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读懂世界”上海论坛在上外举办

15.06.2019  17:12

6月3日,第四届“读懂世界”上海论坛(2019)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会议中心举行。本次论坛由上海市改革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上海外国语大学联合主办,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具体承办。与会学者围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度探讨。来自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委党校、上海市改革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以及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二十多位学者出席并参与了讨论。

开幕式上,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炯在致辞中指出,“读懂世界”上海论坛坚持以中国立场观察世界,用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读懂世界”要秉持家国情怀、要积极推动文明互鉴、还要大力弘扬城市品格。上海市改革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李琪教授在致辞中以学术视角指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应该包括它的关切环节、宏大愿景、重大举措三个方面,为本次论坛的主题“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破题。

论坛上半场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陈殷华主持。中国翻译协会会长周明伟、上海市政府参事杨洁勉教授、复旦大学“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仁伟研究员先后发表主题演讲。

周明伟在发言中提出,要把握大变局背景下推进”一带一路”合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全球治理观念、机制正发生转变,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日益增强。合作博弈的境况复杂,尽管中国提供公共物品的“一带一路”倡议逐渐被越来越多国家所接受,但美国的国际动员力不容低估。中国要不断增进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全方位研究,进一步提炼凝聚共同的价值观,保证双边信用和合作。

杨洁勉提出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学理研究角度。他认为,目前“一带一路”是政治性理论,需要变成学术概念。要将“一带一路”研究转变为政治指导和学术理念的结合。在这一过程中,智库在理论创新、时政研究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外交流中要调整话语的设计,构建话语权主导权。

黄仁伟在以“共建‘一带一路’的新阶段新特点”为主题的发言中指出,“一带一路”在当今中美经贸战背景下更凸显其战略重要性。“一带一路”降低了中国对美市场的资本、市场的依赖度,开辟出中美贸易战的第二战场。实现“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发展,就要推进高质量项目、高质量融资以及高质量规则的有机结合,宏观战略依赖微观支撑。

论坛下半场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程亚文主持。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李安方研究员分别做了主题发言。

姜锋介绍了当前欧洲的现状与中欧合作的进展。他指出,欧洲内部再民族国家化,协调一致困难。政治个性化、文明宗教化使欧洲没有回头路,当前欧洲面临的亲欧、疑欧、反欧的没有选择的选择。处于后理性时代的欧洲面临发展焦虑。但是,中欧围绕“一带一路”已有广泛合作。中欧是坚定的贸易伙伴,中法核电站、克罗地亚佩列沙茨大桥等项目已取得初步成效。在WTO改革、1+3高层对话等制度建设方面合作程度进一步加深。中欧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将共同应对不确定性。他认为,依托“一带一路”和欧亚互联互通,中欧合作前景广阔。

李安方从经济角度畅谈中国的经济全球化方案。现今西方国家从全球化的最初推动者、倡导者转为反全球化的主力军,中美经贸从中美关系的压舱石转变为大国战争的引爆器。中国的“一带一路”是中国版本的全球化,构建了开放、合作、包容、共赢的开放型世界经济。

原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俞新天研究员、解放日报社党委副书记周智强、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王健、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院长范勇鹏研究员也作了发言。俞新天指出,中产阶级萎缩是发达国家焦虑的来源,未来意识形态的斗争将围绕狭隘的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展开,必须要依靠“一带一路”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认同。周智强强调,中国外交的战略方向是构建新型大国。王健和范勇鹏分别从不同角度谈了对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理解,为听众带来了一场学术与思想的盛宴。

最后,中国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曾峻致闭幕谢辞。

读懂世界”论坛是上海改创会为呼应北京的“读懂中国”论坛而打造的学术平台,致力于为上海卓越全球城市建设贡献智慧。论坛每年举行一次,秘书处设在上海外国语大学,由上外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具体承办。

 


初审 / 编校 / 责任编辑 / SI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