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thisCONNECTION:共享未来的公共空间——2017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大幕拉开
2017年4月26日下午,由上海市城市雕塑委员会主办,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2017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以下简称2017空间艺术季)召开了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三家承办单位代表、学术委员会委员以及主策展团队等出席了会议。
2017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现场
部分学委会专家与主策展人合影
会议对2017空间艺术季主展览策展实施方案、实践案例展和联合展的策展深化方案进行了审议。会前主策展团队及展馆改造方陪同媒体,在主展场民生码头8万吨筒仓及周边区域进行了现场踏勘,并介绍了主展览策划情况及展览亮点。
主策展人陪同媒体踏勘
2017空间艺术季聚焦黄浦江两岸贯通,城市空间品质提升,以“连接thisCONNECTION:共享未来的公共空间”为主题,主展览由斯坦法诺·博埃里Stefano Boeri,李翔宁,方振宁共同作为主策展人。
主展览计划于2017年9月底开幕,展场位于浦东新区民生码头8万吨筒仓及周边室内外空间,展期3个月左右。
实践案例展分布于浦东新区、徐汇、静安、长宁等区,选取社区、历史风貌区、滨水地区等城市公共空间改造项目,组织精彩纷呈的案例展示、主题论坛及市民互动活动。
联合展包括2017首届中国城市公共艺术展等与主题相关的公共艺术展。
市民文化活动将围绕主题开展一系列市民广泛参与互动的群众文化活动。
以“连接this CONNECTION:共享未来的公共空间”为主题,探讨城市公共空间未来话题
2017空间艺术季主题活动通过“连接(thisCONNECTION)”与“断裂(disCONNECTION)”读音的相同和双关,讨论在当代城市进程中公共空间的未来,讨论如何将各种原因形成的断裂转化为连续开放、可达舒适的人性化、高品质的公共空间。“连接thisCONNECTION:共享未来的公共空间”这一主题的提出是上海城市空间中“断点”转化的产物和映照。主展览将呈现全球滨水与公共空间整治的优秀案例,讨论上海滨水空间的未来。民生码头作为上海滨水空间的一部分,其改造将作为具体的案例来呈现如何连接和重整原先断裂的城市空间,构筑开放平台,以真正地提升黄浦江两岸开放空间的潜在价值,并以此促成更多有着相似“连接”性的未来公共空间。
空间艺术季从第一届开始,便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聚集艺术家、建筑师、策展人等,并与市民活动结合,打造城市公共空间国际交流互动平台。通过跨领域和跨学科的艺术呈现、公众参与的系列文化活动,将艺术和规划、建筑等领域的专业工作者与市民“连接”在一起,共同在民生码头这一曾见证了上海历史的地标,重塑公共空间的未来,也共享公共空间的未来。
以8万吨筒仓为主展场,探索民生码头地区复兴策略
8万吨筒仓外观
筒仓外部照片 席子拍摄
2017空间艺术季主展场位于浦东新区民生码头8万吨筒仓及周边区域。主展览将借助“空间艺术季”活动平台,探索民生码头地区复兴策略,进而推动民生码头的整体转型及功能升级,提升民生码头及滨江公共空间环境品质,激活该区域的活力,打造“文化+生活”集聚区,形成新的文化热点。
民生码头保护性开发设计效果图(过程稿)
民生码头原为上海港散粮、散糖装卸专业码头,旧称英商蓝烟囱码头,始建于清光绪34年(1908年),是当年亚洲大型码头之一。1954年,蓝烟囱码头正式更名为民生路码头。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对粮食装卸区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改建。目前民生码头占地面积119,977平方米,岸线总长937米,现状保留建筑总量97000平方米。
历史悠久的民生码头
民生码头8万吨筒仓作为重要的工业遗产,承载着一座城市的记忆,历史底蕴深厚。2017空间艺术季选择将8万吨筒及周边空间作为主展场,打开了一扇与市民沟通的窗口,也提供了市民享受公共空间、欣赏公共艺术的平台;将8万吨筒仓这个老地标、老建筑作为空间艺术季的主展场开展各项活动,将加深市民对于上海历史的了解,也有助于我们思考未来上海发展的方向。
以实践案例展和联合展为触角,在全市范围内持续激活公共空间,激发艺术创作
实践案例展选择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空间,从建设发展实际出发,通过策展与市民文化活动等多种方式,展示城市空间公共艺术改造方案及实施效果,吸引更多的市民关注城市空间的发展和变化,共同提升空间活力和品质。空间艺术季不同于一般性展览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一个展览事件,而是使事件扎根于城市,对市民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然后在这个城市中生长,并且成为城市的一部分。
在对2015年第一届空间艺术季进行一周年回访,采访实践案例展的管理者、策展人时,他们谈到他们更愿意把空间艺术季称为一个资源整合的平台,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将城市的管理者、使用者、策展人、艺术家,甚至是企业聚集在一起,共同去整合资源,发挥各自的社会价值,通过实践案例展示,挖掘城市公共空间的文脉与底蕴,对接市民的实际需求,将城市设计与城市生活紧密结合,更多地惠及普通市民的生活。
2017空间艺术季实践案例展和联合展将优秀城市公共空间展示内容普及到市民身边,呼应“连接:共享未来的公共空间”的主题,发挥作为城市问题讨论平台在全市各区的带动和交流作用。
在今年的实践案例展(暂定)中,长宁区的“北新泾街道社区微更新:新泾·新境”,集中展示北新泾街道的更新案例,将实例与设想相结合,是可见、可用、可讨论的呈现;静安区的“生活大生产”,保留历史风貌,用当代艺术眼光重新定义空间、人、历史的关系,融合装置、活动和市集等互动性、参与性的艺术形式,引导市民和新业坊产生积极的化学反应;虹口区的“2017城市微介入—公共空间艺术化”借助滨江贯通大背景,结合公共艺术介入滨江入口设计的案例,举行北外滩滨江公共空间系列论坛。此外,还有浦东新区的“缤纷社区案例展:社区,让生活更美好”、徐汇区的“双向辐射展”,“多‘圆’文化,全‘球’城市”,“为风貌而设计展”,以及金山区的“秀韵容慧展”、市规土局的“符号上海”和“两岸贯通案例展”。
联合展(暂定)2017首届中国城市公共艺术展、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公共、视觉优秀作品双年展、陆家嘴滨江金融城公共景观装置展、国际高等艺术学院公共视觉艺术交流展、外滩艺术计划等与主题相关的各类展览活动。
2017空间艺术季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对主展览策展实施方案、实践案例展和联合展的策展深化方案进行了审议,给出了意见和建议,也给予了主策展方案高度的评价,未来方案及名单还将继续深化调整,我们将持续发布相关内容。
2015第一届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以“城市更新”为主题,引发了话题的讨论和城市更新实践的思考,同时传播了“文化兴市,艺术建城”的理念。2017第二届空间艺术季“连接thisCONNECTION:共享未来的公共空间”的主题,又将给上海的城市发展乃至全国的城市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总之,“2017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