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扎实地推进工会改革创新

13.03.2017  17:42

  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一年多来,取得了积极进展,收到了明显成效,树立了新形象,展示了新作为,引起了广泛关注。今天,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全总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玉赋代表就全总改革试点进展等情况接受了记者采访。

  问:2015年11月以来,全国总工会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改革试点工作,请介绍一下改革试点的总体情况。

  答:2015年7月23日,中央改革办下发通知,决定在全总开展中央群团机关改革试点;1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方案》,对推进党的群团改革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2017年2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工作的总结报告》。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李建国同志直接带领下,全总党组充分履行忠诚党的事业、竭诚服务职工的使命担当,态度坚决、行动迅速,积极主动、全面谋划,按照增“三性”、去“四化”、强基层、促创新的改革总体思路,认真制定《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方案》,有序有力有效推进改革试点工作。目前,《改革试点方案》提出的7个方面27条改革举措均如期完成,原定制订25项制度文件而实际出台了35项,改革试点工作实现了既定目标,探索和总结了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

  与此同时,全总坚持以上带下,召开了工会系统改革工作推进会,下发指导文件,对工会系统全面推进改革创新进行部署,使工会系统改革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有机结合,形成了强劲推动的格局,整体态势良好。在上海市委的领导下,在市政府等各方面的支持下,上海市群团改革迈开了重要步伐,取得了积极成果。上海工会组织的改革创新工作亦扎实有序推进,打造了新格局。

  问:在全总改革试点中,全总如何充分发挥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答:工会是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工会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在改革试点中,全总党组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自觉,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总党组向党中央请示、报告重要工作,与省级党委协调推进工会工作等制度机制不断健全,工会双重领导原则得到有效贯彻;成立了由党组书记任组长的全总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承担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把加强党建工作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关键举措,在党的建设、干部人事管理等方面制定和修订190项具体制度办法;自觉接受中央巡视组对全总党组的专项巡视,认真落实整改任务。召开全国工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深入推进工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通过改革,全总和各级工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主动性不断提高,“四个意识”进一步强化,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更加自觉,全总党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体现,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落实,工会系统党建工作水平显著提高。

  问:改革头绪繁多,全总改革试点如何确定突破口?

  答:全总以整合机构优化职能为突破口,增强了工会组织的广泛性代表性。突出群众性特点,改进工会领导机构人员构成,提高了劳模和一线职工比例。全总十六届四次执委会议选举全国劳模、农民工代表巨晓林为全总副主席(兼职),全总十六届九次主席团会议推选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田辉为全总书记处书记(挂职)。全总执委中增加劳模和一线职工12名,主席团成员中增加劳模和一线职工3名,各驻会全国产业工会分别增设2名兼职副主席。制定了《工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委员提案办理办法(试行)》,扩大了代表、委员的参与渠道。将6个主要职能部门整合为3个,新成立了网络工作部和社会联络部,5个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事业单位由18个减少到13个。通过整合精简机构,优化强化硬化职能,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机关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明显提升。

  问:在全总改革试点中,如何建立具有群团特点的干部管理方式?

  答:实行工会干部专挂兼,优化干部结构,加大了全总机关干部和地方、企事业单位工会干部双向挂职工作力度,增加了来自基层工会的挂职、兼职干部,同时更多选派机关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全总机关共接收了来自基层工会的32名挂职干部、23名兼职干部(包括9个部门的兼职副职),并选派了46名机关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拓宽机关干部来源渠道,突出基层一线经历、群众工作经历,探索建立符合工会组织特点的机关干部遴选、管理、使用办法,探索从劳模和一线优秀工会工作者中考录遴选机关干部工作,把更多知职工、懂职工、爱职工的人充实到全总机关。创新局级干部推选办法,在副局级职务晋升工作中,采取“三推两核一汇报”的方式推荐人选、确定考察对象,提高干部职工参与度,实际效果良好。

