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兴校“永葆初心” 科技育人“桃李满园”

14.03.2017  15:09


  由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先生创办的上海市静安区第二中心小学具有80年办学历史,是原静安区首批中心校之一,历来是老百姓心目中的优质学校。学校以科技教育为办学特色,创新科技成果有创意,能示范,已成为静安教育的一颗闪亮明珠。
  而科技教育是学校的“金字招牌”,也是鲜明特色的“形象窗口”。学校作为上海市科技特色示范学校,在科技教育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科技教育特色在全国颇具影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 EPD项目 (人口、环境、可持续发展项目) 成员单位。
  学校始终坚持“科技兴校”的发展策略,近年来,围绕科技教育开展的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养育人文精神的实践研究》等市级课题,纷纷荣获市、区科研成果评选一二等奖。
  让科技成为优质办学的“引擎”,激发动力。学校积极将教育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科技教育的第一推动力,从而带动了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学校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积淀,近年来伴随着学校持续不断的教育变革,赢得了学生、家长越来越多的好评,成为家门口的优质学校。
  让科技教育成为学生成长的“光谱”,激发进取。学生在市科技创新大赛中屡获佳绩,获奖作品不断涌现,曾获市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16项。学校先后有90多项科技创新项目申报并获得国家专利。有7位学生先后被授予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称号。
  让科技教育特色成为学校发展的“品牌”,激发向上。学校先后被评为上海市科技特色学校、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上海市航天科技特色校、上海市航空教育特色学校,成为全市小学科技教育的一面旗帜。
  星星角
  “小院士”点“”新校园
  2017年2月16日,新学期开学如至。作为2016学年第二学期的开端,开学典礼格外引人注目。
  而在上海市静安区第二中心小学,开学第一天就充满着浓浓的科技味。带着对寒假生活的美好记忆,怀着对新一年的憧憬、对新学期的向往,同学们又回到了熟悉的校园。
  一早,当同学们欢欢喜喜走进学校时,就收到了三位刚刚荣获“第12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称号的“小院士”送上的新学期开学礼———一本写着新学期祝福的创意记录本。同学们手捧新学期礼物,惊喜不已,对新学期的学习生活又多了一份期待和憧憬……
  在律动的舞蹈中,新学期开学典礼正式开始了。首先,主持人带领全体师生回顾了过去一年学校科技特色的又一项新举措,学校与上海航宇科普中心签约并开展各类活动,最终通过努力被命名为“上海市航空特色学校”。在开学典礼上,受邀的静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冯景华和承敏芳校长共同上台揭牌。冯主任还即兴发表了富有激情的讲话,鼓励每位同学从小有梦想,勇于探索,敢于实践。
  接着,学校表彰了荣获“第12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称号的“小院士”,并请他们和全校同学一起分享了自己的创新之路。三位“小院士”在发言中表达了对学校和老师的感谢,还告诉全体同学:“只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积极探究、勤思考,多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坚持在活动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就一定会收获满满!
  最后,承校长勉励全体同学在新学期中人人争做“乐观察、善思考、能创新”的科技小明星,一起行动起来,把七彩校园装扮得更加靓丽!
  开学一日的科技色彩,既与学校的科技教育特色相吻合,也与学生勇当科技创新“小院士”的心愿相呼应。
   保障定力:构架科技教育运行机制的实施路径
  学校继承陈鹤琴先生“活教育”思想,对学校课程体系进行了系统化的设计与大胆的改革创新,构建了“轻负担、高效益”的学习生态。近年来在全市多次绿色指标评价中,学校均取得了遥遥领先于全市平均的优异成绩。这样的佳绩与科技教育的持续推进和成效相关联。
   “1+3+X”特色实施路径
  学校独辟蹊径,制订了校本化的科技教育大纲,构架了科技教育贯穿于三大类课程的“1+3+X”特色实施路径,为全市科技教育提供了可供复制的样板。
  “1”,是指在基础型课程中围绕科技教育这一核心,通过挖掘科技教育内涵,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严密的思维品质;“3”,是指系统开发了科技知识、科技技能、科技综合活动三类拓展型校本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科技教育启蒙;“X”是指在自主开发的探究型课程中,让学生再选择若干个感兴趣的主题,通过问题驱动式的自主探究,激发科学探究欲望,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培育科学素养。
   科技启蒙教育助学生成才
  课程改革带来的“轻负担、高效益”,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该校的不少毕业生考入交大、北大等各类知名高校,并选择进入与科技相关的专业深造,还有毕业生在中科院从事国家前沿科技领域的研究工作。
