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社会热点 情系国计民生 上理师生热议全国“两会”

29.03.2017  10:31

  3月15日,2017年全国政协第十二届五次会议和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正式落下帷幕。作为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两会”上的每一项决策都影响、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会上讨论的深化改革、提速降费、“双一流”建设、经济发展、创业就业、电商发展、脱贫摘帽、中美关系、医疗改革、中国制造2025等社会热点在我校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师生们通过报纸、网络、电视、手机移动端等多种形式,实时关注两会盛况,热议政府工作报告,表达自己的感想与期待。
   教务处处长、教授 朱坚民:“双一流”建设离不开“精品本科”的打造
  今年两会提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此前,很多校长曾发声指出,一流的大学不仅仅需要一流的学科,更需要一流的本科,本科教育在大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教育部领导曾在公开场合表示,一流本科建设的关键在于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以制度和政策保障一流的师资队伍投入,保证一流的学科优势、科研优势能够转化成本科教育教学的优势,让一流的科研成果向本科教育、教学内容的转化。
  上理工从2013年提出“精品本科”的概念,其“确保本科教学的中心定位”、“专业为王”、“教师教学能力”、“示范效应”这四个内涵与“一流本科”的内涵不谋而合。上理工目前正为加入“双一流”做着积极努力,我认为我们应该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坚定不移地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激励计划,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学校的平台建设。
   能动学院院长、教授 张华:弘扬“工匠文化”培养工程创新人才
  最近,“大国工匠”和“工匠精神”再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热词,高校如何为行业塑造“中国工匠”服务,在我看来就是弘扬“工匠文化”,培养工程创新人才。要在学院层面的人才培养中植入“工匠文化”,熏陶大学生从更高的视角来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它同时也代表了企业核心技术,代表了“高、精、尖”产品。校企协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造就“工匠”基础,引入多种技能课程,让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计划制定中,并且还拥有话语权,学院在制定新一轮培养计划中广泛开展企业调研,突出实践技能课,邀请海尔等企业的一线人员讲思路,出实招。“工匠文化”突出的“严谨、卓越”的精神,这对学院实践技能教师要求高,他们要以身作则,要“严”字当头。“工匠文化”贵在坚持,善于磨练,普通中求精,精中求巧。学院需要利用企业资源,改造我们实践技能平台和成绩评定机制,让学生在技能实践中学有所思,学有所乐,培养韧劲。
   科技处处长、教授 张大伟: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春风扑面而来
  两会明确把“推进双一流建设”工作列入2017年的重点工作内容,我非常兴奋和期待。无论是作为地方高校的科技处处长,还是作为一名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的一线人员,我都感受到咱们国家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春风扑面而来。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会上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我注意到有两点论述非常重要。第一点是陈部长指出,“双一流”是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标准是中国特色和世界一流的有机融合。我认为关于中国特色的论述特别好。中国的高校除了前沿创新,更肩负了驱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伟大使命。这是中国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的特色。地方高校,需要在“双一流”建设中产出高水平论文,但更需要结合学校定位和学校布局,围绕区域经济发展重大需求,部署发力点。
  第二点是陈部长明确提出,“双一流”遴选范围,部属高校和地方高校是平等的,这对于上海理工这样的地方高校非常有意义。
   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刘宝林:期待更多优秀学生加入学科建设的队伍
  全国两会刚刚结束,在3月5日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这给予我校学科建设快速发展的良机,也令我们倍感肩上责任的重大。学位点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基础,今年正值新一轮学位点增设,我校早早就开始筹划这项工作,以强势学科带动特色学科发展,积蓄力量,争取获批更多的学位点,为一流学科建设做好准备。
  研究生是学科建设和科研的生力军,我校博士研究生资助工作已形成以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为主体,校内助学金、高原高峰资助计划为保障,导师助研为支撑,博士生激励计划、国家奖学金为鼓励的全方位博士生资助体系。此次两会上提出将“提高博士研究生国家助学金补助标准,让科研人员不为琐事分心,对基础研究提供长期稳定的支持机制”,这将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加入到学科建设的队伍中来。
   机械学院副院长、教授 汪中厚:让“中国制造”成为“中国智造”
  随着“两会”的胜利闭幕,大家又踏上“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征程。作为振兴实体经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国家已经将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面对制造业低成本要素逐渐退出,核心技术资源受制于人,甚至有些尖端技术受到西方国家禁运的局面,我们要充分把握先进制造的机遇,紧跟《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布局。
  《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在“强基工程”,齿轮作为“强基工程”重要组成部分,其振动和噪声一直是影响其动态性能的重要因素,而高端齿轮的设计与制造技术一直是我国机械行业的短板,尤其在高速列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高端齿轮产品仍要依赖进口,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强基工程”的发展。我校自主研发的机床改变了传统磨齿机面向产品尺寸的磨齿加工方法,在世界上首次提出面向产品动态性能的成形磨齿方法的新概念,即给用户提供一套交钥匙式完整的高端齿轮加工方案,并形成一套一体化齿轮成形磨削工艺体系。通过坚持不懈的研究与开发,将使我们在高端齿轮设计与制造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中国制造”将成为“中国智造”,在高精尖产品设计与制造方面有望达到或超越国际先进水平,为上海的全球科创中心建设助力。
   医食品学院教授 宋成利:知识分子更要主动担当并积极作为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于知识分子的责任和地位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经过认真学习,我的感触很深。我认为这是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一个重要体现。在高等院校,知识分子是承担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主力军,包括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海归人才加盟学校,极大地促进了学科发展,提升了教学和科研水平,也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更多的优秀人才。其次,这更是“科技创新,服务社会”的体现。目前国家在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战略,科技创新是我国社会和产业发展的主旋律,也是我校实现“双一流”建设宏伟蓝图的抓手,作为一名教师和研究人员,我更希望把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国家医疗器械科技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研发更好的医疗技术,服务产业进步。
   管理学院电子商务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 杨坚争:变“输血”为“造血” 促进贫困地区特色产业成长

