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集锦】“两个答辩”确保学生党员成长成才受媒体关注
我校已形成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链条”,而入党“公开答辩”和党员“述责答辩”则为其中的关键环节。4月11日中午,新华社、央广网、《文汇报》、东方网、《东方教育时报》、上海教育新闻网、东方广播电台、上海教育电视台等媒体现场采访入党“公开答辩”,对我校通过建立入党“公开答辩”和党员“述责答辩”机制,严把发展对象入党关,确保学生党员教育质量,有效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进行了报道。
入党还需要像毕业论文那样“公开答辩”?是的
《青年报》整版:华理建答辩机制严把学生入党关
“如何理解‘未进党的门,先做党的人’这句话?”“《人民的名义》热播,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树立正确的反贪观念?”……昨天中午,在华东理工大学入党“公开答辩”会上,答辩小组向答辩人接二连三地抛出问题。
入党还需要像毕业论文那样“公开答辩”?在这所学校,答案是“是的”。从1987年至今,华东理工大学入党“公开答辩”制度已整整施行30年。2005年,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在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基础上,总结长期以来进行入党“公开答辩”的实践经验,形成了大学生入党“公开答辩”的长效机制。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进行“公开答辩”,入党前接受一场深度考验
习近平总书记此前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必然需要一支能征善战的党员队伍。
怎样才能把最优秀的大学生选进党组织,保证学生党员的质量?华东理工大学一直在探索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链条”,入党“公开答辩”和党员“述责答辩”则为其中的关键环节。校方认为,“两个答辩”严把发展对象入党关和确保学生党员教育质量,特色鲜明、积极有效地促进了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青年报记者获悉,成立答辩小组、公示答辩人员、现场答辩、给出答辩意见,这四个步骤的落实,是答辩过程公开、公正、民主的保证。昨天,一共是两场答辩会。一个是化学学院的,一个则来自社会学院。
华东理工社会学院140班李欣蓓是本次答辩人,她是奉贤区优秀团员,参加过多次答辩会、辩论会,不过,对她来说,这是她参加的最严肃的一次答辩会,因为台下坐着的答辩小组大部分是党员,自己以后也要成为其中一员,不禁有了敬畏之心。这种严肃的仪式感,一方面更加端正了她的态度,另一方面,参加答辩要经过精心的准备,再加上在党校的培训学习,使她对党的基本知识、国家热点时政等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与此同时,化学学院公开答辩会的主持人,是应化141班的赵彦博同学,2015年,她通过公开答辩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昨天,作为主持人来参加答辩会,她表示:看着发展对象顺利通过答辩,很是感慨,入党答辩会真的非常有意义,不仅可以考核新党员是否符合党员标准,还能督促老党员不忘党章党史,铭记作为党员的宗旨目标。
建初、中、高“三级党校”培训与管理体系
其实,抓好教育培训,为入党“公开答辩”的开展提供了基础保证。华东理工大学建立了初、中、高“三级党校”培训与管理体系:初级党校由学院分团委负责,对一年级新生进行全员培训;中级党校由学院二级党组织负责,对入党积极分子学生进行轮流培训;高级党校由学校组织部门、党校负责,对发展对象学生进行集中培训。通过三级党校培训,积极引导大学生思想上入党,为保障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既严肃又亲切。”在华东理工大学院社会140班诸秋纯同学看来,入党“公开答辩”更像是一种双向教育:答辩中,发展对象的自我陈述,展示了其入党动机和对党的认识过程;而对答辩小组、支部成员和参会群众问题的思考和回答,既能强化其思辨能力和党性修养,也能在更多同学中普及党的知识。
事实上,一场“公开答辩”,远非看上去那么简单,而且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二级党组织、党支部负责人、党员和群众代表组成答辩评议小组;每次答辩至少有20人参与;各二级学院已形成包含党的基本知识、热点问题、个人问题等在内的丰富题库;同时,每次答辩都会做好记录并形成书面材料……
“入党‘公开答辩’机制增强了考察的可信度和操作的透明度,把住了党员发展的入口关,是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办法。”华东理工大学党委组织部徐永桢老师说,“同时,这种庄重的仪式感,也强化了学生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
加强“述责答辩”,“老”党员更要持续进步
少数党员入党后,容易出现思想上放松要求、先进性发挥不够、组织观念淡薄等情况。如何对入党后的大学生继续加强教育管理?从2000年开始,华东理工大学首创并推出了学生党员“述责答辩”制度。
华东理工大学规定,学生入党后必须要在新生督导员、网络引导员、心理保健员、学风监督员、图书管理员、文明维护员等岗位上进行一次党性锻炼。每年的5月-6月份,学生党员要向所在班级同学汇报自己一年来履行党员责任、加强党性锻炼、践行党的宗旨、改正缺点和不足等,并接受同学们的提问,并解答同学们的质疑。华理的学生党员说:“通过这项制度,明白党员首先拥有责任和义务,而不是权利。”
“你入党以来觉得自己做的最不符合党员称号的事情是什么?” “你每次献血都参加是为了评奖学金吗?”“你自己工作干得很多,但好像总是帮老师们办事,为什么没看到你帮班级做过什么事情呢?”……这些问题都会出现在学生党员“述责答辩”现场,当学生党员的回答与平时表现一致时,就会得到全场的掌声。
在“述责答辩”后,每名学生党员还要接受群众无记名的满意度测评。党组织及时将测评结果和群众意见反馈给答辩人。在此基础上,学生党支部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每个预备党员本着自觉提高、团结互助、对他人负责的态度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分析不足,提出进一步整改提高的意见和措施。经历过“述责答辩”的一名同学说:“入了党,就始终有一股无形的、强大的力,在推动着你不断进步。”
华东理工大学还以“述责答辩”机制为引领,逐步健全完善了一系列的学生党员党性锻炼机制,如标志佩戴、守则规范、教育培训、行动计划、实践记录、民主生活、评优表彰等,形成了学生党员党性锻炼系列机制。这些机制贯穿了计划、实践、述责、测评、总结、表彰的整个流程,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近几年,该校学生党员的群众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9.00%以上。
入党“公开答辩”
答辩人:化学学院大三 李俊雯
Q:作为一名化学人,要怎样弘扬工匠精神?