  从小开展科技启蒙教育,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大胆进行科技教育实践改革,助力学校成为优质教育集聚地。
  活动主力:丰富科技教育持续深入的有形常态
  将科技活动常态化、丰富化、特色化,是学校使科技教育落到实处的基本方略,也是科技教育持续发展的必要链条。
  每个学期,学校的科技教育活动都有一个整体方案,有主题,有项目,有安排,有特色。
   科技主题活动有序推出
  科技主题活动,是学生参与的重要方式。如学校举行的“魅力大篷车,科技进校园”科技主题活动,不但提供各种各样的科技活动项目,而且有13位科技辅导员进教室指导学生动手制作科技作品。开幕式上,协会科技辅导员顾老师和元老师进行了遥控车模、航模表演,同学们掌声不断,兴奋异常。接着,24名同学一起拿着亲手制作的橡筋直升机,放飞心中的蓝色梦想。最后,伴随着“5、4、3、2、1”的口令,5枚火箭腾空而起。精彩的表演让同学们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想进教室参加动手实践活动。丰富的科技活动项目,有拼装外观飞机、回力自行车、迷你屋、拉线巡视警车、吸管制作、模型帆船、科学实验、扑翼机、科学电影等15项,同学们在亲手操作、亲身体验中增强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再如,“节约用水我能行”科技主题活动,在启动仪式上,同学们介绍了我国水资源的现状,表演了快板,少先队员代表向全校师生发出了《节水,我们共同的责任》的倡议,科技总辅导员马老师做了动员讲话,并布置了活动的内容和要求。为了提高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区科协赠送给全校师生每人一本 《节能减排手册》。全体师生将节水惜水的意识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去,通过学生带动家庭,通过家庭带动社区,通过社区影响社会,从而产生明显的社会效益。《上海科技报》对此作了相关报道。
   科技运动会创意大比拼
  科技运动会,充满竞赛的意味。学校开展的“秀出我的创意梦”就是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运动会。本次运动会的主题是“纸的创意”,竞赛项目有动物饲养员、纸船承重、定点空投、手掷飞行器和纸陀螺。全校同学热情高涨,纷纷参赛。课间,操场上到处活跃着同学们练习手掷飞行器、定点空投和纸陀螺等的身影。通过班内选拔,每项各选出2名同学进入校决赛。各项决赛在校体育馆内逐一进行,时而有纸飞机起飞,时而有纸陀螺旋转……40名参加决赛的选手沉浸在紧张的竞赛氛围中。在纸船承重竞赛中,为了能让纸船承受更多的硬币,同学们各显神通,把一张张普通的A4纸折成各种各样的纸船。随着裁判员一声令下,同学们快速地将一枚枚硬币放入漂浮在水面上的纸船中,有一艘纸船竟承受了70多枚硬币还没沉入水中,大家不禁发出惊叹。这样的科技运动会全员参与,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更培养了同学们动手动脑的能力。
   科普新干线”动感十足
  一辆满载科普器材的货车驶入了校园。从车上搬下了一个又一个沉甸甸的大箱子,当这些箱子里的科普器材逐一摆放在学校的小博士探索馆内时,探索馆立时变了样,俨然成了学生放飞创想、实现梦想的家园,这就是上海市科协研发的“科普新干线”,已是第二次来校巡展。
  2套“巧作坊”和3套“智绘谷”产生很大吸引力,每天中午,同学们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有序来到探索馆,崭新的科普器材吸引了他们的眼球。在“巧作坊”器材前,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块块简单的彩色粘土在他们的手下,不一会儿就捏成了“神舟飞船”、“熊猫”、“恐龙”……最受欢迎的莫过于“智绘谷”,它集拍摄、编辑、打印为一体,能当场制作精美的照片。当同学们拿到自己亲手制作的相片时,欣喜万分,大大增强了他们探究科学的兴趣。
   参赛发力:激发科技教育创新意识的有效载体
  让学生在参与校内外科技竞赛活动中获得科技的启蒙、创新的发明,是学校科技教育的特点。
   以赛促成
  学校提供便利,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比试智力和能力。如,在2016年3月20日举行的第31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学校学生又创佳绩。在“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板块荣获3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在“科技创意”板块荣获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和1个三等奖;在“科幻画”板块荣获1个一等奖、1个三等奖。其中,三(1)班丁奕琪同学的科技创意和三(3) 班樊贺元同学的科幻画分别被推荐参加全国创新大赛。
  再如,学校21组家庭参加了“科学创意路 环保我先行”———2015上海市青少年校园科技环保创意DIY系列活动之创意环保DIY现场制作竞赛,在全市400多件参赛作品中,学校有5件作品脱颖而出,入围创意环保DIY现场制作竞赛决赛环节,最终荣获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的佳绩。
   提供平台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每学年的科技兴趣小组的招生,学生自主报名、班主任老师推荐、科技辅导员选拔等多种形式,使有特长的学生在科技兴趣小组中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示。
  同时,学校科技辅导老师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类市区科技竞赛,为学生搭建展示能力的舞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