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报》:周末慢生活:跟钱旭红学打坐

10.08.2014  20:20

      生命是动与静的合理结合,并不仅仅在于运动。静思、冥想、打坐来得低碳、治本。而这种传统的,有些玄妙、无形的文化心态,就真的能从实体上、物理上改善人的肌体吗?

      这年月,能在温暖的阳光下,静思一会儿,打个盹儿,对不少人来说,简直是一种奢侈的事。唉,生活节奏也太快了。肩负沉重的工作压力,为生存或疾病而搏杀,做不完的家务琐事,特别是那剪不断、理还乱的人际关系,等等,把人变得像只陀螺,被抽得咕噜噜转个不停,想静都静不下来。而那些工作狂、劳碌命们,更是身心俱疲,苦不堪言。尤其市场经济的那只“看不见的手”,不由分说地以伪善与私欲,魔幻般地套取了真诚与良知,制造出介乎于人与鬼之间的一族,熙熙为利而来,攘攘为利而往,不亦乐乎。
      时代确实需要追求卓越、高效、快捷,但也要以科学化生活与之相匹配。如果不仅消耗了能源、资源,进而消耗掉劳动力本身,一个个被焦虑死、过劳死,岂能坚持“持续发展”?个人夭折事小,国家损失事大。如果将这种损失计量一下,必将是惊人的,要付出比环境污染更为惨重的代价!
      生命是动与静的合理结合,并不仅仅在于运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固然重要,而静则更难能可贵。“有动静”,说明还活着,可能还活得不错。现在提倡“慢”生活,江苏高淳桠溪镇刚被国际组织评为中国首个“慢生活城镇”(Slow Cities),现在人们已是趋之若鹜了。“慢”生活不等于“懒”生活。慢生活城镇的有关国际宪章竟有55条准则,在环境、设施、生产、人文等方面均达标者才能入选,可见要求之高。养身重要,但要科学有道。否则,花高价狂吞膏方,也无济于事,倒不如静思、冥想、打坐来得低碳、治本。而这种传统的,有些玄妙、无形的文化心态,就真的能从实体上、物理上改善人的肌体吗?
      不久前,曾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校长钱旭红聊起此事。走过华理实验楼内一间间摆满试管、烧瓶及各种仪器的实验室,就到了钱先生的办公室:如同他本人一样,简朴而随性,不摆谱。这位“院士”加“校长”,本来就是“忙”的代名词。按钱先生自己的话说,他是“按小时来安排日程的”,满满当当,席不暇暖。尽管如此,他依然在科学界成绩斐然、游刃有余。他的经验之一,就是善于抓住一切空隙时间,静思冥想,一可稍事休息,二可启迪心智。他的一些作品,许多是在机场、飞机上点滴写就的,洋洋洒洒,广涉文理。
      所谓冥想,并非什么都不想,关键是一个“静”字,即不加强制地、自然而然地放松下来,驱散杂念,放飞思维,天马行空,濛濛飘忽,超越不二。正是“孤烟落日相溟蒙”(苏轼)。此时的思绪,云霞绕其四周,鲲鹏亦在下方,大到可容宇宙:“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
      钱先生说,静思冥想的思维过程,与量子思维有着相似性,受到量子化学或量子力学的规范。实验证明,从生物、医学及脑结构的角度,打坐、冥想亦可改变大脑血流途径,影响脑功能,改变大脑结构,使部分脑电波类型变化,使人敏捷、快乐、减压。至于屈腿打坐,能使下半身血液变慢,上半身循环加强,心可安定,妄念减少,开悟增智。不论是道家式、禅宗式、瑜伽式或自由式,只要是大脑思维活动,都和其他物质结构运动一样,体现量子化运动的规律。量子之间是相互联系,缠绕在一起并相互影响的,即所谓“量子纠缠”(术语),其速度可快于光速。钱先生说,双胞胎的思维常常会默契相通,因为共同来源的两个量子,无论相距多远,它们会同时发生变化,其沟通速度超乎想象,这是传统经验无法理解的。这种“量子纠缠”,已被实验所证明。动与静的相互关联与转换,都是量子运动的表现。
      我想,人那万花筒般的思绪,也能如量子纠缠在一起一样,相互贯通,千变万化。这或许可以作为“宁静致远”的一种科学解读。今年正值“马年”,说一声:马儿啊,你慢些走,走得更远更稳健些。

 

      原文来源:《社会科学报》 2014-08-09  | 作者:夏军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ODMxNDczOQ==&mid=200635231&idx=1&sn=484e2c6937e7d2ebaf33ea165dfd15ce&scene=1&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