A:我觉得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弘扬工匠精神:第一,继承传统,甘于精雕细琢。对于前人的研究,我们应秉承一颗谦虚之心,静心钻研他们传承下来的知识,丰富自身,再结合实际将其发扬光大。第二,顺应时代,勇于创新求变。在前人的基础上勇于去做出改变,创造出更适合这个时代的产品,为国家为人民带来福音。
答辩人:社会学院大三 李欣蓓
Q:最近,《人民的名义》热播,收视率超高,结合十八大以来我党坚决打击反腐败现象,你如何看待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反腐运动?
A:首先我认为,我们要对这个问题有一个乐观的心态,腐败现象只是少数;其次,反腐是很有必要的,腐败堕落之风是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最后,我党执政的最大优势就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的危机是与群众脱离,加强反腐运动建设能够密切党和人民的关系。
述责答辩
答辩人:社会学院大三 马力
Q:你每次献血都参加是为了评奖学金吗?
A:不是的,我在部队里面也每次献血,觉得能帮助别人,是件有意义的事情。
Q:你自己工作干得很多,但好像总是帮老师们办事,为什么没看到你帮班级做过什么事情呢?
A:我觉得这个问题有问题。首先,老师的工作同样也是为同学服务的,不能人为地将老师和同学进行对立;其次,身为一名团支书,无论是每月的团日活动的组织,还是各种通知的上传下达,各种工作的完成都是希望能够为同学、班级、学校的健康成长贡献力量。
青年报 第A08版 整版
原文来源: 青年报 | 发表时间:2017-04-12 | 作者:刘昕璐
怎样才能把最优秀的大学生选进党组织,保证学生党员的质量?华东理工大学已形成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链条”,而入党“公开答辩”和党员“述责答辩”则为其中的关键环节。“两个答辩”严把发展对象入党关,确保学生党员教育质量,有效地促进了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入党还需要像毕业论文那样“公开答辩”?是的。从1987年至今,华东理工大学入党“公开答辩”制度已整整施行30年。2005年,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在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基础上,总结长期以来进行入党“公开答辩”的实践经验,形成了大学生入党“公开答辩”的长效机制。
成立答辩小组、公示答辩人员、现场答辩、给出答辩意见,这4个步骤的落实,保证了答辩过程的公开、公正、民主。
抓好教育培训,则为入党“公开答辩”的开展提供了基础保证。华东理工大学建立了初、中、高“三级党校”培训与管理体系:初级党校由学院分团委负责,对一年级新生进行全员培训;中级党校由学院二级党组织负责,对入党积极分子学生进行轮流培训;高级党校由学校组织部门、党校负责,对发展对象进行集中培训。通过“三级党校”培训,积极引导大学生思想上入党,为保障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既严肃又亲切”,在华东理工大学社会140班诸秋纯同学看来,入党“公开答辩”更像是一种双向教育:答辩中,发展对象的自我陈述,展示了其入党动机和对党的认识过程;而对答辩小组、支部成员和参会群众问题的思考和回答,既能强化其思辨能力和党性修养,也能在更多同学中普及党的知识。
应化141班赵彦博同学是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学院入党“公开答辩会”的主持人。2015年,她通过答辩成为一名共产党员。4月11日,作为主持人参加答辩会,她感慨道:“答辩会不仅可以考核新党员是否符合党员标准,还能督促老党员不忘党章党史,铭记作为党员的宗旨目标。”
一场“公开答辩”远非看上去那么简单,而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二级党组织、党支部负责人、党员和群众代表组成答辩评议小组;每次答辩至少有20人参与;各二级学院已形成包含党的基本知识、热点问题、个人问题等在内的丰富题库;每次答辩都会做好记录并形成书面材料……
“入党‘公开答辩’机制增强了考察的可信度和操作的透明度,把住了党员发展的入口关,是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办法。”华东理工大学党委组织部徐永桢老师说,“这种庄重的仪式感,也强化了学生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
少数党员入党后,容易出现思想上放松要求、先进性发挥不够、组织观念淡薄等情况。如何对入党后的大学生继续加强教育管理?
