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试点“社区空间微更新计划” 公众参与社区公共空间改造

21.11.2018  15:13

  面对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目标和土地资源紧约束的新挑战,上海的城市建设正在转向更加注重空间品质和活力的“逆生长”发展阶段。

  记者11日获悉,上海市规土局正试点“社区空间微更新计划”,引入公众参与社区公共空间改造更新的机制,培养民众关注社区空间的意识,鼓励居民自发提出更新需求。

  据介绍,目前全上海已有浦东新区、黄浦区、徐汇区、长宁区等10个行政区参与了“微更新”试点:杨浦区更新翔殷路491弄闲置绿地变成亲子乐园,黄浦区石库门拥挤的弄堂里现身宽敞“大客厅”、浦东新区栖霞路社区涂鸦增加社区新风尚、长宁区百年老别墅绽放新生机、普陀区将传统菜场变身一站式社区生活中心……社区改造和建设为社区生活注入活力。

  然而,公共空间“微更新”项目也存在基础条件差、建设规模小而协调难度大等问题,好比“螺蛳壳里做道场”,居民既想改善社区的整体环境,又希望个人利益不受影响,因此,如何化解微更新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居民矛盾,平衡好各方利益成了微更新的一项重要目标。

  据了解,在上海市规土局信访办与详规处的共同推动下,“微更新”试点工作探索建立了社区规划师制度,旨在依托社区规划师的专业力量,深入社区踏勘访谈,充分收集各类居民意见,进一步分类梳理、研究采纳,化被动听取人民建议为主动征询。

  据悉,社区规划师是发现社区问题,了解居民诉求的重要渠道;社区规划师的指引,可以激发民众对于社区的更新改造意愿。社区规划师也是市民与规划管理部门之间沟通的桥梁,帮助规划管理部门及时了解掌握了解民众的需求;社区规划师还架起了街道与专业行政管理部门之间沟通的桥梁,消除街道在专业性上的欠缺。

  对于具体的规划方案,社区规划师可以将专业的规划内容,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方式向居民解释,密切与居民联系沟通。同时可以协助做好邻避类设施落地的解释性工作,消除居民因对专业误解导致对项目的抵触情绪。

  通过社区规划师还可以加强对街镇专业人员规划素养的培训,定期开展规划培训,组织街镇专业人员学习市、区相关政策文件,提升街道专业人员的规划素养。通过社区规划师也可以向社区居民进行规划小知识的科普,在互动中增加居民对规划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自治模式。

  市规土局方面介绍,下一步,该局将坚持主动征集人民建议,筛选出代表群众心声、合理合法、操作性强的建议后,通过与群众“事前沟通”完善意见建议、“事中沟通”探讨规划落地的路径和方法、“事后沟通”分享办结落实的结果,使群众充分参与到规划的落实转化工作中来,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力民智,让城市微更新在上海2035总规实施的进程中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