  问:基层工会离职工群众最近,也是工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总改革试点中在增强基层活力方面有哪些成功做法?答:全总着力推动工会工作重心下移,总结推广包括上海宝山区顾村镇在内的不少地方工会坚持依法办事、依靠职工建会的经验,深化基层工会建设,创新建会形式,构建工会网络化组织体系,推动非公企业建会工作取得突破。积极探索网上入会、手机APP入会等新途径,拓宽职工便捷入会渠道,扩大了工会组织覆盖面,工会会员达到3亿人。制定了“十三五”时期工会农民工工作规划,广泛开展“农民工入会集中行动”,在2015年增加农民工会员1500万人基础上,2016年新增1500万人,农民工会员达到1.4亿人,占农民工总数2.77亿人的50.5%。深化“职工之家”建设,修订了工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提高了一线职工在工会委员会、代表大会代表中的比例,规范基层工会民主选举,加强工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基层工会作用的发挥。全总机关和事业单位精简编制25%,将精简的行政编制补充到任务繁重、力量薄弱的县级工会,以此带动省级、市级地方工会实行编制“减上补下”。将全国工会经费全年收入的95%留在地方和基层工会,并把由全总本级集中的5%工会经费中的70%用于对下级工会的补助,重点投向基层工会,加大了工会资源向基层倾斜力度。密切机关干部与职工群众的联系,探索建立了工会服务职工满意度评价制度,推广“错峰服务”模式。制定了加强和规范工人文化宫管理、工人疗休养院管理的意见,探索创新工会资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法依规、更好服务职工的措施和办法,强化工会资产服务职工的功能。

  问:“大国工匠”是全总力推的品牌,在社会上产生了热烈反响。在创新组织动员职工工作载体方面,全总改革试点推出了哪些举措?

  答:为叫响做实“大国工匠”品牌,培育更多“大国工匠”,全总加大了这项工作的力度,全总会同有关方面编创“大国工匠”纪录片和新闻专题片,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职工群众和社会各界赢得了普遍点赞,“大国工匠”品牌已经家喻户晓。整合提升工会宣传阵地,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加强网上舆论引导。针对影响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加强调查研究,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提高队伍素质,畅通发展通道,搭建创新平台,依法保障权益。广泛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教育,创新职工技能培训、岗位练兵、网上练兵活动,推动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问:工会作为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如何做好维权服务工作?

  答:全总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完善工会维权服务制度机制,健全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深化平等协商和集体协商工作,实现了数量质量双提升。加大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的帮扶和保障力度,围绕国家脱贫攻坚大局,充实工会扶贫工作力量,增加资金投入,实施了一批工会定点扶贫开发项目。指导地方工会建立健全市、区(县)、街道(乡镇)三级服务体系,提高了精准服务职工能力。把联系引导相关社会组织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制定推进工会联系引导劳动关系领域社会组织工作意见,探索在基层培养孵化工会直接领导的劳动关系领域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发挥工会枢纽型组织作用,接长手臂、形成链条、扩大影响。

  问: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成为当今社会的潮流,工会在推进“互联网+”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

  答:全总以建设“互联网+”工会工作新格局为手段,制定工会互联网发展纲要,实施全国工会“互联网+”行动计划,覆盖职工超过5000万人。整合工会系统网络资源,实现联系网、工作网、服务网整体合一、工会工作线上线下互动融合、实体和虚拟两大空间共同开展工作,提高建网、用网、占网能力。推行“互联网+”工会普惠性服务,以“四个一”(一片心、一叠卡、一张网、一个家)为抓手,打造全国工会系统服务职工网络,实现了服务职工群众全方位全天候。开展工会新媒体聚合联动行动,首次召开全国最有影响力工会新媒体论坛,发挥工会系统9000多个新媒体账号作用,开展“网聚职工正能量、争做中国好网民”主题活动,积极参与构建清朗网络空间,形成了工会的特点和亮点。

  来源:劳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