  今年“两会”,电商扶贫成为代表们议论的重点。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推进农村电商发展”作为一节单独列出,推动农村电商公共体系建设、提升农村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深化电商精准扶贫已成为我国政府扶贫工作的新思路。作为上海市属重点高校,上理工开展对贫困地区的支教工作已有20多年的历史,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上理工也是全国最早成立电子商务专业的高校之一,在电子商务研究领域走在全国前列。为了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上理工应当将支教的经验与电子商务的研究结合起来,帮助地方政府完善产业布局,做好精准扶贫和电商创业扶贫的政策对接,依托电子商务,转变“输血”为“造血”,促进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的成长,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形成电商服务、仓储物流、配套供应的产业集聚,提高农村电商对脱贫攻坚的贡献率。
   学工部副部长、就业指导中心主任 黄志强:把握国内外动态 四大举措助推学生就业创业
  今年高校毕业生795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就业形势严峻。根据学校实际工作,我们从四个方面来助推学生就业创业。首先,加强政策宣传,鼓励学生基层就业。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基层就业项目,鼓励学生参军入伍报效祖国。我们引导学生调整心态,到中小微企业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其次,坚持需求导向,对接行业重点推荐。我们持续推进“对接行业、改造专业”的工作,围绕国家和上海重大战略需求,加大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对接力度。此外,还积极实施校院多级联动协同,大力实施“送生上门”行动。再次,创新服务模式,实施精准就业帮扶。我们加强就业援助,为贫困生学生求职提供经济支持,同时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和就业存在困难,发挥“玛丽亚工作室”的作用,积极为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和就业提供帮助。最后,实施引领计划,多重保障支持创业。我们利用上海市高校创业指导站上海理工大学站平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便利。此外,还利用校友资源,给予学生以积极创业教育和指导扶持。与此同时还充分发挥“上理四和苑”基地“指导教育、实践培训、项目孵化、成果转化”的作用,助推大学生创业和就业工作迈向新台阶。
   社科学学院副教授 仇发华:建立合作共赢、安全互信的新型大国关系
  2017年中国周边局势趋于紧张,因朝鲜半岛朝核问题以及萨德事件使中国外交备受国内外关注。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着重指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国致力于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解决全球性和地区热点问题提供建设性方案,致力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王毅外长在记者会上围绕“坚持独立自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等问题进一步阐明了2017年中国的外交政策,其中中美关系将是2017年中国外交工作开展的关键所在。无论是南海问题、台湾问题,还是朝鲜半岛问题,只有中美建立起合作共赢、安全互信的新型大国关系,才会使这些问题迎刃而解。2017年4月份,习近平总书记访美之行将会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建立创造互信的良性条件。
   中德学院辅导员 苗朋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入心”
