通活动室的基础上打造瑜伽室、健身室、书画室、棋艺室、畅想室、休闲室等多种功能主题活动室,为同学们学习生活提供阅读、自习、书画、轻体育等多种服务,还能建立起更多可供学生学习、交流的多元化平台,丰富学生们的课外生活。

    另据青年报记者了解,为了更好地迎接新生们的到来,交大生活园区已连续两年开展样板房改造的活动。继去年打造田园风、温馨风、中国风、海军风、运动风五种不同风格的样板房后,今年学校以“学在交大”为主题,打造男生楼栋和女生楼栋各一间样板房,希望同学们发挥想象力打造别致宜居、舒适独特的生活空间。

    原文来源:《青年报》   |  发表时间:2018-09-10  |  作者:刘昕璐

    原文链接: http://app.why.com.cn/epaper/webpc/qnb/html/2018-09/10/content_69095.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上海热线】上海交大、华理喜迎 2018 级新生 00 后成主力军

      上海热线讯,今天(9月8日)是上海交通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的新生报到日,“00后”也第一次成为新生大军的主力。其中,华东理工大学迎来的4200余名2018级大一新生中,00后占比72%。而上海交大方面,2000年出生的本科新生近2800多人,占比约68%,年龄最小的出生于2004年,年仅14岁。

▲华东理工大学迎新照片墙

▲华东理工大学迎新现场

    今年,上海交通大学77、78级的学长们专程给“00后”学弟学妹寄来了一封大学锦囊,写满了对学弟学妹的祝福和期待,上演了一段穿越时空的对话。留学生新生报到现场,“刷脸报到”系统也首次运行,高科技的智能装备,站在人脸采集设备前稍稍驻足,系统即可通过算法迅速抓取学生脸部图像,根据现场采集的即时图像与数据库进行对比,就能迅速且精准识别学生的身份。

    住宿方面,为了让初次离家的“00后”大军住得舒心,华东理工特别在奉贤校区学生公寓25号楼全新打造了集多功能室、活动室、茶水间、吹风机房、会客室等功能一体的宿舍公共空间。交大则通过对新生学生公寓进行软装改造,将楼栋大厅、走廊、活动室的装修重新布置,营造文化氛围。同时,继去年打造的田园风、温馨风、中国风、海军风、运动风五种不同风格的样板房后,今年学校还以“学在交大”的励志积极、健康向上为主题,贴心打造男生楼栋和女生楼栋各一间样板房。

▲华东理工大学宿舍公共空间

▲华东理工大学宿舍公共空间一角

        同时,通过“绿色通道”报到的家庭经济困难新生们也都收到了来自学校的特殊礼物。华东理工大学的困难学生每人都能领到一份“十二卡牌大礼包”,包含了华理新生欢迎卡、价值1000元的生活保障爱心卡、防寒防潮毛毯领取卡、绿色出行交通卡、馥郁芬芳咖啡券、新生助学金、能力发展卡、校内工作岗位卡、技能学习卡、导师陪伴卡、创新创业实践卡、青春公益卡。

▲华理老师为困难生发放"大礼包"

    上海交通大学助飞计划则以优秀老生走访新生的模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全方位了解交大的资助政策,并为所有家庭经济困难新生送去无忧入学礼包。据悉,今年助飞计划共计实地走访家庭经济可能困难的新生710名,占交大全体2018级本科新生人数比例为17.27%。在这710名家庭经济可能困难的新生中,发放家庭经济的确较为困难的新生有471名,占走访新生人数的66.34%。

    原文来源:上海热线  |  发表时间:2018-09-08

    原文链接: http://m.online.sh.cn/life/content/2018-09/08/content_9037665.htm?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