从2000年开始,华东理工大学首创并推出了学生党员“述责答辩”制度。
华东理工大学规定,学生入党后必须在新生督导员、网络引导员、心理保健员、学风监督员、图书管理员、文明维护员等岗位上进行一次党性锻炼。每年五六月份,学生党员要向所在班级同学汇报自己一年来履行党员责任、加强党性锻炼、践行党的宗旨、改正缺点和不足等情况,并接受同学们的提问。
“你入党以来觉得自己做的最不符合党员身份的事情是什么?” “你每次献血都参加是为了评奖学金吗?”“你自己工作干得很多,但好像总是帮老师们办事,为什么没看到你帮班级做过什么事情呢?”……这些问题都会出现在学生党员“述责答辩”现场,当学生党员的回答与平时表现一致时,就会得到全场的掌声。
在“述责答辩”后,每名学生党员还要接受群众无记名的满意度测评。党组织及时将测评结果和群众意见反馈给答辩人。在此基础上,学生党支部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每个预备党员本着自觉提高、团结互助、对他人负责的态度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分析不足,提出进一步整改提高的意见和措施。经历过“述责答辩”的一名同学说:“入了党,就始终有一股无形的、强大的力量在推动着你不断进步。”
华东理工大学以“述责答辩”机制为引领,逐步健全完善了一系列的学生党员党性锻炼机制,如标志佩戴、守则规范、教育培训、行动计划、实践记录、民主生活、评优表彰等,形成了学生党员党性锻炼系列机制。这些机制贯穿了计划、实践、述责、测评、总结、表彰的整个流程,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近几年,该校学生党员的群众满意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
张婷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周凯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7年04月14日07版)
原文来源:中国青年报 | 发表时间:2017-04-14 | 作者:周凯
原文链接: http://zqb.cyol.com/html/2017-04/14/nw.D110000zgqnb_20170414_1-07.htm
华东理工大学通过“双向教育”确保发展对象和学生党员质量
《文汇报》:公开答辩,入党前后都要接受考验
“平时会向同学了解,他们眼中你有什么优缺点吗? 你究竟有多重视别人对你的评价?”“如何看待当下的艰苦奋斗?”……昨天下午,在华东理工大学的申请入党“公开答辩”和学生党员的“述责答辩”中,学生们的一连串问题让答辩人不时低头沉思。
在华东理工大学,入党“公开答辩”已坚持了30年。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答辩也是思政课的一种探索。
在学生们看来,入党“公开答辩”更像是一种双向教育:答辩中,发展对象通过自我陈述,展示其入党动机和对党的认识过程;而对答辩小组、支部成员和参会群众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也使得答辩人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重新思考。
答辩现场,应用化学专业大三学生颜文昊是答辩小组成员,他说:“我在大一转正时参加答辩,至今印象深刻的是,当时有同学评价我最大的特点是正直,问我如何看待自己的这一特点。同学的评价使我更珍视、也更愿意保持正直。”
昨天同时举行的还有学生党员“述责答辩”。学校相关负责人说,少数党员入党后,容易在思想上放松要求。近年来,学校首创并逐渐推广学生党员每年都要进行“述责答辩”的制度。
学校规定,学生入党后必须在新生督导员、网络引导员等岗位上锻炼一年。同时,每年要向所在班级同学汇报自己一年来履行党员责任等方面的体会,并接受同学们的提问。
无论“公开答辩”还是“述责答辩”,都由院系党组织、党支部负责人、党员和群众代表首先选出答辩评议小组;每次答辩至少有20人参与,做好记录并形成书面材料;同时,还要成立答辩小组、公示答辩人员,答辩后给出答辩意见,整个过程都完全公开。
学生党员在“述责答辩”后,还要接受群众不记名的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和群众意见也将反馈给答辩人。经历过“述责答辩”的一位同学说:“入了党,就始终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推动着你不断进步。”
华东理工大学相关负责人称,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作用,需要一支优秀的党员队伍。学校在全方位育人的过程中,通过“两个答辩”确保发展对象和学生党员的质量,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据悉,近年来,该校学生党员的群众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9%以上。
原文来源: 文汇报 | 发表时间:2017-04-12 | 作者:姜澎
原文链接: http://wenhui.news365.com.cn/html/2017-04/12/content_543165.html
【上海教育电视台】华东理工大学引入“两个答辩”机制 学生党员入党前后都要接受考验
【中国新闻网】华理“两个答辩”机制全程培育学生党员成长成才
中新上海网4月11日电(张婷)“参加高级党校的培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如何理解‘未进党的门,先做党的人’这句话?”“《人民的名义》热播,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树立正确的反贪观念?”……11日中午,在华东理工大学入党“公开答辩”会上,答辩小组向答辩人接二连三地抛出问题。
在华东理工大学,入党需要像毕业论文那样“公开答辩”,且这一制度从1987年延续至今,已整整施行30年。2005年,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在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基础上,总结长期以来进行入党“公开答辩”的实践经验,形成了大学生入党“公开答辩”的长效机制。
成立答辩小组、公示答辩人员、现场答辩、给出答辩意见,这四个步骤的落实,保证了答辩过程的公开、公正、民主。
