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红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利用果树秸秆生产生物质颗粒燃料获得成功 果树秸秆变废为宝也需扶持

20.06.2017  12:50

 

  据郊区一些镇村干部群众反映,近年来,农村每年产生的大量的果树枝条秸秆和林地秸秆,因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和利用,严重影响了环境,已成为农村环境整治的一大难点,迫切希望各级政府有关部门采取切实措施予以解决。

  令人欣慰的是,奉贤区有家名叫上海红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利用果树秸秆生产生物质颗粒燃料获得成功。据该公司总经理杨国其介绍,用果树秸秆生产的生物质颗粒燃料热值高达4600大卡,比以稻麦秸秆为原料生产的生物质颗粒燃料热值高出1000大卡,受到使用单位的欢迎和好评,从而使果树枝条秸秆和林地秸秆变废为宝、改善农村环境找到了新的途径。

  农村环境整治遇到新难题

  近年来,郊区各级党政组织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尤其是通过开展农村环境治理活动,使稻麦、茭白秸秆、菜地的下脚料和养牛场、养猪场的粪水,大多得到了较好的综合利用,有的还田,有的制成有机肥,有的利用稻草种磨菇,有的加工成生物质颗粒燃料,成为新的清洁能源,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然而,郊区果园和林地每年修剪产生的大量枝条秸秆因弃之无用,普遍存在随处乱堆、乱放现象。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做饭普遍使用液化气,果树秸秆便成了农业废弃物。有的长期堆放在河滩边、道路旁,严重影响了交通和环境。有的扔到河里,造成河道堵塞,污染水质。有的抛散在果园四周,影响果园清洁,增加病虫害滋生。上海农业废弃物利用行业协会奉贤区联络员陆志兴说,被誉为黄桃之乡的青村镇解放村,今年以来清理河道27条,装运抛在河里和河道两边的桃树秸秆200多卡车。上海市七大片林之一的上海申隆生态园,拥有林地面积5778亩,每年产生枝条秸秆近3000吨。以前每年是由万象木业收去加工木板的,3年前,该企业搬到外地去了。如今,申隆生态园的枝条秸秆堆积严重,成了生态园领导的一块心病。在园内一条景观河道边,笔者看到堆有一人高、长达100多米的树枝条,足有20多吨。工作人员反映,这堆树枝条在这里已堆放好长时间了,在其他地方还有很多,给园内环境带来了不良影响。副总经理胡士华多次请求上级有关部门帮助寻找树枝条的出路。

  办好“一举三得”的好事需扶持

  在陆志兴看来,这些树枝条秸秆既是农业废弃物,又是不可多得的可利用资源。据陆志兴介绍,目前,奉贤全区共有果树面积4万亩,以每亩400公斤枝条秸秆计算,年总量达1.6万多吨。该区还有11万亩林地,枝条秸秆可达4万多吨。全市共有果树面积30万亩,加上林地面积,每年产生的树枝条秸秆数量大得惊人。

  坐落在奉贤区青村镇元通村的上海红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综合利用稻麦秸秆生产生物质颗粒燃料的企业,又是全市5家试点企业之一。杨国其介绍说,该企业年生产能力可达10万吨,目前年生产颗粒燃料已达3万多吨。由于受灾害性天候的影响,给收储稻麦秸秆带来许多困难。今年,该公司在市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市农业废弃物利用行业协会和奉贤区林业署的支持帮助下,探索采用果树秸秆生产生物质颗粒燃料,先后在上海城市果园、青村镇解放村、庄行镇陈古村收集了550多亩、220多吨桃树、梨树枝条秸秆,经过轧断、切片、粉碎、烘干、制粒等生产工序,终于生产出了高热值的生物质颗粒燃料,深受使用单位的欢迎和好评。目前,该公司正在积极与上海申隆生态园、上海双张果业种植合作社、上海金源果蔬种植合作社等单位联系树枝秸秆,进一步扩大生产。

  照理说,采用废弃的果树枝条生产高热值的生物质颗粒燃料,既扩大了企业的原材料来源,又整治了农村环境,还增加了新的清洁能源供应,是一件“一举三得”的好事。可杨国其说,用树枝秸秆生产高热值的生物质颗粒燃料存在三难:一是收集难度高。要把堆放和散落在田间、地头、河边的树枝收集起来,必须经过收集、捆扎、搬运、装车等,用工量很大。由于树枝较轻且占空间,一辆5吨卡车只能装载2.5吨树枝。算下来平均每车费用200元左右。二是加工难度增加。因树枝较硬,增加了轧断和切片等工序,又增加了生产成本。三是堆放难。树枝堆放需要足够大的场地,即使是临时堆放点也要承担费用。杨国其说,仅靠企业一己之力是很难让废树枝变废为宝的。

  这件原本是“一举三得”的好事,怎么在“三难”面前就变得束手无策了呢?为了从根本解决树枝秸秆对农村环境的影响和实现资源利用,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取必要的扶持措施,调动好各方面的积极性,尽快让树枝秸秆变废为宝,造福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