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房子”里医学世家告诉你:从医是值得追求的选择

23.05.2016  11:35

图片说明:华克勤推着妈妈逛公园。

  一年一度的高考将临。根据去年申城投档线来看,复旦上海医学院、上海交大医学院分别高出理科一本线50分、54分,医学专业仍是许多优秀学生的不悔选择。这其中,出身医生家庭的不在少数。近日,记者走进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红房子医院),听那些医学世家的人讲述:从医是值得追求的幸福选择。

   从小听妈妈讲接诊故事

  妇产科医院党委书记、教授华克勤的家族中有数位医生:母亲李超荆是我国中西医结合治疗妇产科疾病、生殖免疫领域知名专家;丈夫陈亮是沪上手外科名医;两位舅妈亦是妇产科专家。“全家都是医生,这种感觉挺好的。当医生充实而踏实,治病救人所带来的成就感,其他职业很难体会得到。

  高考时,华克勤填报的志愿清一色是医学院。问起何时有了当医生的梦想,“从小吧。

  华克勤从小在外婆家长大,每逢周末,只要妈妈在上海,便会回家陪她,临睡前再讲个小故事。“其他妈妈为孩子讲童话,我妈妈讲看病人的故事。病人的痛苦与不易,渴望健康的心情,就这么润物无声地影响了我。

  若干年后,华克勤已在妇科微创领域取得卓越成就,像妈妈那样,帮助无数病家度过了难关。来自浙江的陈小姐怀孕三个月查出宫颈癌,华克勤团队为她实施了全球首例“中孕期腹腔镜保留子宫宫颈广泛切除术”。陈小姐安然度过孕期,顺利诞下女婴,喜极而泣。“要不是华医生,我这辈子也没机会当母亲了。

  “我从小就知道当医生意味着没有自己时间,”华克勤坦言,“但每个人的追求不同。医生活到老、学到老的职业属性,给人满满踏实感。

   只要感兴趣便能体会到幸福

  孙红是妇产科医院妇科副主任,女儿徐伊宁是复旦医学院八年制学生,每到暑假都会来医院,跟着妈妈抄方、在医院门诊当志愿者。“我并没有左右女儿当年的选择,”孙红直言,“不过我相信,只要自己感兴趣,便能体会到幸福。

  5年前,徐伊宁填报高考志愿写医学院时,孙红大吃一惊,“这孩子此前并未表现出对医学有兴趣呀!”妈妈把“丑话”说在前面,“你可要想清楚,当医生很忙很忙,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女儿坚定地回答:“我都想好了,像妈妈这样,为病人解除痛苦。很酷!

  选专业方向时,孙红曾为女儿出过主意:“选皮肤科不错。”最终女儿却选择了生殖医学。“制造一个全新的生命,太有意义了。

  身为“医二代”的徐伊宁既感荣幸又觉压力,毕竟要赶超妈妈不是一件易事。有一次,为了给病人讲解子宫肌瘤,她通宵改写演示文稿。“这样病人能听得懂吗?”“那样表述是否更正确?”……女儿的科普讲解受到病人普遍好评,孙红自豪地说:“她喜欢、痴迷甚至享受学医,我觉得她选对了专业!

   当妈后给孩子做蚂蚁玻片

  黄红蓝1988年出生,是个恬静温柔的女孩。自小看生物、医学书籍长大,而今她在妇产科医院规范化培训基地进行规培。高考报考志愿时,她几乎全部填写了医学系,理由很实在:“这是个有积淀、有前途的职业。虽然短时期里医患关系有些敏感,但并不影响医生职业本身的崇高与圣洁。

  黄红蓝的父亲黄元华,海南省医学院知名妇产科专家,堪称女儿从医的启蒙老师。“没上学时,爸爸就会在小花园里捉来蚂蚁,做成玻片,让我仔细观察。”高中阶段,小黄在化学、生物学科的天分显现,做一名医生水到渠成。

  小黄原本的兴趣是产科,“都说产科是喜科,每天看到新生命,总是满眼喜悦。”接触妇科后,眼前似乎开辟出“新大陆”。上世纪90年代,一对新婚夫妇出游遭遇车祸,丈夫当场毙命,妻子痛苦不堪,唯一要求是取回丈夫精子受孕,留下与亡夫的生命结晶。最终,黄元华与同事为她实现了这个愿望。

  “结合前沿科学与临床,生殖免疫就像个大魔方,可以有许多谜底去探索。”小黄说。一边读博士、一边轮岗的艰苦规培生生活,她觉得那都不是事,“其实,没有什么工作不辛苦。当病人病愈后回来看我,心里总有说不出的甜。

  如今小黄已成家,她憧憬:未来当妈妈了,也要像爸爸那样,给自己的孩子做蚂蚁玻片,带着他或她读医学书。如果孩子有幸能当医生,那无疑最完美。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