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第一个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挂牌

18.01.2017  22:03

  12月16日,本市第一个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颈动脉相关脑卒中筛查防治”基地正式挂牌成立。

  作为国家“万名专家服务基层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于2015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的遴选和建设工作,专业领域涵盖科学研究、机械制造、农林牧渔、医疗卫生等各行各业,旨在组织引导广大专家利用专业优势,帮助基层集聚创新资源、突破关键技术、优化产业结构、培养急需人才,为基层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上海市颈动脉相关脑卒中筛查防治”基地因瞄准我国老龄化加剧现状、聚焦颈动脉相关脑卒中慢病防治、关注该病基层诊疗薄弱现状、汇聚沪上精锐专家团队、提出完整宣教诊治康复体系,在今年全国的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评审工作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沪上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这也是全国脑卒中防治领域的第一个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对本市的专家服务基层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

  基地由上海长征医院牵头,上海长海医院、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上海市虹口区脑血管病诊疗中心共同参与,涵盖了本市血管外科、神经内科、血管外科、脑血管科等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负责人曲乐丰是上海领军人才、“东方学者”特聘教授。

  在基地落成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基地单位按照人社部“万名专家服务基层行动计划”的相关精神,积极开展服务基层工作。拓展基地专家地域分布及学科分布,整合全国20余个省份各级医疗单位的血管外科、神经外科、心脏外科、神经内科、介入科、影像科、超声科等同道,共同参与基地建设和服务。开展“中国微循环学会·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走基层活动”,在山东省泰安市启动“专家走基层”第一站,对来自全国各地基层医院的近百名医务工作者进行宣讲。针对高危人群,开展专家进社区活动,深入一线社区和部队,进行科普宣讲,真正从源头加强颈动脉疾病的一级预防。针对不同基层单位的服务对象,从基层筛查,高危人群检查,个体化综合治疗等方面开展二级及三级诊疗服务。揭牌仪式之后,举办了颈动脉疾病高级培训班,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专家参加了学习,推进全国颈动脉疾病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基地挂牌后,上海市人社局将与长征医院一起共同探索多方面的工作。

   建立制度,搭好平台。 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规范基地各项工作流程和管理,包括专家人才管理,疾病全程管理,资金使用管理等。以专家服务基地的设立为契机,构建医学研究、医疗诊断和人才培养大平台,进一步突破专业和地域限制,打破学科壁垒,整合优势资源,力争建设成全国享有盛誉的专家服务基地。人社部门要加强引导、支持与监管,为基地顺利运转提供保障。

   加强“引进来,走出去”。 利用基地前期在颈动脉相关脑卒中方面的领先优势,依托卫计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颈动脉内膜剥脱技术培训基地”、国家外周血管介入诊疗培训基地、上海市脑卒中临床救治中心、第二军医大学颈部血管病诊疗中心等各个平台,利用基地单位的国际影响力和一批优秀教材,推进各类继续教育项目建设,吸引全国相关领域医疗防治人员,开展系统、专业的培训,提升人才教育和引入能力。同时带领专家深入基层地区,对基层医务人员开展专业培训,对广大病患进行针对性诊疗。

   加强宣传,形成标杆。 利用多种形式,开展教育和宣传,加强专家服务基层工作的知晓度。目前该基地是脑卒中领域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人社部确定的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希望通过几年的建设、运行和宣传,在上海乃至全国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促进更多行业领域和更多单位投入到“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建设中来,真正发挥人社部“万名专家服务基层行动计划”的作用。

  12月16日,本市第一个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颈动脉相关脑卒中筛查防治”基地正式挂牌成立。   作为国家“万名专家服务基层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于2015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的遴选和建设工作,专业领域涵盖科学研究、机械制造、农林牧渔、医疗卫生等各行各业,旨在组织引导广大专家利用专业优势,帮助基层集聚创新资源、突破关键技术、优化产业结构、培养急需人才,为基层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上海市颈动脉相关脑卒中筛查防治”基地因瞄准我国老龄化加剧现状、聚焦颈动脉相关脑卒中慢病防治、关注该病基层诊疗薄弱现状、汇聚沪上精锐专家团队、提出完整宣教诊治康复体系,在今年全国的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评审工作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沪上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这也是全国脑卒中防治领域的第一个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对本市的专家服务基层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   基地由上海长征医院牵头,上海长海医院、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上海市虹口区脑血管病诊疗中心共同参与,涵盖了本市血管外科、神经内科、血管外科、脑血管科等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负责人曲乐丰是上海领军人才、“东方学者”特聘教授。   在基地落成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基地单位按照人社部“万名专家服务基层行动计划”的相关精神,积极开展服务基层工作。拓展基地专家地域分布及学科分布,整合全国20余个省份各级医疗单位的血管外科、神经外科、心脏外科、神经内科、介入科、影像科、超声科等同道,共同参与基地建设和服务。开展“中国微循环学会·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走基层活动”,在山东省泰安市启动“专家走基层”第一站,对来自全国各地基层医院的近百名医务工作者进行宣讲。针对高危人群,开展专家进社区活动,深入一线社区和部队,进行科普宣讲,真正从源头加强颈动脉疾病的一级预防。针对不同基层单位的服务对象,从基层筛查,高危人群检查,个体化综合治疗等方面开展二级及三级诊疗服务。揭牌仪式之后,举办了颈动脉疾病高级培训班,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专家参加了学习,推进全国颈动脉疾病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基地挂牌后,上海市人社局将与长征医院一起共同探索多方面的工作。   建立制度,搭好平台。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规范基地各项工作流程和管理,包括专家人才管理,疾病全程管理,资金使用管理等。以专家服务基地的设立为契机,构建医学研究、医疗诊断和人才培养大平台,进一步突破专业和地域限制,打破学科壁垒,整合优势资源,力争建设成全国享有盛誉的专家服务基地。人社部门要加强引导、支持与监管,为基地顺利运转提供保障。   加强“引进来,走出去”。利用基地前期在颈动脉相关脑卒中方面的领先优势,依托卫计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颈动脉内膜剥脱技术培训基地”、国家外周血管介入诊疗培训基地、上海市脑卒中临床救治中心、第二军医大学颈部血管病诊疗中心等各个平台,利用基地单位的国际影响力和一批优秀教材,推进各类继续教育项目建设,吸引全国相关领域医疗防治人员,开展系统、专业的培训,提升人才教育和引入能力。同时带领专家深入基层地区,对基层医务人员开展专业培训,对广大病患进行针对性诊疗。   加强宣传,形成标杆。利用多种形式,开展教育和宣传,加强专家服务基层工作的知晓度。目前该基地是脑卒中领域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人社部确定的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希望通过几年的建设、运行和宣传,在上海乃至全国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促进更多行业领域和更多单位投入到“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建设中来,真正发挥人社部“万名专家服务基层行动计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