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到春来

25.02.2015  16:46

  文/沈祯炜

  中国人民银行历史上曾发行若干种民俗题材纪念币,包括春节、元宵、端午等,唯独春节和今年的贺岁纪念币在历史的长河中正好呼应,而它的收藏价值也早已体现出来,远远超过当初刚发售时的水平,成为老精稀品种中的特殊银币。

  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在国外华人的骄傲,也使国外友人羡慕的节日,改革开发后在我国的各大城市的青年也接受了过圣诞节,在国外也有许多人在过中国的春节,这就意喻着“春节”不光是中国人的节日,今后的“春节”将受到世界上更多喜欢中国节日的人们的重视,春节将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绵延不绝。从正月到腊月,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日月轮回,年复一年。由这些节目连接起来的中国民俗文化宛如一幅历史长卷,充满诗情画意,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和礼仪形式。这些节日活动、风俗和仪式,蕴含着大量的天文、气象和物候知识,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情感,已深深地内化为中国人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

  为了传承中华民俗文化,中国人民银行曾于2002年12月23日发行中国民俗-春节金银纪念币一套,其中1/3盎司金币一枚,1盎司银币一枚。两枚纪念币正面图案均为腊梅闹春图,背面均选用了春节吉祥装饰图。  

  “春节”金银币是是一幅别有民俗学寓意的双鱼吉祥图,设计的场景全部来自于这些节日的日常景象,看上去并没有很多设计的痕迹,那泥土味的直接似乎一下激活了我们即将淡忘了对于传统节日的记忆。一套中华民族的节日图谱,在一套纪念币之中脉络分明。展开了,就是一部活灵活现的节日“史记”,关于传统节日的民俗,故事,人物,尽在“囊”中。背面图案的设计,设计师综合了对中国民族最具代表的象征物--中国结、莲叶、玉如意、彩云、鲤鱼、绸带,完美地设计出了一幅“双鱼吉庆庆新春”的装饰画,令人眼前一亮,随即感到振奋、愉悦。画面看似抽象,但从这些熟悉的象征物中不难领略到,币中传递着“吉祥如意”和“连年有余”的新春寄愿。“吉祥如意”的寓意很明显,顶端对称飘舞的绸带揉成一个小中国结,一支玉如意压在中国结上方,有着民族特色的祝福之意已现眼前。在玉如意下方,一片莲叶连接了绸带两边,并且与下方的大中国结相连,中国结上两条丰实饱满的锦鲤摇头摆尾,充满乐趣。这里设计师用了“莲”与“连”、“鱼”与“余”的谐音,巧妙地表达出了“连年有余”的富贵内涵。整个画面充满动感,把春节的热闹氛围点缀了出来,喜庆、喧闹与繁华同在,极具感染力。彩带飘飘,祥云层层,锦鲤跃跃,一个喜盈盈、财滚滚的吉春似乎已来到面前。

  随着首枚贺岁银币的呼之欲出,中国人民银行在历史上曾发行的民俗题材纪念币,也慢慢回到人们的视野中,它们都曾经给广大集币爱好者带来莫大的乐趣,而这,恰恰是跟中国的传统文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不可分割。(上海裕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