抓好教育培训,则为入党“公开答辩”的开展提供了基础保证。华东理工大学建立了初、中、高“三级党校”培训与管理体系:初级党校由学院分团委负责,对一年级新生进行全员培训;中级党校由学院二级党组织负责,对入党积极分子学生进行轮流培训;高级党校由学校组织部门、党校负责,对发展对象学生进行集中培训。通过三级党校培训,积极引导大学生思想上入党,为保障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既严肃又亲切。”在华东理工大社会140班诸秋纯同学看来,入党“公开答辩”更像是一种双向教育:答辩中,发展对象的自我陈述,展示了其入党动机和对党的认识过程;而对答辩小组、支部成员和参会群众问题的思考和回答,既能强化其思辨能力和党性修养,也能在更多同学中普及党的知识。
参加答辩李欣蓓同学说,入党“公开答辩”会是她参加过的最严肃的一次答辩会,台下坐着的答辩小组大部分是党员,自己以后也要成为其中一员,不禁有了敬畏之心。答辩会严肃的仪式感,一方面更加端正了她的态度,另一方面,答辩前的精心准备,使她对党的基本知识、国家热点时政等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应化141班赵彦博同学是化学学院入党“公开答辩”会的主持人,2015年,她通过答辩成为一名共产党员。4月11日,作为主持人参加答辩会,她感慨道:“答辩会不仅可以考核新党员是否符合党员标准,还能督促老党员不忘党章党史,铭记作为党员的宗旨目标。”
事实上,一场“公开答辩”,远非看上去那么简单,而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二级党组织、党支部负责人、党员和群众代表组成答辩评议小组;每次答辩至少有20人参与;各二级学院已形成包含党的基本知识、热点问题、个人问题等在内的丰富题库;同时,每次答辩都会做好记录并形成书面材料……
“入党‘公开答辩’机制增强了考察的可信度和操作的透明度,把住了党员发展的入口关,是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办法。”华东理工大学党委组织部徐永桢老师说,“同时,这种庄重的仪式感,也强化了学生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
少数党员入党后,容易出现思想上放松要求、先进性发挥不够、组织观念淡薄等情况。如何对入党后的大学生继续加强教育管理?
从2000年开始,华东理工大学首创并推出了学生党员“述责答辩”制度。
华东理工大学规定,学生入党后必须要在新生督导员、网络引导员、心理保健员、学风监督员、图书管理员、文明维护员等岗位上进行一次党性锻炼。每年的5月-6月份,学生党员要向所在班级同学汇报自己一年来履行党员责任、加强党性锻炼、践行党的宗旨、改正缺点和不足等,并接受同学们的提问。
“你入党以来觉得自己做的最不符合党员称号的事情是什么?” “你每次献血都参加是为了评奖学金吗?”“你自己工作干得很多,但好像总是帮老师们办事,为什么没看到你帮班级做过什么事情呢?”……这些问题都会出现在学生党员“述责答辩”现场,当学生党员的回答与平时表现一致时,就会得到全场的掌声。
在“述责答辩”后,每名学生党员还要接受群众无记名的满意度测评。党组织及时将测评结果和群众意见反馈给答辩人。在此基础上,学生党支部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每个预备党员本着自觉提高、团结互助、对他人负责的态度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分析不足,提出进一步整改提高的意见和措施。经历过述责答辩的一名同学说:“入了党,就始终有一股无形的强大的力在推动着你不断进步。”
华东理工大学以“述责答辩”机制为引领,逐步健全完善了一系列的学生党员党性锻炼机制,如标志佩戴、守则规范、教育培训、行动计划、实践记录、民主生活、评优表彰等,形成了学生党员党性锻炼系列机制。这些机制贯穿了计划、实践、述责、测评、总结、表彰的整个流程,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近几年,该校学生党员的群众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9.00%以上。
原文来源: 中国新闻网 | 发表时间:2017-04-11 | 作者:张婷
原文链接: http://www.sh.chinanews.com/kjws/2017-04-11/21199.shtml
【央广网】华东理工大学入党“答辩”制 把住党员质量关
答辩现场
央广网上海4月11日消息(记者吴善阳 韩晓余)“作为一名大学生,如何弘扬工匠精神?”、“2016年度上海市科技奖励大会华东理工大学有11项成果获得表彰,为什么华东理工大学会获奖这么多?”、“《人民的名义》热播,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树立正确的反贪观念?”,这一连串有趣的问题都是来自华东理工大学入党“公开答辩”的现场。11日,华东理工大学又举办了新一期拥有30年历史的入党“公开答辩”活动,几位入党积极分子通过了转为预备党员道路上的第一次考验。
入党“公开答辩” 30年老字号把住党员发展入口关
是不是只听说过“毕业答辩”?入党还要答辩?入党“公开答辩”的制度华东理工大学自1987年开始,至今已经坚持了30年。2005年,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在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基础上,总结长期以来进行入党“公开答辩”的实践经验,形成了大学生入党“公开答辩”的长效机制。成立答辩小组、公示答辩人员、现场答辩、给出答辩意见,让大学生党员在入党前就来场深度考验。
参加公开答辩的应化专业140班李俊雯同学直言到,台下基本上都是党员,有这么多党员的见证,是件很光荣的事情。像这样的入党“公开答辩”,每位党员都要经历两次,在转为预备党员前和成为正式党员后都会进行一次“公开答辩”。一场“公开答辩”就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二级党组织、党支部负责人、党员和群众代表组成答辩评议小组;每次答辩至少有20人参与;各二级学院已形成包含党的基本知识、热点问题、个人问题等在内的丰富题库;同时,每次答辩都会做好记录并形成书面材料……
“入党‘公开答辩’机制让学生准备起来压力更大,在知识方面的提升作用也更加明显,公开的、仪式性的机制,讲台上讲过的话大家都在监督,带来的监督性和约束力也会更强,能够提高学生的认识。”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孟庆鹏说到。
入党后“述责答辩” 党员的招牌要越擦越亮
入党前很积极,入党后党员身份凸显不出来,如何对入党后的大学生继续加强教育管理?
