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门外汉”到“农科迷”——上海枫锦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孙希洲的“生态桃园”实践

10.09.2015  10:49

 

无论从事何种行业,热爱都是无与伦比的动力。一个人如果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选择了职业,他的主动性、创业性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上海枫锦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孙希洲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北京化工大学毕业的IT男与种植黄桃,虽然风马牛不相及,但孙希洲凭着一股热爱农业、钻研农业科学技术的劲头,实现了从“门外汉”到“农科迷”的跨越和转变。

□记者 卢连明

        六畜兴旺

        源于建生态桃园的初衷

走进上海枫锦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桃树林,树枝上挂满了又红又黄的桃子,沉甸甸的黄桃,压弯了许多树枝。沿着平坦的水泥路走向桃园深处,但见200多亩桃园被隔成7个“小岛”,每个“小岛”周围则是二三米宽的大水沟。

在一个“小岛”的不远处有一群猪正在吃草,肚子都吃的滚圆滚圆的,一边吃着一边还在相互嬉闹,一副可爱的憨相。孙希洲说:“这些都是香猪,估计已有80斤至100斤重,已经可以出售。白天在桃树下吃草和活动,晚上自己会跑进篱笆棚中睡觉。”“会不会迷路?”“刚放进‘小岛’时,先在棚中关上两天,它就认识了。”“桃树下杂草很多,平时很少再喂食,这种猪营养价值很高,再加上散养,品质特别好,销路也好,毛猪可卖20多元一斤,生产已做到定销。”孙希洲说。在旁边的一个“小岛”上也有10多头香猪,多数躺在地上养神。据孙希洲介绍,在这两个“小岛”上共散养30多头香猪,今年还养了10头母香猪,已产小猪10头,这种饲养方式既可节省饲养成本,又可扩大饲养规模,带动周边农户饲养,增加收入。

在枫锦桃园,不但有林下猪,还有林下鸡、林下鹅、林下鸭、林下羊。最多时一年在桃园养了6000多只鸡,400多只鹅,50多只羊,林下养殖年收入达80多万元,亩均增收4000多元。但你可能不曾料到,孙希洲开始林下养殖的初衷并非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除草。2011年接收这片桃林时,孙希洲看到桃树下满地是杂草,组织人力割草用工太多,用除草剂又会影响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于是他想出这个发展林下养殖业的办法。孙希洲告诉记者,为了保护好桃园的生态环境,除2012年稍用了点除草剂外,以后再也没用过。有一次,他父亲看到一片小桃树林下杂草太多,用除草剂除草,孙希洲看到后马上前去阻止,还与父亲争吵了一番,弄得父子很是不快,但最终还是说服了父亲。记者看见在合作社场地上整齐地摆放着30多只塑料桶,一问才知道里面放的是疏果时疏掉的小桃子,通过自制植物“酵素”,给桃树施肥,稀释后可用作叶面肥,还可防病治虫。由于桃园用药少,桃子味道鲜甜,在市级黄桃评比中已连续两届获得银奖,在镇评比中也两次获得特等奖。

        精准种植

        向科技要效益

虽说,孙希洲曾是个搞种植业的“门外汉”,但如今听他作介绍,已是三句话不离农业科技。他目前的桃园里有传统多叉型、立杆型和V字型三种种植模式,孙希洲以比较举例告诉记者,传统栽培是40棵一亩,产量低,土地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不利于机械化作业。主杆型种植一亩地可种200棵,第3年结果时就可获得高产。主杆型和V字型种植还有一个优点就是便于机械化除草、松土、施肥等植保作业。孙希洲从2013年开始进行主杆型和V字型种植,今年又增加了种植面积。正常的黄桃采摘期在每年的8月份,为避开集中上市带来的销售压力,孙希洲已先后引进6个早、晚品种,面积近20亩,早品种可在6月采摘,晚品种9月采收。

不久前,孙希洲通过互联网专家系统,获取了智能大棚种植操作技术后,马上着手大棚温湿度传感器软件的研究和开发,设定自动调节系统,既可节省人工,又可精准种植,他准备把该系统首先用于草莓种植。植物一般都要经过由营养生长转为增殖生长的过程,都要经过低温催化过程,于是,气雾栽培又成了孙希洲研究的对象。他准备在自己的4亩大棚内进行气雾栽培实验,以实现桃树、梨树、樱桃、蕃茄、茄子等品种的快速繁殖。

除了在种植上确保生态品质,孙希洲还着力在销售环节上下功夫。用普通礼盒网上销售桃子,在运输途中经常出现碰伤桃子现象,卖买双方难免发生纠纷,影响销售。2013年,孙希洲设计了一款可放12个桃子和保鲜冰袋的塑料泡沫盒,为此,他还支付了1600元模具费,一经使用,就受到果农和消费者欢迎。最近,他又设计了一款针对批发或储存用的塑料盒,可存放24个桃子或生梨,当他把设计的样品给果农看时,得到了一致好评,许多果农提出订货。孙希洲准备申请专利,自开模具后再投入生产,为果农解除果品储存运输后顾之忧。

        学农务农

        付点“学费”也是应该的

孙希洲从1998年北京化工大学毕业到2011年,先后在4个单位工作,其中也创过业,然而,从事的都是软件设计工作。2011年,一个经营团队想把在金山区枫泾镇新义村徐泾3组、4组的235亩桃园流转给他。孙希洲又惊喜又担忧,惊喜的是又有了一个创业的机会,再说他喜欢农业,看好农业;担忧的是自己从来没有搞过农业,好在他自幼长在农村。他决定拿下这片土地,但许多亲戚朋友也包括他父母都不投赞成票。

上级农业管理部门对这位决意要在农业上一显身手的“门外汉”关爱有加。2012年孙希洲参加了金山区“百千万”青年农民培训,并在农科院、交大、海洋大学参加受训,同年,他还参加了农业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2014年又参加了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科院林果所与他的枫锦合作社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并建立了科研基地,他与农业专家叶正文还交上了朋友。2012年,孙希洲的果品生产和林下养殖业都获得了好收成,仅黄桃种植一项亩产值达7000多元。2013年10月,一场强台风造成河水倒灌,他马上请教专家,连续3天对桃树根部采取松土和增施叶面肥等措施,使桃树成活率达到90%以上,比其他果农的桃树增加三四成成活率。在孙希洲的生态桃园创业路上,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同样由于河水倒灌,他第一次种植的5亩大棚哈密瓜却“颗粒无收”,血本无归。在开始林下养殖时,由于一下子公鸡放养太多,造成相互啄咬,后来马上减少了公鸡放养数量。在试养林下猪时,开始试养本地猪,可由于本地猪体型太大,又喜欢啃拱泥土,影响到桃树正常生长,后来马上改为放养体型较小的香猪。孙希洲说,“门外汉”学农务农,付点“学费”也是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