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财“学者·学问·学派”论坛第四期——理论计算机:一门交叉学科

27.10.2017  14:31

10月25日晚,由上海财经大学科研处主办,共青团上海财经大学委员会、学生联合会共同承办的上财“学者·学问·学派”论坛第四期移师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由陆品燕教授担任主讲嘉宾。陆教授通过探讨理论计算机与数学、科学、经济学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关系,对理论计算机这门学科作出了科普性的介绍。论坛主持人由信管学院梁慧丽老师担任。

  陆品燕教授开宗明义地指出理论计算机的研究目标是探索计算的真相,即计算的能力与极限,试图回答哪些问题在本质上可以用计算机解决,哪些则不能或不能在较短时间内解决。与此同时,理论计算机也处在计算机科学与其他基础学科交叉研究的前沿。

  首先,陆教授讲到理论计算机科学是数学的一个分支。他以1900年希尔伯特提出第十问题与1936年图灵机为切入点,介绍了理论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脉络,指出理论计算机科学起源于对可计算性的研究,此后计算复杂性也成为理论计算机科学的重要研究方向。陆教授以“P vs NP”问题和图同态计数问题为例,通俗地阐述了计算复杂性的研究内容及其在数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接着,陆教授用了大量的应用案例,展示了理论计算机科学与自然科学、经济学和工程技术等学科的密切联系。除了计算相变与物理相变的重合现象、计算理论在技术上的应用之外,陆教授还着重介绍了计算机科学与经济学相互渗透而产生的崭新思路。他以拍卖为例讲解了经济学中最优拍卖理论假设竞拍人的估值是取自一个已知的分布,而现实中拍卖往往是定价未知的结果,从而无法设计最优拍卖策略。因此,研究先验独立的拍卖机制设计更有实际意义,而计算机科学中的近似比和最坏情况分析等方法更适用于衡量拍卖机制的好坏。

  最后,陆教授提到,理论计算机科学致力于对计算能力的研究,往往能够另辟蹊径地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由此成为了“自然科学很重要的智力输出”。理论计算机不仅作为工具为其他学科提供支持,它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也在更深刻、更本质的意义上影响着计算机科学与其他学科基本观念的发展。

  讲座最后,陆教授与同学们讨论了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计算机科学中的热点话题。在回应同学们的提问时,陆教授还结合自身经历鼓励本科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在两个小时的讲座中,陆品燕教授以严谨的逻辑分析、翔实的案例与丰硕的研究成果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思想盛宴,不仅使同学们对理论计算机学科本身有了基本的认识,更为同学们致力学术与科研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上财“学者·学问·学派”论坛系专为我校学者讲授和传播其所做学问的论坛,旨在提升上财学者与师生就学科学问进行研讨和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加强认知和思想碰撞,推动在相关学科领域上财学派的形成。论坛自本学期开设以来,共举办了4场,此次论坛以理论计算机为题,相对理论化,仍然吸引了多位资深教授、老师和近百名学生前来倾听,也反映了我校求知问学的良好氛围。

(供稿: 李爽 供图:杨雯君  编审:  张勃欣 收稿日期:2017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