  两会报告中提及“改革思政课的内容、授课方式”和“打一场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此外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怎么样加强思政理论课的时效性,提高课程的“抬头率”是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课程改革的动力。我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入心”。一是入老师的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政工作不仅仅是辅导员的工作,“立德树人”是全员育人,要全员入心,爱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二是入学生的心。高校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可以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贴近学生当下生活的事例,用互动式、探索研究式、教练式等教学方式,课内外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代替“满堂灌”、“照本读”的沉闷模式,切实提升课堂主渠道的育人功能。
   2016级环境工程专业学生 王佳祥:环境保卫战从课堂开始
  2015年后,我的老家内蒙古积极响应十八大精神,众多城市开始大力治理环境问题,国家大力拨款支持,短短两年过去,我们看到了一望无际的防风林和久违的蓝天白云。尽管我们过去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雾霾问题依旧存在。李克强总理指出,“我们要坚定向前推进,真正打一场蓝天保卫战”。我认为环境问题容不得片刻放松,我们要积极响总理号召,坚定不移地抓好环境问题,让APEC蓝永远留在天上。也正是意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危害和国家未来建设的需求,我才最终选择了环境工程这一专业,接下来几年我必须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才能在日后为家乡环境和国家未来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2014级动画专业学生 彭丹青:创新创业项目助推就业创业
  “两会”报告指出,今年高校毕业生795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在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的严峻大环境下,“多渠道就业创业”对我们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就是一条福音,学校的创新创业项目给了我们搭建了接触社会,走向社会的桥梁,能让学生站在社会人的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这种机会尤为可贵,又能更好地促进就业,为创新创业政策点赞!
   2015级工商管理(中英)专业学生 韦可先:部署热点问题以民生为本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从教育到医疗卫生,从就业到社会保障,从扶贫到户籍制度改革,就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一一部署,切实以民生为本。这是国家对于人民重视的一大体现,党和国家都以我们人民为重,给我们以一种安心之感。
  我觉得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这种民心所向的政策特别好,能让留守儿童、留守老人与父母、子女沟通交流,减少隔阂。最令我感动的是外交部部长王毅说“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五星红旗在飘扬”,让我为自己是一位中国人而倍感自豪。
  作为具有百十年办学历程的上理工的学子,我更是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得到国家如此关怀的同时,我要更加努力地报效祖国,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将来以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祖国更攀高峰贡献一份力量。
   2014级传播学专业学生 董颖:在关注“两会”中提升专业度和独立思考力
  每年我都会关注“两会”,今年除了关注热点问题,更密切关注了“两会”的报道,两会报道称得上是记者们“没有硝烟的战场”,不仅要及时、客观、体现新闻性,也要有特色、有深度、保证宣传效果。专业使然,在关注“两会”议题的同时,我更注重专业知识和独立思考力的提升,我进一步品读了大量的记者手记,对其中谈到的“常跑活用才能常新”深有感触。高校新闻宣传和两会报道有相似之处:常规中力求新看点、新突破。“常跑”即要求我们脚勤手快,在采访前搜集资料,做好充分准备,发现新闻点时迅速反应,及时跟进。“活用”即要求我们善于思考,重要选题突出主题主线,回应关注热点,规律性选题注重创新视角,完善采写技巧。关注“两会”,传播“两会”,令我收益颇丰。

 

新闻中心陈小雯报道
转载自上海理工大学校报第297期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