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与本科生毕业人数"倒挂" 求职优势不明显

12.11.2014  11:18

  11月12日消息:随着本科毕业生选择读研、出国人数增加,一些高校研究生毕业生比本科毕业生的人数多,出现“倒挂”现象。

  记者昨天从沪上部分高校了解到,由于人数众多,同时在某些行业上求职优势并不明显,校园求职中,学历与就业机会、薪资水平不一定成正比。对此,高校就业办老师建议,研究生毕业生适时调整期望值。

   求职难过“经验关

  今年的校园招聘整体形势比去年有所升温,但在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研究生小陈看来,找工作并不容易。“原本选择读研是想拿个高学历,在就业市场上更有竞争力,但是没想到研究生找工作也那么不容易。对于专心学术的研究生而言,社会经验成了求职的一道坎。比起可以投入较多时间实习的本科生而言,研究生往往相对缺乏工作经验。

  有不少研究生感叹,没有本科生找工作容易。一名理工专业的研三学生表示,自己投了数十份简历,参加了几场面试,但都没有回音,“其实我没有要求很高的薪水和职位,也不排斥到外地工作,听说我们学校同专业的本科生好几个人都有意向了,但是我的同学中很多人都还没有收到offer(录用通知)”。

   建议调整期望值

  据悉,研究生毕业生之所以感到就业的“寒意”,和人数众多、竞争激烈不无关系。以同济大学为例,每届近三成本科毕业生读研、一成本科毕业生出国留学,每年仅有六成本科毕业生、约2500人进入就业市场,而该校每年约有5000名研究生毕业。另外,对于研究生来说,除了一些高科技研发岗位外,他们在求职上优势不明显。同时,因为担心研究生会“坐不稳”,一些基础性的职务如行政、财务等也一般不会考虑录用研究生。

  对此,同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徐迅建议,研究生要认清自我,认清市场的需求和变化,着力提升自身能力,适时调整期望值。

   [相关新闻]

   机电、电气专业高职生成“香饽饽

  昨天,上海电机学院举行2015届应届毕业生首场校园招聘会,近300家企业提供近5000个就业岗位,总招聘量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从就业领域来看,钢铁、汽车企业类的招聘量增加了1-2成,人才需求回升。民营企业的招聘需求回暖。

  上海电机学院学工部副部长姚伟春介绍,今年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高职毕业生以及计算机专业本科生仍然供不应求,成为就业市场的“香馍馍”。而文科生的就业岗位数明显不如理工科学生,现场招聘企业的招聘数远远不能满足文科毕业生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