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头版]科学家发现肝功能恢复的“秘密机关”

20.02.2017  21:41

由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与德国海德堡大学联合组建的“中德慢加急性肝衰竭研究合作团队”发现,决定肝脏能否恢复功能的关键因素是“肝细胞的毛细胆管化”,这有望降低终末期肝病患者的换肝率及死亡率。2月18日,该成果在亚洲—太平洋肝病年会上首度发布,并得到了同行的广泛关注。    

仁济医院消化科李海团队与德国团队经过努力,发现了慢加急性肝衰竭疾病的特征性病理表现——亚大块肝坏死,即肝脏发生面积在15%~70%的大块坏死,直接导致了强烈的全身炎症反应,并最终形成多脏器衰竭。    

研究人员发现,在“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生大块肝坏死后,只有部分患者形成“肝细胞的毛细胆管化”结构,其再生的肝细胞才可以发挥合成氨基酸、代谢有害物质的功能,而且能将胆红素、胆汁酸等有害物质顺利排泄至胆道,最终实现起死回生。    

专家表示,“功能性肝再生”是决定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存活关键因素,这一研究发现为今后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不仅可以开发促进“肝细胞的毛细胆管化”的靶向药物,而且可以通过改善病变肝脏局部的微环境,让肝脏本身促进“肝细胞的毛细胆管化”的形成。    

来源:《中国科学报》 2017.02.20 第1版 要闻  

原文: 科学家发现肝功能恢复的“秘密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