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管理教育:全球视野 中国智慧

11.11.2014  12:15

大楼与大师相映,才是名校风范。10月31日,复旦大学光华大厦内,有数十位国内外政要、商界领袖、业界专家和著名学者汇聚,公开演讲,闭门开会,为年轻的学子指点创新创业之道,为学院建设发展把脉评估、出谋划策、开源聚流。

这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国际顾问委员会举行的第二次年会,也是首次举办的复旦全球领袖论坛。透过它,我们或许能够管窥到当下中国商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走向,感受高等教育改革颦鼓急催的步伐与渐渐展露的新貌。

跨出国际化的一大步,商学教育会是未来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

“商业比政治更容易跨越中西文化的鸿沟。”鲍威尔勋爵这样说。

查尔斯·鲍威尔勋爵曾多年担任前首相马格利特·撒切尔夫人的私人秘书、外交顾问、国防顾问,也多年担任英中贸易协会主席。如今,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国际顾问委员会副主席。在10月31日举办的首届复旦全球领袖论坛上,他成为首位登台演讲的嘉宾。

全球领袖论坛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发起并创办,旨在汇聚全球各领域的领袖人物,分享智慧,融通灼见。首届论坛的主讲嘉宾,全部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包括鲍威尔勋爵和香港恒隆集团董事长陈启宗、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绍勇以及美国硅谷银行董事长魏高思等。

在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看来,国际顾问委员会是学院顺应国际主流前沿管理教育发展趋势而迈出的极重要一步。国际知名商学院如哈佛商学院、沃顿商学院、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等都设置了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构成多为政界、商界和学界知名人士,他们通过定期召开会议等多种方式为学院的发展出谋划策。此前,国内仅有清华大学等个别管理学院创设了国际顾问委员会。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自2011年起提出成立国际顾问委员会的设想,并得到了学院杰出校友李岚清同志的支持。2013年10月12日,国际顾问委员会正式成立。委员由来自亚洲、欧洲、北美、南美各国的27位前政要、商界领袖、业界专家和著名学者组成,李岚清同志担任委员会名誉主席,陈至立同志任委员会主席。

10月31日,国际顾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举行之前,上海市的领导在复旦大学会见了17位顾问委员会成员。

国际顾问委员会的职责,包括审议学院战略发展规划和重大发展项目,指导战略规划和重大发展项目的改进与完善;分析全球管理教育市场前沿情势及学院所处环境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帮助管理学院建立长远发展所需的资源网络与能力体系。委员会主席陈至立表示,希望国际顾问委员会作为智囊机构,能为中国管理教育的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发挥切实作用。

“近几年成为亚洲前十位的领先商学院;再用十年时间跨入世界一流商学院行列”,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制定的新战略目标。国际化和世界一流,对于中国商业管理教育而言,蓦然之间已近在眼前。

更深扎根本土传统,为商学教育添“中国智慧”

“中西方教育各有优胜,要学其精髓,而不是对外在做法的模仿;更不要放弃中国教育的根本!”陈启宗在演讲中这样提醒。在他看来,商学院应该“强迫”学生学点文史哲,因为科技发展正在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需要思考。

“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我特别希望培养具有中国传统‘士文化’的商学院学生。”陆雄文院长如此表述。他解释说,有才能、有担当、有品德、有气节的读书人在中国古代方可称之为“士”。商学教育培养出的人才如果能够内化“士”的精神,融通古今,既懂中国,又可连接西方,就可以在全世界的任何角落担当起领袖的角色。

中国企业需要更多既熟悉本土、又了解世界的高管人才;基于中国市场的创新模式和经验总结,更可以直接指导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管理实践。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在高端商学教育业领域,深深扎根于中国现实与中国文化传统而渐渐成形的“中国模型”“中国智慧”,正日益显示其重要性。

“未来的创新是全球化的,需要人们跨国界合作和跨境分享,这样才能有利于世界各地的人民。从大气治理到保持金融体系稳定性、抗击流行病和恐怖主义,我们有很多共同面临的全球问题,不可能由一个孤立的国家去解决。”硅谷银行董事长魏高思这样说。

在陆雄文看来,今天的商业精英需要有四种核心素质,首要的是全球视野和系统的现代管理知识训练,在此之外,便是快速学习能力和强烈的创新精神。在充满变化、机会、风险、竞争和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这样的人才能成为推动企业、社会长远发展的中坚力量,也能为人类营造美好未来。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是中国商学教育迎向世界一流的黄金机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