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经费六成流失论”可以休矣

04.02.2016  14:39
  近日,“科研经费六成用于开会出差”再度成为热门话题。以这句话为对象在百度精确搜索,找到相关结果约3,370个;模糊搜索,找到相关结果约80,600个。如果用稍宽泛的“科研经费六成”模糊搜索,竟然可以找到相关结果约151,000个。这些网页中,既有官媒,也有自媒,既有图文,也有视频。种种这些表明,这一论调的影响,起码已经称得上是“广为流传”了。
  
  媒体是反应科学与社会互动状况的一面镜子。纵观近年来媒体科技类新闻报道的若干热点,我们可以发现科学发展与科研经费已经不单纯是科学界或者科学家的事情了,包括企业界在内的社会各界公众正在以各种方式参与到对科学发展与科研经费的讨论中来。应该说,目前我国科研经费管理的确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动不动就说“科研经费六成流失”不仅是荒唐的也是要不得的。
  
  我们注意到,近年来关于“科研经费六成流失”引发的争议中,人们往往有意或无意忽略了一个问题,科研经费六成流失论是真的吗?其消息来源可靠吗?
  
  事实上,一些媒体宣称的“六成经费流失”始于2011年8月,有报纸在《科研经费催生多少富翁》一文中宣称“中国科协的一次调查给出了更为直观的数据: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仅占40%左右,大量科研经费流失在项目之外”。该文一经发表,就引发了社会舆论极大的反响,不仅在当天就被新浪、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网站广泛转载,而且不少网站还均将该文放置于网站的显著位置,标题也被缩编为了更为“吸引眼球”的“科研资金仅40%用在项目本身教授靠经费成千万富翁”等,并在其后引发了一波评论热潮。
  
  至于媒体的信息来源,据《“万亿科研经费到了何处?”引起的争议》一文的研究追溯,能让媒体做出如此解读的材料,最早应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在2003年发布的《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该报告提到约40%的资金直接用于科研项目本身。而这个数据,《“万亿科研经费到了何处?”引起的争议》一文在评论中特别指出,“是科研人员的主观判断,并不是准确的财务统计结果。
  
  换而言之,该报告认为的40%的资金直接用于科研项目本身,是被调查的科研人员中的一部分人的主观感受。但这样的结论,最终却在媒体中以“科研经费六成流失”的形式出现,确实令人诧异。
  
  究其原因,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误解误读不仅是因为经过了三个错误的概念置换:“科研项目经费=直接费用”、“部分科研人员=全体科研人员”、“感受=现实”。更是因为没有认识到科研项目研发成本既包括直接成本也包括间接成本。科技工作者和科技管理者都知道,科研项目经费有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之分。简单地说,直接经费是指发生在具体研发项目上的费用,间接经费是用于改善科研活动各种支撑条件的费用。区分直接经费和间接经费是国际上比较通行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其主要依据是研究者进行科研活动需要一定的辅助条件,需要用间接经费来支付这部分费用。虽然目前我们在间接经费管理上还要不断完善相关制度,但不能认为间接经费就是科研经费的浪费流失。当然,这些误解误读也提醒我们,科研经费管理必须处理好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关系。
  
  作为对《科研经费催生多少富翁》一文的回应,中国科协调研宣传部在授权发布的声明中指出:中国科协于2003年组织开展第一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并于2004年公开出版《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该报告中有关内容为:“三、直接用于科研项目的资金比例。调查结果显示,从全国来说,资金用于项目本身的比例在40%左右”,未有所谓“科研经费流失”的相关内容。但中国科协的辟谣声明,很少有人注意。“中国科协一次调查显示:中国60%科研经费流失”以及类似的谣言,流传多年,反复出现,版本繁多,甚至是最受欢迎的谣言之一。近期有关“60%都用于开会、出差等”的报道,只是其中的变种之一。
  
  我们注意到,科技日报1月7日开始的四问科研经费系列报道对此做出了积极回应。其中,《万亿元科研经费怎样来怎样花》一文指出:“记者从科技部科技经费监管服务中心提供的近三年来科技部支出的主要科技计划支出结构表格中看到,支出最大的是材料费,占比接近总支出的30%。而会议费和差旅费两项的总和,一般不超过总支出的10%。
  
  在“媒体为王”的当今世界,在促进科学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中,积极、理性地对待科技创新的消极因素,以更加全面、客观、精准的消息来源发挥媒体的监督功能,促进科学界、媒体、社会和企业各方的相互理解是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因为科研经费配置问题涉及到专业的管理和统计知识,普通民众对之知之甚少,媒体的科普性报道有助于大家了解现象的本质。但媒体报道,需要言之有据。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科研经费六成流失”,在很大程度上抹黑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形象,更是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感情。如果我们的相关管理部门相信了这些错误的判断,做出错误的决策,将会对我们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造成更大的伤害。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科技体制改革30年后再出发的关键之年,我们注意到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优化学术环境的指导意见》,我们期待着以此为契机,以一种客观、审慎的态度来看待科研经费使用这一问题,社会各界能够正确对待媒体传播中的“争议”,为优化学术环境传递更多的正能量。
  
  作者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朱春奎教授。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主办机构立场。 【来源】三思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