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李雪松副所长一行来我校交流访问

18.12.2014  21:07

      12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李雪松副所长等一行7人来我校交流访问。蒋传海副校长进行了会见。参加会见的还有自由贸易区研究院院长赵晓雷教授、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靳玉英教授、自由贸易区研究院副院长孙元欣教授、上海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江若尘教授、财经研究所副所长曹建华教授以及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鲍晓华教授和陈波教授等。双方就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一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及下一步的工作思路进行了交流。
 

      蒋传海副校长首先对李雪松副所长一行表示欢迎,并介绍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创新中心和我校自由贸易区研究院的整体发展情况。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计划的意见》精神,积极对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这一重大国家战略,于2013年10月26日正式组建了由上海财经大学牵头,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为核心单位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创新中心。同时,学校内部整合资源优势成立了自由贸易区研究院。中心成立一周年以来,着力推动和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协同步伐,全程参与了自贸试验区建设重大理论探索和决策咨询工作,在协同机制、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资政启民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效。参与完成了自贸试验区试点建设方案与总体方案、总体方案(升级版)、2013和2014版负面清单、自贸试验区条例、自贸试验区仲裁规则等7项关于自贸区建设重大任务;完成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与制度创新绩效评估(第三方评估),上报国务院,为制定自贸区政策提供参考。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重大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和青年项目7项,包揽全部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3年第5期应急研究项目,已形成了系列研究成果,顺利通过结项审核,受到评审专家的高度评价。研究成果形成的30多份专家成果获得了国务院李克强总理、上海市委韩正书记、上海市艾宝俊副市长等国家和上海市主要领导的多项批示。出版《赢在自贸区:寻找改革红利时代的财富与机遇》、《全球100个自由贸易区概览(上、下)》、《2014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研究报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与国际经济合作》、《2014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蓝皮书》等5套关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创新中心著作和报告,其中由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赵晓雷教授主编的《赢在自贸区》一书入选中国图书评论学会2014年5月大众好书榜,出版半年销量已近5万册,现已第3次印刷。中心积极举办论坛、召开成发布会、发表报刊时评文章,对自贸试验区进行了深度解读,在全国扩大了舆论影响力。在谈到下一步工作时,蒋副校长说,为加强中心在基础性、理论性、长期性和前瞻性等方面的研究基础,更好地为自贸试验区的可复制可推广和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中心将继续推进决策咨询项目工作,重点推动理论专著、数据中心和实验室等理论基础研究;争取多出一些高水平的、学术性强的理论成果。

 

      李雪松副所长介绍了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的基本情况。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研究所对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现实经济问题进行综合对策研究,为党中央和国务院提供决策的科学依据,并为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行业和企业的经济决策提供广泛的咨询服务。是国内唯一一家集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国家级研究机构。由国家专项基金和世界银行技术援助项目资助的“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项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其成果为主要内容出版的系列《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中国经济蓝皮书)曾获《经济日报》评选的“经济十佳畅销读物之一”,该书已成为国内外机构研究中国经济的重要参考之一。他希望我校从事自贸区研究的专家能把相应的研究成果纳入经济蓝皮书中,以填补他们在自贸区研究方面的空白。

 

      赵晓雷教授、孙元欣教授、江若尘教授、曹建华教授和陈波教授分别就自贸试验区取得的成效、对外开放推进的步骤、自贸试验区的主要职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透明度、权力清单以及自贸试验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回答了对方的提问。
      最后,双方就进一步加强在自贸区研究方面的合作进行了交流,并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

      (供稿:陈仁丽    供图:陈仁丽    编审:李卫    收稿日期:2014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