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专车,交通部和上海异曲同工吗?

10.10.2015  20:06


备受关注的专车管理办法今天终于有了国家的声音。下午3点,交通部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征求意见稿,将进行一个月的公开意见征求。与两天前上海出台的约租车管理办法相比,国家版的约租车征求意见稿,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区别呢?


共性

定位

国家版和上海版都对约租车的定位予以肯定。“网络约租车运营模式是新时期现代信息技术在出租汽车行业的创新应用,对提高出行效率、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和满足高品质、多样化、差异性出行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


目前市场存在问题

由于约租车平台,目前仍处于灰色地带,而其O2O模式,也使得监管存在难度。“网络约租车作为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发展定位不清晰、责任主体难以落实、私人小客车大量接入、乘客安全和合法权益缺乏保障、对出租汽车市场造成不公平竞争等突出问题。


解决城市拥堵问题的出路

国家版和上海版都将解决城市出行的问题,最主要手段是公共交通。“应当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适度发展出租汽车,按照高品质服务、差异化经营的原则,有序发展网络预约出租汽车。



差异

车辆准入门槛:(最关键的区别)

国家版要求,约租车必须是营运车辆。“要保障乘客安全,加强网络约租车平台、车辆和驾驶员管理,禁止非营运车辆接入经营。

而上海版并没有对约租车的车辆性质本身进行界定。



管理方式

国家版对专车的管理采取的是行政指令的方式,包括对车辆、公司、人员等的资质做做了规范和责任认定等。

而上海版的管理模式,则更趋市场化,类似自贸区的事后监管。政府管企业,企业管员工。


公司准入门槛


国家版的要求,主要是针对约租车企业的运营状况,包括有固定营业场所、数据接入当地管理平台、有电子支付手段等。其中“注册服务器必须设置在中国大陆境内”“外商投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的,除符合上述条件外,还应当符合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的相关规定等。”两点,颇为耐人寻味。


而上海版则比较简单明确:约租车企业,必须同时具备租赁车企业资质和互联网企业资质。



总结


上海和交通部相继对约租车清晰表态的同时,就在今天深圳也表示将出台约租车管理办法。从中央到地方的反应显示,约租车的灰色地带,即将成为过去。而在互联网+时代,不管是更趋管理性质的“国家版”,还是更趋市场化的“上海版”,都受到另一个声音的质疑:创新力度还不够。约租车究竟该管还是该放?从客观角度 看,两者说到底都是采取了“”这个手段,而创新则并不是“”出来的。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