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携美日意研究机构共建“地震工程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06.07.2015  13:33
  7月6日,同济大学携手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意大利欧洲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等共建的“地震工程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在同济大学揭牌成立。这一联合实验室将共同致力于建设具有时代特色的地震工程学科,联合开展国际前沿的重大抗震科学问题研究,培养具国际视野且勇于创新的科学家及高水平的卓越工程师,并探索联合实验室的国际化运行体制和管理机制。同济大学校长裴钢出席揭牌仪式并致辞。
  裴钢校长在致辞中说,同济大学联合国际四大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共同成立“地震工程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中外联手共同应对地震灾害这一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意义重大。他表示,相信在中外共同努力下,在不久的将来,这一联合实验室将产出一批重大原创性的地震工程科研成果,并带动地震工程领域的国际化人才培养。
  同济大学结构抗震专家、该联合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吕西林教授表示,我国是多地震国家,城市中建筑密集,地震灾害链易发,面临着严峻的地震灾害威胁。当前全球正处于地震高发期,已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减轻地震灾害已成为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鉴于我国防震减灾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基础研究、原创性成果、试验技术水平、抗震减灾新技术的实际工程应用等方面均有不小差距,非常有必要开展地震工程领域的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地震灾害这一全球性问题。
  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我国在地震工程领域的研究已跻身国际前列。作为中国地震工程研究领域的研究中心和杰出代表,同济大学拥有坚实的学科基础,及世界规模最大、国际一流的地震工程研究系统,已建成具有四个振动台的多功能振动台试验系统,并已正式加入美国国家地震工程模拟系统,成为其第16个节点。同时,同济大学地震工程研究有着20多年的国际合作基础,特别是近年来,与伯克利加州大学美国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东京工业大学结构工程研究中心、意大利欧洲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等在地震工程研究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机构,在地震工程研究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科研及人才培养合作,为这一联合实验室的成立创造了良好条件。
  据介绍,“地震工程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将联合中外研究力量,着力开展国际前沿课题的科学研究,研究方向主要包括震后可恢复功能的土木和基础设施工程、重大建筑工程抗震防灾、长大桥梁结构抗震防灾、生命线工程抗震防灾、长大隧道结构与深水基础抗震防灾、大型能源设施抗震防灾等。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顾祥林教授担任联合实验室中方主任,伯克利加州大学美国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Stephen A.Mahin教授担任外方主任。联合实验室将围绕国际合作研究需求,融合各学科研究方向,形成重大建筑工程、长大桥梁工程、生命线工程、复杂岩土及地下工程、重大能源设施等5大联合研究中心,各中心成员由责任教授(中方、外方)、固定成员、流动成员、博士后、研究生组成,按照国际标准进行人员选聘及学术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