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农村有一个“奶奶辈”管乐团 4个月排成《红星歌》

13.02.2017  12:01

图片说明:“奶奶辈”管乐团在排练。

  报幕之后,徐卫娟等“奶奶辈”乐手穿着白色演出服、戴着白手套微笑着上台坐定,分别手拿圆号、单簧管、大管、小号、大号等乐器,后面还站了个敲大鼓的——这已是“简版”交响乐团配置了。“她们以前和咱一样,下地挑菜、进树林捡枯枝当柴烧样样都干,没事最多跳跳广场舞,这一年练下来,能演奏乐曲了?”观众席上有人小声嘟囔。没想到,一曲《欢迎进行曲》高亢嘹亮,还分了主旋律和伴奏谱,不少观众听后大声鼓掌:“和我在电视里听到的一样,我也要报名参加乐团!

  不久前,崇明建设镇这支平均年龄近50岁的女子管乐团在镇文化节闭幕式上亮相,惊艳全场。这支“奶奶辈”乐队才组建一年,大多数成员以前是“乐盲”。“谁说农村妇女没有爱好?今后我们争取到区里乃至更大的舞台上去展示风采!”乐团发起人、建设镇社区学校校长赵元钱说。

   乡村妇女过把音乐瘾

  为何会想到组建这支女子管乐团?建设镇副镇长黄慧说,近年来,农村土地流转力度加大,土地集中后由大承包户进行规模化经营,这给不少原本忙于农事的农村妇女减轻了劳作压力。另一方面,如今崇明不少年轻人在上海市区或外地打工求学,多数中老年人有了更多闲暇时间。“闲下来干点什么?我们就想通过提供免费乐器培训,让农村地区的中老年妇女也能过把音乐瘾。

  去年春节后,建设镇社区学校开始组建女子管乐团。赵元钱坦言,在招募第一批学员前,他心里没底,不知铜管乐这种“洋东西”在农村会不会“水土不服”?“通知下发后,大家争相报名,第一批报名的有50多人,积极性之高出乎意料。

  最终,赵元钱在退休音乐教师杨苏瞻和民间音乐教师朱学新的帮助下,从报名者中选了23人,组建了这个女子管乐团,其中约20人是农村家庭妇女,不少人已经当了奶奶或外婆,年纪最大的队员徐卫娟已63岁。

   四个月排成《红星歌

  这样一批零基础的“奶奶辈”学员,怎么学铜管乐?有20年管乐教学经验的杨苏瞻说,必须用“土办法”耐着性子一点点教。

  乐团中的次中音号徐卫娟说,她至今对第一课印象深刻。“一开始我怎么也吹不响,吹得嘴巴发酸、脸颊生疼,到第二、第三节课才能让号正常发声。”等到大多数人能吹响乐器了,杨苏瞻给大家讲解简单指法,进行音阶练习。“从‘哆’吹到高一个八度的‘哆’,用了一个多月大家才吹下来。只要她们有一点点进步,我都会表扬鼓励。”乐团整体排练的第一首曲子是《红星歌》,从组建乐团到排成这首曲子花了四个月时间。“确实不算快,但当大家能把这首耳熟能详的曲子演奏出来,成就感是巨大的。不少学员自己购置乐器,闲暇时在家练,有的人碰到问题,还会背着乐器、开着电瓶车来我家问。

  教学过程中杨苏瞻发现,多数人不认识五线谱和简谱,怎么背谱子?他让学员们在谱子上用自己熟悉的记号把音标注上去。樊菊香就在她的谱子上写满“米so倒,啦米so”这样的“混合音标”。“办法土归土,但管用。真正学会了,就不会再用这种土办法啦。

   感觉自己变年轻了

  一年来,每个周六都在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训练,极少有人缺席。这些“奶奶辈”的人说,加入管乐团之后,最大的感觉是自己变得年轻了,对生活的态度也比以往更加积极。

  50多岁的陆信娟身患重病,她对记者说,是管乐团增加了她和病魔作斗争的勇气和毅力:“这里就像个大家庭,不仅给我带来快乐,也让我感到温暖。以前我从未想过,自己可以站在舞台上演出,如今几次演出之后,一曲终了、掌声响起,那种感觉太美妙了。平时走在村里也会有人夸我吹得好,这给了我很大自信,生活也增添了不少色彩。

  赵元钱说,目前这个女子管乐团演奏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今后,我们要不断提高演奏水平,还打算到镇上13个村居委以及敬老院去巡演,让更多农村百姓感受音乐的美妙。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