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报》:海水淡化产业化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启动

28.12.2015  10:13

日前,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大中型海水淡化产业化技术研发及应用——5万吨/天水电联产与热膜耦合研发及示范”课题在北京正式启动。该项目由首钢集团和华东理工大学等单位共同承担,完成之后将为京津百万吨级淡水供应提供工程保证,华东理工大学国家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华理盐湖中心”)在其中负责海水淡化浓盐水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建设工作。

我国淡水资源贫乏,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发展海水淡化是解决水资源危机的战略途径。我国政府对海水淡化工作高度重视,《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已将“海水淡化”和“海水化学资源利用”同时列入水和矿产资源重点领域的优先主题。

随着海水淡化这一战略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浓盐水综合利用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由于现有技术的局限性,海水淡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浓盐水无法得到进一步利用,不仅浪费宝贵的海洋资源,而且可能引起新的环境污染,特别是对环渤海半封闭海域生态环境影响尤为突出。” 华理盐湖中心负责人于建国教授说。

于建国介绍,华理盐湖中心在前期研究中,针对海水淡化排放的浓盐水处理,攻克了浓盐水硬度元素分离及资源化、海水二次淡化/深度浓缩等关键技术与装备难题。华理盐湖中心采用化学法和膜法综合工艺,对浓海水中钙、镁等关键硬度元素进行高效分离,制备高附加值无机功能材料;经过二次淡化大幅提升淡水回收率,深度浓缩海水,制备液体盐原料,供给纯碱工业;通过中试研究和技术集成,形成了淡水、液体盐、镁基系列产品(工业氢氧化镁、阻燃剂氢氧化镁、碳酸镁、水滑石等)和溴素及碳酸钙等有价元素整体利用系统,实现了零排放。

按照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进度安排,首钢集团京唐公司将在2017年建设完成8.5万吨/天热膜耦合海水淡化工程,届时1.2万吨/天海水淡化浓盐水综合利用示范工程也将建成投产。该工程将对海水中浓度较高的钠、钙、镁、溴等元素进行梯级分离和综合利用,大幅提高淡水回收率。目前,华理盐湖中心已与牵头单位对接了工程实施方案路线图。

据了解,华理盐湖中心在无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实施国内外大型工程化项目近10项,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青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上海市优秀产学研工程一等奖1项。

上海科技报》第3版



    原文来源: 上海科技报   |  发表时间:2015-12-23   |  作者:陶婷婷、房树芬
    原文链接: http://www.duob.cn/paper/animat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