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读书周报|上海研讨“新子学”如何与现代文化对接

21.11.2014  18:40

    日前,上海大学影视学院举办“‘新子学’与现代文化:融入与对接”学术研究会。郝一民、郑涵、廖圣清、逄增玉、陈少志等来自全国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近三十名学者参加了会议并作了深入讨论。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方勇是大型研究课题《子藏》整理工程的项目主持人。方勇指出,“新子学”这个理念的正式发表已有两年左右时间,在当下这个新媒体时代,诸子学研究如何走向大众化,“子学精神”如何更好地在当代得以传承和传播,是个重要的课题。中央提出文化强国这个口号,国学热持续升温,但是国学这个东西它的核心和灵魂到底是什么,这个重大理论问题必须解决,我提出“新子学”,就是认为,“子学精神”是最突出的,这个东西应该提炼出来作为新国学的灵魂、脉络。“新子学”不仅仅只是一种古籍整理方面思想,更关注现实问题。中华民族有几千年丰富的文化积累,我们应该有民族文化自信心。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郜元宝认为,在这个时代,最可珍视的,是探讨新的子学时代的精神。在先秦诸子达到的思想自由学术探讨的高度是我们一直景仰的。子学精神永远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到现在也很难达到的高峰。这一点无论怎样强调、呼吁都是不过分的。

  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葛红兵则指出:子学与当代生活的“融入与对接”,在世界性的范围内可以找到一些案例,如日本、韩国的“去汉化”,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新加坡也兴起过一个新儒学的运动,总的来说,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内生性的现代性资源去做民族文化新的现代性改造,在国内还没有成功的经验。当然在整个东亚范围内也没有完整的、国家性的、民族性的经验可供借鉴。迄今为止,我们缺乏两个方面的梳理,一个梳理是实证的践行,另外一个是理论上的梳理。对于新子学如何进行一个跟现代融入对接、跟当下生活接壤的整体性的研究与阐释,可能才刚刚开始。 阅读原文

 

来源| 文汇读书周报  编辑| 戴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