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工12年发展仅1.5万人 比例不到发达国家3成

18.03.2015  22:28

  东方网3月18日消息:据《劳动报》报道,为盲人开展无障碍影视活动;呵护轻微违法犯罪青少年;关爱外来媳在沪情况;帮助戒毒人员走出毒品阴霾……如今的社区建设中,越来越多社工以及社工团体走进居民家中,用专业服务回应居民需求(见图)。尽管上海在这方面12年前就已起步,但是收入少认同感低导致这一队伍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壮大,目前仅1.5万人。昨日是第9个国际社工日,上海成立了社会工作应急服务团,并发布社工招募倡议。

  沪仅1.5万人持社工证书

  “上海在社会工作发展中已属于全国领先。早在2003年,市人事局和市民政局联合发布《上海市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认证暂行办法》,举行了全国首次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而民政部在2008年才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市社会工作者协会秘书长郭小牧说,“但目前上海持有相关职业等级证书的有1.5万人,通过全国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评价的社会工作者仅7384人,并且不是所有人都在从事相关的职业。

  据了解,目前本市取得各类社会工作职业资格人数比例仅占0.6‰,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社会工作者一般占总人口2‰及以上的比例还有较大差距。并且,能综合运用各类专业方法的“复合型”社会工作者、在一线能解决复杂问题的高级社会工作者等明显不足。

   连续三年被列为预警专业

  社会工作在我国还是新兴专业和职业,加上缺乏上位法依据,社会工作职业目前没有设立职业准入标准,专业性权威难以树立,全社会对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专业和职业的认知和认同程度还不高,甚至还出现了将志愿者、协管员等不加区分地都列入社会工作人才,将社会工作概念泛化的现象。社会工作人才尚未被视为真正的专业技术人员,也得不到应有的爱护和尊重。

  此外,因招生时第一志愿录取率低,调剂和征求志愿录取率高,毕业生签约率和就业率低,上海市教委连续三年将社会工作列为本科预警专业,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社会尤其是年轻人对社会工作的认可度较低。

  据悉,目前本市社工服务机构的主要经费来源是政府购买服务和政府补贴,两项基本占了社工机构经费的70-80%。而其中的社会工作者平均工资水平尚低于本地职工平均工资,普通一线社工的月工资仅3000-4000元。

  本市将建高级社工师队伍

  要吸引和留住更多优秀人才从事社会工作,加大对社会工作人才的优惠扶持力度是必不可少的。

  为进一步加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一方面,本市将继续实施社会工作专业高级人才培养计划,在市级层面坚持不懈地抓好社会工作领军人才培养;另一方面,根据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统一部署,积极配合做好将要启动的国家高级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评价工作,加强本市高级社会工作师队伍建设。

  有关部门还建议,本市应根据民政部、财政部《关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指导意见》精神,研究制定本市的实施办法,建立社工机构承接政府转移的非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同时,探索在与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相关的教育培训、机构开办、理论研究、宣传推广、表彰奖励等方面提供支持;研究在税收、土地房屋、设备使用等方面对社会工作专业机构的优惠政策。此外,还将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支持社会工作发展,努力形成多元资金支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