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角色 明确定位,提高认知 规范行为 ——记卫生管理与卫生监督联合党支部研究生暑期学校

04.08.2014  19:32

7月14-17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管理与卫生监督联合党支部、健康领域社会风险预测治理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主办的2014年研究生暑期学校在卫生管理学科大楼举办。参加培训的对象包括党支部所有党员、一二年级在读硕博士研究生、新入学的2014级硕博士研究生。

在为期四天的暑期学校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角色定位:作为研究者和学者所需要的角色转换和基本常识;②基本技能:文献检索、评阅综述、政策研究方法的培训;③规章制度: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制度的介绍。围绕着如何规划研究生求学生涯,如何更好实现本科到硕士、硕士到博士的角色转变,通过老师们的一系列讲座,让新老研究生们重新审视自身的定位认知,客观评价自我的科研能力,沟通分享自己的感受体会。

在7月14日的开学典礼中,党支部书记、协同创新中心秘书长吕军教授以一场名为“如何过好这三年?——角色的认识和定位”的讲座,为新生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如何顺利度过这三到五年的学习生活,是你们需要好好思考的问题。”在讲座一开始,吕军老师将这样的问题抛给了新生们。在这个从学生向研究者转型的关键时期,吕老师希望新生们做更多的准备和思考。

“对于你们来说,定位一定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吕老师反复强调的“定位”,就是希望学生们能与导师们建立良好的沟通,将自己融入群体中去,学会换位思考。“以前有的学生,见了导师像老鼠见了猫,一下子就跑掉了。”吕老师的描述引来了现场一片笑声。“这么怕导师,能跟导师好好沟通吗?如果都不能好好沟通,又怎么能做出好的研究呢?”在吕老师看来,导师应亦师亦友,尽心尽责;作为研究生,应把握好研究者和学生的双重角色,尽心尽力。

吕老师还希望学生们能够学会感恩,记住老师凝练出来让自己终身受益的话语,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断激励自己前行。用自己顶尖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品格回馈导师、回馈学校。“以前总说‘名师出高徒’,但我觉得以后应是‘高徒出名师’,以后的我们会因为你们而感到自豪。”

在讲座的最后,吕老师对研究生们提出了自己的期望。“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是什么?就是我们做事情、做研究的目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合格的研究者。”

卫生事业管理学教研室、卫生监督卫生法学教研室隶属于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科,该学科为领域内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一直以促进人群健康为己任,致力于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2012年以来,以该学科为核心,由我校牵头、协同政学研用40余家单位组建成立了健康领域社会风险预测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一直以来,学科与中心始终把党建工作与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学科与中心日益发展壮大, 党支部针对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从2003年开始不断摸索对研究生的培养,暑期学校便是其中的一种方式。从最初探索期(2003-2006年)培训研究生的科研技能,到发展期(2007-2010年)引导研究生做事、做人,到成熟期(2011-2013年)强调要具备做人、做事的基本定位和常识,再到改革期(2014年-)的强化团队意识和感恩之心,经过十二年的发展历程,在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摸索中逐步形成了每年暑期对全体研究生进行集体培训的特有模式,目的是通过老师主动营造,让老生更加清晰,让新生逐步意识,在团队中需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转换角色、明确定位,提高认知、规范行为以更好适应科研工作及学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