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维修工:"烧烤模式"下全副武装"悬"高空

01.08.2016  07:08

  高温天,哪里也不去,就想呆在室内“孵空调”!烧烤模式下,在家电销量增长的背后,沪上空调维修人员的工作量也增添不少。昨日早间,记者跟随两位空调维修工穿梭于骄阳下的居民小区,直击空调维修全过程。

   工作量是平时的四倍

  一份蛋饼,一杯豆浆,早上8点多,维修工赵刚边吃边往大宁路上的空调维修点赶去,已有三位师傅候在门口等待派单。据了解,该维修点尽管规模不大,只有维修职工7名,却覆盖面极广,近至上海城郊,远至近邻苏杭,他们都“有单必往”。赵刚,来自安徽阜阳,已有17年的维修经验。而年纪最小的维修工,名叫郭前仕,今年只有21岁。

  8点半,老板打开门锁,进店派单。“上午要跑7、8家吧,高温这几天,空调‘罢工’问题很普遍,高峰时,我一天要跑超过20家,是平常的四倍!”赵刚边说边与小郭两人仔细清点着维修装备。记者注意到,维修工们除了标配黑色的维修箱外,几乎人手携带一只绿色的钢瓶,钢瓶净重13.6公斤。“里面装的是氟利昂,或冷却液。因为每家空调问题都不一样,可能要加汽、加氟里昂什么的,所以这玩意儿即使重,也必须随身带,以备不时之需。”赵刚告诉记者。

  “都好了!”小郭示意准备完毕,可以出发。临行之前,赵刚再从店里提了6瓶水塞给小郭,“小伙子还是粗心,一干就是一整天,没水怎么办?

   十七层室外高空作业

  其实,记者注意到,维修点外停有3辆工作用车,但赵刚与小郭并没有使用。“工作用车要给去城郊或外地的同事,市区内,我们就开助动车。”小郭介绍,这几日,他每天的行使里程都在100公里以上。

  上午9时,首先来到的,是光新路上的一个居民小区,保修客户居住在17层,由于客厅空调无法运作,该先生搬出了三台风扇一齐运行,仍然不顶用。“你们怎么才来!快帮我看看,什么问题!”客户显得十分焦急。

  “估计还是要出去看看外机。”赵刚仔细研究了一下空调设备和线路表示。“还是我爬出去吧。”小郭已经套上安全绳索,打开17层的窗户,一股热浪铺面而来,小郭慢慢地调整着站姿,屋内的赵刚死死拽住绳索,俩人均已是汗流浃背,满脸通红。记者与客户也为这一幕而提心吊胆,提示小郭注意安全。“放心,更高的楼层也爬过。”郭前仕擦拭一把前额的汗水表示。约一刻钟后,故障排除,空调正常启动,凉风吹出。

  第二站,赵刚与小郭又来到仙霞路上的一个居民小区,简单了解情况后,故障原因与前一客户相同,手脚麻利的二人十分钟便排除了故障。“第一家线路比较乱,又是高层,花30分钟已经算多的了,我一般15分钟解决,不然,一天那么多客户跑不下来的。”赵刚告诉记者,干这一行,效率同样重要,除了提升维修技术外,他还会根据单子进行线路规划,尽可能少绕路。

   收入与汗水成正比

  “工作量大点也没什么,就是别太热。”赵刚指着手提的钢瓶表示,在空调使用淡季,他们主要跑一些单位或银行,进行空调的日常维保,任务难度小,工作强度低,钢瓶有时也可以不用带。

  “汗流得多,收获也会多。”赵刚告诉记者,目前根据每单维修收取的费用,他可以从中获得一定比例的提成,加上固定工资,高温天突破7000元,还是希望很大。

  中午,记者离开时,赵刚正在与下家客户联系,而郭前仕则被要求返回本部接受新的工作安排,艰辛忙碌的下午要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