从2000年开始,华东理工大学又首创推出了学生党员“述责答辩”的制度。述责答辩是每年一次,如果大一就入党的话,大学四年就要经历几次述责。华东理工大学规定,学生入党后必须要在新生督导员、网络引导员、心理保健员、学风监督员、图书管理员、文明维护员等岗位上进行一次党性锻炼。每年的5月-6月份,学生党员要向所在班级同学汇报自己一年来履行党员责任、加强党性锻炼、践行党的宗旨、改正缺点和不足等,并接受同学们的提问。
“你入党以来觉得自己做的最不符合党员称号的事情是什么?”、“你每次献血都参加是为了评奖学金吗?”、“你自己工作干得很多,但好像总是帮老师们办事,为什么没看到你帮班级做过什么事情呢?”……这些问题都会出现在学生党员“述责答辩”现场,当学生党员的回答与平时表现一致时,就会得到全场的掌声。
在“述责答辩”后,每名学生党员还要接受群众无记名的满意度测评。党组织及时将测评结果和群众意见反馈给答辩人。在此基础上,学生党支部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每个预备党员本着自觉提高、团结互助、对他人负责的态度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分析不足,提出进一步整改提高的意见和措施。经历过述责答辩的一名同学说:“入了党,就始终有一股无形的强大的力在推动着你不断进步。”
华东理工大学以“述责答辩”机制为引领,逐步健全完善了一系列的学生党员党性锻炼机制,如标志佩戴、守则规范、教育培训、行动计划、实践记录、民主生活、评优表彰等,形成了学生党员党性锻炼系列机制。这些机制贯穿了计划、实践、述责、测评、总结、表彰的整个流程,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近几年,该校学生党员的群众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9.00%以上。
原文来源: 央广网 | 发表时间:2017-04-11 | 作者:吴善阳 韩晓余
原文链接: http://www.cnr.cn/shanghai/tt/20170411/t20170411_523702840.shtml
【中青在线】华东理工大学:“两个答辩”机制已陪伴学生党员30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必然需要一支能征善战的党员队伍。
但是,怎样才能把最优秀的大学生选进党组织,保证学生党员的质量?华东理工大学已形成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链条”,而入党“公开答辩”和党员“述责答辩”则为其中的关键环节。“两个答辩”严把发展对象入党关,确保学生党员教育质量,有效地促进了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公开答辩”,入党前来场深度考验
“参加高级党校的培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如何理解‘未进党的门,先做党的人’这句话?”“《人民的名义》热播,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树立正确的反贪观念?”……4月11日中午,在华东理工大学入党“公开答辩”会上,答辩小组向答辩人接二连三地抛出问题。
入党还需要像毕业论文那样“公开答辩”?是的。从1987年至今,华东理工大学入党“公开答辩”制度已整整施行30年。2005年,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在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基础上,总结长期以来进行入党“公开答辩”的实践经验,形成了大学生入党“公开答辩”的长效机制。
成立答辩小组、公示答辩人员、现场答辩、给出答辩意见,这四个步骤的落实,保证了答辩过程的公开、公正、民主。
抓好教育培训,则为入党“公开答辩”的开展提供了基础保证。华东理工大学建立了初、中、高“三级党校”培训与管理体系:初级党校由学院分团委负责,对一年级新生进行全员培训;中级党校由学院二级党组织负责,对入党积极分子学生进行轮流培训;高级党校由学校组织部门、党校负责,对发展对象学生进行集中培训。通过三级党校培训,积极引导大学生思想上入党,为保障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既严肃又亲切”,在华东理工大学社会140班诸秋纯同学看来,入党“公开答辩”更像是一种双向教育:答辩中,发展对象的自我陈述,展示了其入党动机和对党的认识过程;而对答辩小组、支部成员和参会群众问题的思考和回答,既能强化其思辨能力和党性修养,也能在更多同学中普及党的知识。
参加答辩的李欣蓓同学说,入党“公开答辩”会是她参加过的最严肃的一次答辩会,台下坐着的答辩小组大部分是党员,自己以后也要成为其中一员,不禁有了敬畏之心。答辩会严肃的仪式感,一方面端正了她的态度,另一方面,答辩前的精心准备,使她对党的基本知识、国家热点时政等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应化141班赵彦博同学是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学院入党“公开答辩”会的主持人,2015年,她通过答辩成为一名共产党员。4月11日,作为主持人参加答辩会,她感慨道:“答辩会不仅可以考核新党员是否符合党员标准,还能督促老党员不忘党章党史,铭记作为党员的宗旨目标。”
事实上,一场“公开答辩”,远非看上去那么简单,而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二级党组织、党支部负责人、党员和群众代表组成答辩评议小组;每次答辩至少有20人参与;各二级学院已形成包含党的基本知识、热点问题、个人问题等在内的丰富题库;同时,每次答辩都会做好记录并形成书面材料……
“入党‘公开答辩’机制增强了考察的可信度和操作的透明度,把住了党员发展的入口关,是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办法。”华东理工大学党委组织部徐永桢老师说,“同时,这种庄重的仪式感,也强化了学生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
“述责答辩”,入党了也要持续进步
少数党员入党后,容易出现思想上放松要求、先进性发挥不够、组织观念淡薄等情况。如何对入党后的大学生继续加强教育管理?
