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科学的“刻度”增添人文艺术的“温度”

14.04.2015  17:56

          3月24日中午,初春的同济校园阳光明媚、草木吐绿。行色匆匆的学子在毛主席像前停下了脚步,一位满头白发的外国艺术家正在演奏小提琴,灵巧的指尖弓下,世界名曲巴赫无伴奏小提琴第二组曲D小调《恰空》如泣如诉的旋律在春风、阳光中流淌……
          表演者为德国小提琴家、教育家温弗雷德•拉德马赫(Winfried Rademacher),当天,他在校园里举办了一场快闪活动。

          今年春,这样的音乐盛宴荟萃同济校园。由我校艺术与传媒学院携手德国特罗辛根国立音乐学院推出的“同济大学2015德国音乐之春”在同济校园内刮起了一股人文艺术的春风。组织者表示,期望通过这类新型通识教育课程,提高学子的人文艺术素养,为科学的“刻度”增添人文艺术的“温度”。


                                                                                                                  大师云集,音乐盛宴荟萃同济校园
          谈起本届德国音乐之春,艺术与传媒学院学生郭冉冉十分激动。她告诉记者:“活动云集多位国外著名的音乐家,这个欣赏和学习的机会十分难得,我很珍惜。”场场激动人心的音乐盛宴中,最让她难忘的要数3月22日晚在一•二九礼堂举行的小提琴与钢琴二重奏音乐会了。

          整场音乐会选择的曲目以快板为主,风格轻快明朗。法国小提琴家玛丽娜•齐琪(Marina Chiche)和德国钢琴家瓦根豪塞(Wagenhauser)教授的演奏时而激情洋溢、时而温润如水,让人忍不住想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由小提琴与钢琴二重奏音乐会、双钢琴专家音乐会、纪念巴赫诞辰330周年音乐会等7场音乐会组成的德国音乐周让一•二九礼堂一时间成为艺术的胜地,《C小调幻想曲》、《F小调奏鸣曲》、《鳟鱼》等世界名曲的现场演绎让学子直呼过瘾。
          除了德国音乐周活动,“同济大学2015德国音乐之春”还囊括了德国音乐大师班、艺术研讨会、跨学科工作坊、艺术类选修课“星期音乐会”等多个特色版块。
          德国音乐大师班上,17位重量级的国际音乐大师进行了为期近一个月的授课。音乐系学生、非专业的音乐迷与大师们互动频频。“成为音乐家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同学们这样问音乐大师。大师的答案则是“练习,练习,练习,不断地练习”。艺术研讨会和跨学科工作坊上,国内外专家学者饶有兴致地探索了蕴含在音乐中的设计和流动在设计中的音乐、音乐的物质性和超物质性以及德国的音乐教育等议题,跨学科的智慧火花频频迸发……


                                                                                                      以舞台代替讲台,探索通识教育新形式
          这个春天,学校有门艺术类选修课“星期音乐会”火了。
          与传统授课方式有别,学生不是走进教室学习音乐理论,而是走进“剧场”, 每周聆听一场高水平音乐会。
          新颖的授课方式甫一亮相,便吸引了来自不同院系的550余名学生到场,一•二九礼堂座无虚席。首场音乐会以大师莫扎特的作品为启蒙,贯穿其中的理论讲解深入浅出,同学们在亲身感受音乐带来的美好体验的同时,也学习了古典音乐的发展历程。

          对于“星期音乐会”这样一种以舞台代替讲台的授课形式,主讲教师给予了这样的评价。
          “‘星期音乐会’既是专业学生实践演出的平台,也能为其他院系的学生普及音乐知识,从而使其了解音乐,让音乐走进他们的生活。”张小平教授说,“希望能把音乐中更理性的元素呈现给大家,让大家对音乐有真正的认识。
          解路军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艺术教育就应该在舞台上,‘星期音乐会’把教室转换为舞台,给了学生一种能作为观众身临其境感受音乐的环境。我们要让学生去聆听、去感受,打动你的心灵之后,再从理论上去总结。
          选修课得到了学子点赞。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李凌燕这样描述上课的感受:“我很惊喜,张小平老师的课理论讲得非常好。他并没有拘泥于小的音符和知识,而是提升到了线条和音乐的关系上。我是学设计的,用音乐去表达跟我们用设计去表达是相通的,我受到了很多启发。


                                                                                    建设充满艺术气息的校园,不断优化求真尚美的文化环境
          孔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大学的本意,就是将追求知识和精神生活的人聚集在一起相互切磋与探究。
          我校提出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为培养引领可持续发展的专业精英和社会栋梁,其中蕴含工程基础、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国际视野、社会责任等综合特质。如何涵养学子的人文素养、创新创业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如何将工程师变成工程大师?对于同济这所具有对德合作历史渊源、理工科氛围浓厚的综合性大学而言,建设充满艺术气息的校园、不断优化求真尚美的文化环境意义尤其深远。举办德国音乐之春活动,为学子提供更多的接触人文艺术的机会正好提供了这样的契机。
          正如裴钢校长所言:“德国音乐之春活动是同济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抹靓丽春色,是我校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的先锋,是科学与艺术融合发展的引擎。
          作为主办方之一的我校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董华则说:“德国音乐之春活动的举办,不仅仅是为了深化中德艺术交流,发挥同济对德合作在全校艺术通识教育中的作用,也是为了促进艺术与传媒学院表演艺术类专业的深入整合,为同济音乐发展找出鲜明特色,推进同济大学的艺术教育,让广大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