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学院举办“校训校史进课堂”研讨会

08.06.2016  12:23

      校训是大学之魂,校史是大学之根,对我们这所马上要迎来一百一十周年校庆的大学, 校训校史的精髓究竟是什么?如何用校训校史的精神激励人、感召人、鼓舞人?如何将校训校史渗透到教学育人的各个环节,发挥春风化雨的教化作用?带着这些问题和对问题的思考,6月2日上午,社科学院举办了“校训校史进课堂”研讨会,文化素质教研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部的教师以及学院领导参加会议并纷纷发言,会场气氛踊跃。
      大家一致认为,校训校史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弘扬校训校史精神,发挥育人化人功能是社科学院的重要使命,使命在肩,责无旁贷。老师们从信义勤爱与中国传统文化、“勤”的伦理内涵与校训的中西融合、校训在文化素质具体课程中的渗透、沪江文史资源的发掘以及校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结合等角度阐释了自己的理解与未来探索的方向,认为要创新教育方法,运用新媒体、新媒介,如微信、微课、微视频等形式宣讲校训的深层内涵、传播校史的华彩乐章、分享校友的动人故事,因势利导,使学生汲取文化营养,提升人文素养。
      院长陈大文指出,要将此项工作长期推进下去,并分阶段分步骤落实。一要思考研究,要深入思考研究校训精神,精研每个字含义,结合中西方传统文化,想深想透。二要搜集整理,如搜集校友家信,整理校友故事,编辑成书,将无形的校史精神凝结为有形的文本资料。三要实践探索,讲授具体课程的教师,无论是文化素质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还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师,都可以结合具体课程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从丰富的课堂实践中提炼形成我校独特的校训校史育人体系,真正做到春风风人、春雨雨人,为学校的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校史校训研讨会现场

供稿:社科学院

编辑:新闻中心 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