从2000年开始,华东理工大学首创并推出了学生党员“述责答辩”制度。
华东理工大学规定,学生入党后必须要在新生督导员、网络引导员、心理保健员、学风监督员、图书管理员、文明维护员等岗位上进行一次党性锻炼。每年的5月-6月份,学生党员要向所在班级同学汇报自己一年来履行党员责任、加强党性锻炼、践行党的宗旨、改正缺点和不足等,并接受同学们的提问。
“你入党以来觉得自己做的最不符合党员称号的事情是什么?” “你每次献血都参加是为了评奖学金吗?”“你自己工作干得很多,但好像总是帮老师们办事,为什么没看到你帮班级做过什么事情呢?”……这些问题都会出现在学生党员“述责答辩”现场,当学生党员的回答与平时表现一致时,就会得到全场的掌声。
在“述责答辩”后,每名学生党员还要接受群众无记名的满意度测评。党组织及时将测评结果和群众意见反馈给答辩人。在此基础上,学生党支部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每个预备党员本着自觉提高、团结互助、对他人负责的态度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分析不足,提出进一步整改提高的意见和措施。经历过述责答辩的一名同学说:“入了党,就始终有一股无形的强大的力在推动着你不断进步。”
华东理工大学以“述责答辩”机制为引领,逐步健全完善了一系列的学生党员党性锻炼机制,如标志佩戴、守则规范、教育培训、行动计划、实践记录、民主生活、评优表彰等,形成了学生党员党性锻炼系列机制。这些机制贯穿了计划、实践、述责、测评、总结、表彰的整个流程,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近几年,该校学生党员的群众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9.00%以上。
原文来源: 中青在线 | 发表时间:2017-04-11 | 作者:周凯 张婷
原文链接: http://m.cyol.com/content/2017-04/11/content_15921538.htm?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东方网】华东理工建入党前后“答辩”机制 学生党员的群众满意度99%
图片说明:入党发展对象李欣蓓正在参加入党公开答辩会。
东方网记者刘晓晶4月11日报道:“最近,《人民的名义》热播,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树立正确的反贪观念?”“参加高级党校的培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如何理解‘未进党的门,先做党的人’这句话?”……今天中午,在华东理工大学入党“公开答辩”会上,答辩小组的大学生党员们向答辩人接二连三地提出问题。如今,华东理工大学已经把入党“公开答辩”和党员“述责答辩”作为党员教育的重要环节。
“公开答辩”入党前来场深度考验
图片说明:入党公开答辩会上,一位答辩小组成员正在提问。
记者了解到,从1987年至今,华东理工大学入党“公开答辩”制度已整整施行30年,形成了大学生入党“公开答辩”的长效机制。
首先抓好教育培训。华东理工大学建立了初、中、高“三级党校”培训与管理体系:初级党校由学院分团委负责,对一年级新生进行全员培训;中级党校由学院二级党组织负责,对入党积极分子学生进行轮流培训;高级党校由学校组织部门、党校负责,对发展对象学生进行集中培训。
参加答辩学生李欣蓓说,入党“公开答辩”会是她参加过的最严肃的一次答辩会,台下坐着的答辩小组大部分是党员,自己以后也要成为其中一员,不禁有了敬畏之心。答辩会严肃的仪式感,一方面更加端正了她的态度,另一方面,答辩前的精心准备,使她对党的基本知识、国家热点时政等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既严肃又亲切。”华东理工大学院社会140班学生诸秋纯说。
赵彦博是化学学院入党“公开答辩”会的主持人,2015年,她通过答辩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今天她的身份是答辩会主持人,她说:“答辩会不仅可以考核新党员是否符合党员标准,还能督促老党员不忘党章党史,铭记作为党员的宗旨目标。”
一场“公开答辩”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二级党组织、党支部负责人、党员和群众代表组成答辩评议小组;每次答辩至少有20人参与;各二级学院已形成包含党的基本知识、热点问题、个人问题等在内的丰富题库;同时,每次答辩都会做好记录并形成书面材料……
“入党‘公开答辩’机制增强了考察的可信度和操作的透明度,把住了党员发展的入口关,是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办法。”华东理工大学党委组织部徐永桢说,“同时,这种庄重的仪式感,也强化了学生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
图片说明:入党公开答辩会上,一位入党发展对象正在聆听答辩小组成员的提问。
图片说明:入党公开答辩会上,答辩小组成员正在举手表决同意发展对象入党。
“述职答辩”入党了也要持续进步
如何对入党后的大学生继续加强教育管理?从2000年开始,华东理工大学推出了学生党员“述责答辩”制度。华东理工大学规定,学生入党后必须要在新生督导员、网络引导员、心理保健员、学风监督员、图书管理员、文明维护员等岗位上进行一次党性锻炼。每年的5月-6月份,学生党员要向所在班级同学汇报自己一年来履行党员责任、加强党性锻炼、践行党的宗旨、改正缺点和不足等,并接受同学们的提问。
“你入党以来觉得自己做的最不符合党员称号的事情是什么?”“你每次献血都参加是为了评奖学金吗?”“你自己工作干得很多,但好像总是帮老师们办事,为什么没看到你帮班级做过什么事情呢?”……这些问题都会出现在学生党员“述责答辩”现场,当学生党员的回答与平时表现一致时,就会得到全场的掌声。
