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台深处的爱】情牵病母心系校园——记医食学院教师何荣荣

29.06.2016  11:27

    2015年央视春晚现场直播时,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朱清章携母亲韩福珍出现在亿万电视观众视野里,他多年如一日照顾植物人养母直至其苏醒的孝心故事感动了亿万中国人。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一位师德孝心感动校园的好老师,他就是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的何荣荣老师。

图为医食学院何荣荣老师

   

    何荣荣自执教以来,参与了多项科研课题,获得过多项国家专利授权,曾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上理工课程教学优秀奖一等奖,也被评为“同学心目中的好老师”。这位老师不仅在教学科研上成绩突出,而且在生活中也闪耀着道德模范的光辉。

    严谨细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成长

    何荣荣在教学上严谨细心,他上课总会随身携带一个小工具包,这个像魔法口袋一样的工具包里一应俱全。但凡讲到电子元器件,他一定会从袋子里变出个实物详细讲解;碰到修改图纸,他又会掏出铅笔和橡皮,一遍遍地仔细斟酌、认真修改,直到完全无误。这个令每届学生都印象深刻的小小工具包仿佛是一把金钥匙,为学生打开了知识殿堂的大门。

    有一次,一位学生请何荣荣帮忙填写他的入党申请审核材料。何荣荣认真翻阅后,便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白纸,开始用铅笔书写草稿。这位同学不解,何荣荣笑着说:“这些材料是要装进档案里跟着你们一辈子的,我可要好好写。”说罢,何荣荣埋头用橡皮修正措辞不当的地方,全部写完检查再三后才又整整齐齐誊写在新纸上。

    “做工程的人,容不得半点马虎。要知道,在工程作业中,即使是一个小小的失误,也可能引发一场大事故。”何荣荣不仅这样要求自己,也在用他的严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学生。

    尽职尽责:平凡岗位上的不凡坚持

    何荣荣不仅做事严谨细心,对待工作更是尽职尽责,常年奉献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

    与何荣荣共事15年的石更强讲到,早在2003年时,他曾与何荣荣合作筹备与公安部消防检查中心有关的项目。有一天,石更强突然发现装置在机械结构和控制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便与何荣荣电话沟通情况。虽然那时候已经晚上九点多了,但何荣荣却丝毫没有犹豫,挂了电话便匆匆赶往学校。经过多趟公交转车与徒步,到达学校时何荣荣早已满头大汗。一项项工序检查下来,直到凌晨妥善处理完所有问题,何荣荣这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

    如今,何荣荣已临近退休,然而,面对手头的工作,他丝毫没有松懈,仍然尽职坚守在岗,发光发热。为了避免自己的退休影响正常教学,何荣荣早早就开始了准备。有一天,他突然将几个干净整洁的箱子用拖车拉到主管设备的教员面前,打开一看,里面是三套被擦拭锃亮的设备仪器。原来,在学校正式下达退休通知之前,何荣荣已亲手将名下的设备检查、整理、擦拭、封装,然后码放得整整齐齐,还细心地在每个箱子表面贴好了相关设备的名称参数,以方便下一任教师交接。

    无怨无悔:七年如一日悉心照顾患病母亲

    端茶倒水、喂饭擦身……对患病母亲细致入微的照顾,何荣荣一做就是七年。

    2007年,何荣荣的母亲突然中风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爱母情深的何荣荣老师开始了长达七年的悉心护理。在这七年间,何荣荣不仅自学了很多护理知识,还针对母亲的特殊病情,为其配置了专业营养饮食,布置了适宜休养的环境。在为母亲购置了一个护理床后,他甚至还潜心研究,亲自在床上打孔改造,只为让久病的母亲卧床更舒适。

    母亲的病情时而恶化,何老师不眠不休,多日陪护在病床边,让老人踏实而温暖。母亲的主治医生不止一次地感叹,能长期护理瘫痪在床的病人,而且护理得这么好,着实不易!何荣荣说:“最大的心愿就是尽一切努力减轻母亲的病痛,让她在平稳、舒适的情况下生活得更幸福。我的业余时间都在照顾母亲,也许需要做一些舍弃,但我无怨无悔。”

    近日,何荣荣被评为学校2014-2015年度精神文明好人好事并荣获道德风尚奖,面对荣誉和标榜时,何荣荣不断强调,自己只是做了份内之事。对此,他说道:“我自己的母亲当然要我自己照顾!我父母都是善良、正直、坚毅、勤劳之人。父母言传身教,教导我也做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因此我也尽心工作、善待家人、善待他人。”

 

新闻中心 石晓菲、游欣宇报道

原文刊于上海理工大学报第285期(总第525期)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