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空气质量改善远超预期 2014年PM2.5浓度降16.1%

08.01.2015  10:19

  上海昨天交出了一张极受关注的“环保答卷”。根据最新发布的2014年空气质量数据,改善情况大幅超过预期,特别是PM2.5浓度比2013年下降16.1%,几乎完成五年“军令状”的80%。

  “人努力,天帮忙。”分析去年的“空气年报”时,业内人士作如是评价。市环保局总工程师罗海林强调,对2014年的成绩不应太乐观,如果今年有反弹也不用太悲观;只要上海扎实推进空气治理计划,空气质量的总体走势定会不断趋好。

  实际降幅是目标的8倍

  根据昨天发布的报告,2014年,上海PM2.5(直径小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为52微克/立方米。

  这个跌幅非常引人注目。根据一年多前中央的部署,以及上海对国家的承诺,到2017年底,上海年均PM2.5浓度必须比2013年的62微克/立方米下降20%,换句话说,五年中要降12.4微克。但如今,上海仅用了两年,就完成了10微克。业内人士告诉记者,“2017年”“20%”是上海这一轮大气污染治理的标志性节点。根据原定的PM2.5治理节奏,2014年的目标是下降2%。

  除了PM2.5,上海另外多项大气污染物指标均创下10多年来的最佳——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分别比2013年下降13.4%、25.0%、6.3%。

  此外,2014年上海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2013年增28天,优良率达77%。全年未出现一个严重污染天,重度污染天数为4天,而2013年分别是2天和21天。

  希望公众保持“平常心

  面对这份超预期的“空气年报”,既要看到扎实的治理措施,也不能回避一些偶然因素。事实上,就在“空气年报”发布当天,上海刚走出了连续五天的污染,直到强冷空气将污浊吹散。在这个背景下,市环保局总工程师罗海林希望公众保持“平常心”。

  去年,上海共启动了119项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同时,长三角各地也加大协作力度。市环境监测中心总工程师伏晴艳说,这是空气改善的主要原因,成效也最稳固。

  上海的治理任务清单推进起来必须拿出决心,触动利益。比如,年初本市对黄标车和老旧车的淘汰目标是16万辆,但最终完成了17.16万辆;锅炉(炉窑)的退出目标是1100多台,但完成了近1700台。另外,去年上海实施了644项产业结构调整项目。

  但伏晴艳也强调,空气质量的改善也有一些非主观、甚至偶发因素。比如:在经济“新常态”下,上海工业品产量、原油加工量出现下降,去年的电煤消耗也明显降低。

  当然,也必须感谢天气——去年入冬后,本市并未像2013年那样出现长时间的跨区域污染输送和累积,数据显示,去年12月的31天,对全年PM2.5浓度下降的贡献率就接近50%。

  未来要啃更多“硬骨头

  要避免“空气年报”成为“灵光乍现”,上海必须继续推进治理。着眼未来,相对容易的项目越来越少,“硬骨头”会越来越多。市环保局污染防治处副处长周军透露,目前本市正在酝酿一批更有力度的治理措施。

  在治理机动车方面,过去上海侧重于黄标车,但下一步重点是加速淘汰老旧车辆,相关“引逼”手段可能会在上半年出台。在燃煤、发电方面,虽然目前本市范围内几乎所有燃煤机组都配置了脱硫、脱硝、除尘装置,但这仍不够。周军说,上海计划在未来三年用燃气发电的排放标准要求燃煤发电,力度超发达国家。

  此外,一些过去尚未强制减排的污染源如船舶、非道路移动机械、热电联产燃煤机组等,今后都将面临“紧箍咒”。

  除了触及越来越多的利益,未来的治理难度还在于要在多种治理领域齐头并进。根据昨天公布的一项研究,上海本地的PM2.5排放源中,工业、车船、燃煤、扬尘等占85%。伏晴艳说,研究表明,“单点突破”的效果无法持续,只治理某个领域,其他排放源会吃掉减排成果。

  据市环保局透露,今年上海将发布第六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2015年的PM2.5治理目标是比2013年下降7%。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