在“述责答辩”后,每名学生党员还要接受群众无记名的满意度测评。党组织及时将测评结果和群众意见反馈给答辩人。在此基础上,学生党支部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每个预备党员本着自觉提高、团结互助、对他人负责的态度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分析不足,提出进一步整改提高的意见和措施。经历过述责答辩的一名同学说:“入了党,就始终有一股无形的强大的力在推动着你不断进步。”
值得一提的是,华东理工大学以“述责答辩”机制为引领,逐步健全完善了一系列的学生党员党性锻炼机制,如标志佩戴、守则规范、教育培训、行动计划、实践记录、民主生活、评优表彰等,形成了学生党员党性锻炼系列机制。这些机制贯穿了计划、实践、述责、测评、总结、表彰的整个流程,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近几年,该校学生党员的群众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9.00%以上。
原文来源: 东方网 | 发表时间:2017-04-11 | 作者:刘晓晶
原文链接: http://sh.eastday.com/m/20170411/u1ai10498540_K28160.html?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上海教育新闻网】华东理工学生党员的“两次答辩”
华东理工大学入党“公开答辩现场”
答辩小组举手通过发展对象的答辩
本网讯(记者 金寒草) “参加高级党校的培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人民的名义》热播,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树立正确的反贪观念?”……4月11日,在华东理工大学入党“公开答辩”会上,应用化学专业优140班的李俊雯面对答辩小组相继抛来的问题侃侃而谈。
从1978年至今,华东理工大学入党“公开答辩”制度已整整施行30年。记者了解到,入党“公开答辩”和党员“述责答辩”是华东理工大学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链条”中的关键环节。
公开答辩:一次公开“亮相”
颜文昊感到眼前的一幕似曾相识。两年前,他也曾经面对20多人组成的答辩小组进行“公开答辩”,这也是他成为预备党员的第一步。“答辩小组提出的问题相当‘与时俱进’,当时他们问我怎么看待马航事件。”现在,他作为李俊雯的介绍人坐在答辩小组中,这支小组由二级党组织、党支部负责人、党员和群众代表组成。
当被问及“作为一名‘化学人’,你该怎么弘扬‘工匠精神’”时,李俊雯低头思考了一会儿,随后抬头回答:“我认为,‘化学人’要弘扬工匠精神首先应该继承传统,前人为我们奠基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于前人的研究我们应当抱有一颗谦虚的心,潜心钻研。随后,我们在传承前人的基础上也要聆听时代的诉求,用于做出一些创新和改变,顺应这个时代,造福社会。”
大一时,李俊雯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大三时成为发展对象。在校园党员文化的熏陶下,他渐渐转变了“为入党而入党”的观念,对党的先进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公开答辩的过程让我觉得很光荣,让我得到了那么多党员前辈和同学的认可。”同时,李俊雯表示在聆听他人公开答辩时,让他能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优缺点,摆正自己的作风态度。
2005年,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在自1987年实行的入党“公开答辩”制度上,形成了大学生入党“公开答辩”的长效机制。成立答辩小组、公示答辩人员、现场答辩、给出答辩意见,这四个步骤的落实,保证了答辩过程的公开、公正、民主。
据悉,目前华东理工大学建立了初、中、高“三级党校”培训与管理体系:初级党校由学院分团委负责,对一年级新生进行全员培训;中级党校由学院二级党组织负责,对入党积极分子学生进行轮流培训;高级党校由学校组织部门、党校负责,对发展对象学生进行集中培训。通过三级党校培训,积极引导大学生思想上入党,为保障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述责答辩:一股“无形”的力
推动华东理工学生党员成长的另一项法宝就是“述责答辩”。从2000年开始,华东理工大学首创并推出了学生党员“述责答辩”制度。一名经历过“述责答辩”的同学说:“入了党,就始终有一股无形的强大的力在推动着你不断进步。”
根据规定,学生入党后必须要在新生督导员、网络引导员、心理保健员、学风监督员、图书管理员、文明维护员等岗位上进行一次党性锻炼。每年的5月-6月份,学生党员要向所在班级同学汇报自己一年来履行党员责任、加强党性锻炼、践行党的宗旨、改正缺点和不足等,并接受同学们的提问。
在“述责答辩”后,每名学生党员还要接受群众无记名的满意度测评。党组织及时将测评结果和群众意见反馈给答辩人。在此基础上,学生党支部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每个预备党员本着自觉提高、团结互助、对他人负责的态度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分析不足,提出进一步整改提高的意见和措施。
以“述责答辩”机制为引领,华东理工大学逐步健全完善了一系列的学生党员党性锻炼机制,如标志佩戴、守则规范、教育培训、行动计划、实践记录、民主生活、评优表彰等,形成了学生党员党性锻炼系列机制。这些机制贯穿了计划、实践、述责、测评、总结、表彰的整个流程,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近几年,该校学生党员的群众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9.00%以上。
原文来源: 上海教育新闻网 | 发表时间:2017-04-12 | 作者:金寒草
原文链接: http://www.shedunews.com/zixun/shanghai/gaodeng/2017/04/12/2079215.html
《新民晚报》:【高校思政新探索】上海高校“第二课堂”思政教育实现全覆盖
货架上的商品琳琅、明码标价,却不见收银员,老师同学们取一瓶水、拿一盒糖,主动将钱塞进钱箱。一天下来,货款一分不少。这是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松江校区的一个小超市,取名“诚信小卖部”。这所以“立信”命名的高校素以“诚信”为思政教育的抓手,在该校党委书记李世平看来,思政不应仅限于课堂,而要融入大学生校园生活的各个角落,于是,这所大学校园里有了无人值守的超市,还有了“诚信打印店”,甚至有了无人监考的“诚信考场”。
图说:高校思想政治课越来越受欢迎 来源:东方IC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育人,显然,生动活泼的思政课仅是教育的一部分,思政只有融入学生日常生活,形成传统课堂外的“第二课堂”,才能入耳、入心。眼下,类似立信金融“诚信小卖部”的“第二课堂”,已在上海高校实现了全覆盖。学生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文化娱乐等等,无不闪烁着德育之光。
“你入党动机功利吗”、“少数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你怎么看”……在华东理工大学,经常举办党员公开答辩会。学生党员现场答辩,广大同学进行现场观摩和提问,每个学生党员都要“过关”。学生党员要在每年5月-6月份的述责答辩活动中,向所在班级同学汇报自己在一年来履行党员责任、加强党性锻炼、践行党的宗旨、改正缺点和不足等,并解答同学们的质疑。华理的学生党员说:“通过这项制度,明白党员首先拥有责任和义务,而不是权利。” 2016年度,华理学生党员述责答辩情况良好,学生党员的满意度为99.78%。
复旦大学校研究生会实践部今年寒假推行“实践梦工厂”计划,重点扶持和资助具有社会意义、社会效应、社会价值的实践项目。来自复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的王雅男同学负责的“‘冲破障碍,让我走进你的世界’——关爱残疾人出行项目”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了特殊群体的社会权益方面,针对不同的群体进行调研和走访,实地感受目前的设施安置情况,以导更多的人关注到具有出行障碍的弱势群体,为他们营造一个无障碍环境做出努力。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的姜雅慧同学则与各附属医院的同学们一起,组织开展了“对比就医环境、诊疗费用与医保政策对医患关系的影响——以复旦大学附属医院为例”的调研项目。在社会实践的“第二课堂上”,通过对残疾人的调研,复旦的研究生更深刻理解“爱”与“责任”的含义;而复旦医科生们则理解了“医者仁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每年一到过年,对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大一、大二学生来说,便会全部登上“第二课堂”大舞台。这所高校每年都将过年定为德育教育的重点“课程”——给父母写信、走父母上班路、讨“压岁言”……核心内容是感恩家庭、感恩社会。今年春节,对外经贸大学推出一项特殊的感悟活动,是让大学生志愿者走上街头、深入基层,去寻找身边的无名英雄。
交通警察、清洁工阿姨、自行车管理员、高速公路收费员——外经贸大学的志愿者们用笔、用手机镜头记录下这些春节中的“忙人”、“普通人”,感悟出他们身上的精神:“工匠精神、坚韧执着”、“无私奉献,始终如一”、“平凡,奉献,责任”,等等。大学生志愿者陈珺玮说,“他们的双手见证着他们为这个社会辛勤付出的一切,当你看一眼他们的手,连你的心也会为之动容。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不久前,28名建桥学院的大学生荣获2016年度雷锋金质奖章。建桥学院自2005年设立雷锋奖,12年来,共有5600余名学生获得雷锋奖章。在建桥,学雷锋不是一阵风,也不仅仅是每年学雷锋日的一次活动,而是一种常态。英语专业的侯光婕同学曾是雷锋金奖的获得者,之所以获奖,是因为她“日行一善”的举动。从大一开始,她一日三次,在每个教室上课结束后随手关灯,并默默坚持,直到毕业。她说,“没有想过这是保洁阿姨或者老师的事,觉得身为学生的我做这些事情更容易一些。”建桥学院雷锋奖章的得主之中,既有见义勇为、捐献干细胞等颇有影响的好人,但更多的获得者默默无闻,有的同学连续数年坚持医务帮学习困难学生补课,有的学生长期义务照看孤老。
高雅艺术“进校园”、 学生熏陶“润心扉”,也是本市高校“第二课堂”思政的一部分。在上海,几乎每一所高校都有引以为豪的大师,他们是学校核心价值理念的体现。把这些大师的精彩人生打造成校园剧,对弘扬传承校园文化正能量至关重要。上海师范大学的《党的女儿》、上海交通大学的《钱学森》、上海交大医学院《的清贫的牡丹》、立信会计金融的《潘序伦》、东华大学的《钱宝钧》等优秀校园大师剧成功上演,在学校内外弘扬了正能量。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高德毅表示:艺术进校园,传承的是文化,宣传的是大学精神,培育的是公民道德。
原文来源: 新民晚报 | 发表时间:2017-04-08 | 作者:张炯强
原文链接: http://newsxmwb.xinmin.cn/kejiao/2017/04/08/30943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