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季】传承创新显特色 真情关怀暖人心——各学院(部、所)迎新工作侧记

09.09.2014  11:34

      我校4000余名2014级新生日前顺利完成报到注册,各学院精心准备、创新手段、人性化服务,引导新生尽快融入校园,了解专业,增强认同,赢得新生及家长赞誉。

      现场布置生动活泼惹人爱

      经济学院、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都设计制作了大幅签名留言板,作为报到注册的一个环节,让新生和家长郑重写下到校后的第一个签名,以及自己的心愿与祝福,留言板将作为学院档案资料保存。在会计学院大厅,几位志愿者同学举着一块“我与财大有个约定”模拟学生证,为办好注册手续的新生拍摄现场可取的拍立得照片,记录上财新鲜人的第一个瞬间,这样的影像资料对新生而言弥足珍贵。

      信息工程与管理学院学生会的脸萌群像海报,生动活泼,用当下的网络流行方式迎接新生,紧跟潮流。数学学院的新同学在报到现场收到了学院的第一份礼物是一颗棒棒糖,这颗代表“甜甜蜜蜜大学生活”的糖果寓意开启他们在上财校园的人生新征程。外国语学院的志愿者细致地为矿泉水瓶也贴上了学院标识贴纸,还和数学学院的志愿者们合作用矿泉水瓶在红瓦楼台阶上摆出了欢迎图案。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为迎接来自97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准备了各国国旗,来自哥斯达黎加的ALLAN高兴的说:“没想到一进校园就看到了我们国家的国旗,真是太好了!” 大家纷纷找到自己国家的国旗合影留念。正直中秋佳节来临之际,学院在迎新过程中上了一堂鲜活的中国文化体验课,为留学生们准备了中国传统节日介绍,并提供多种口味的月饼让留学生品尝,留学生们边吃边赞:“中国的moon cake真是名不虚传!”

      标配“大礼包”常做常新有特色

    “大礼包”近年来已然成为各学院迎新的统一配置,其中除了学校统一制作的手绘校园地图、学在上财宣传别页、新生导航手册、本科生教学一览、校历、生涯规划指导等标准配置。各学院还充分发挥在校老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结合专业学科自身特点、为新生量身打造内容丰富的2014级专属版“大礼包”。

      各学院都为新生发放了凸显专业特色的新生院服,让新生在第一时间找到归属感,体会到师长的嘱托和希望,能够热爱自己的专业,扎实前行。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将学院的英文缩写IBA设计成迷宫图案,寓意积极探索,认真完成学业,毕业时即可走出迷宫。外国语学院的院服用英语和日语两种语言印有听说读写的文字配图,提醒大家要练好专业基本功。数学学院的老生同学则为新生设计了一颗数学公式数,一句经典的“Maths Always Touch your Heart and Soul”深深触动同学们的内心。人文学院则人性化地区分了修身女款和宽松男款两种版型的院服。

      金融学院专门制作了名片大小的辅导员联系卡,除了辅导员的联系方式,还印有学生常用的职能部门电话,供学生和家长放入钱包里随身携带,方便随时查阅。同时发放《致新生家长的一封信》,指出学生在校学业、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要点,倡导家校合力共助学生成长成才。数学学院设计了新生档案袋,内含老生用学校明信片做的欢迎卡,即让同学领略了美丽的校园,感受到了学长学姐的关怀,又在他们的新征程上找到了第一个可以携手同行的伙伴。为新生家长推出了家长版的《教学一览》,使家长在开学的第一天就和孩子一起开始了解将要面临的大学生活。

      统计管理学院提供由学生自主自创编写的院刊《统鸣》。法学院则在暑假中就派出了学生记者,采访法学院的校友们,为新生撰写2014年的精英谱,让生涯教育与新生入学同时起步。公管学院赠送新生一套内含两枚不同形制的院徽,便于同学们根据不同场合选配,蕴含凤凰图腾和专业特点的精致设计,让新生和家长颇为惊喜,表示一定会珍藏。外国语学院的爱心大礼包中,还贴心地为每位新生购置一根印有学院统一标识的网线,方便大家进入寝室就能够同步联接互联网。

      网络新媒体助力“95后”融校园

      借助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使用95后喜欢的方式,引导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校园,充分体现各学院迎新工作的人文关怀。

      各学院自暑假起就发力启动“网络迎新”,通过官方主页、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下设学生组织、社团等的人人网主页、微博、微信平台配合学校的新生服务平台,精心筹备了大量校园咨询、新生导航信息,实时发布欢迎2014级新同学的推送消息,让大家提前熟悉校园。同时安排志愿者值守新生QQ群、百度贴吧、人人主页、微博微信等平台,随时解答新生的各类疑问,通过实时互动,充分拉近了新生与学校的距离,全方位地展现出全校师生对新同学的诚挚欢迎。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还别具一格地将“上财易班”的注册页面二维码印制在学院服装上,新生使用手机即可随时扫描登陆,符合95后的网络移动终端使用偏好。人文学院则邀请专业教师赵丹老师掌镜拍摄了专题微电影宣传片,鲜活生动地宣传学院各方面情况,让新生迅速对学院各方面情况有了直观的了解。

      志愿服务细致周到重长效

      迎新当日,身着各学院服装的志愿者们构筑了一道亮丽的风景。高年级同学为迎新提前返校,部分学院三个年级的本科生都积极参与,在颜颜烈日下他们或帮助新生提取行李,或为家长指引办事地点,在各学院报到处,他们认真地协助新生完成注册手续,又耐心地为他们答疑解惑。志愿者们的用微笑服务和真诚投入给离家在外的新生送上一丝清凉,呈上一片温暖。

      由于教学楼改造施工,报到当天,为方便新生顺利地到达报到的地点,法学院派出了专门的火车站接站小分队,又在国定正门、法学楼、教育技术中心等多处地点都安排了志愿者引导,大大减少新生由于不熟悉校园而花费在寻找地点上的时间。同时设置了为新生答疑的服务站,让办好报到手续的新生和家长稍作休憩,笃定地咨询初入大学的疑惑。考虑到学院少数民族新生比较多,还专门安排了少数民族间的一对一定向引导帮扶。在学院的沟通下,少数民族同学们主动联系了自己本族的学弟学妹,向他们介绍学校的大致情况,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使得他们在生活上和心理上都能更快地适应并融入大学生活。

      金融学院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提升迎新志愿者的服务意识和工作水平,已经连续十年组织迎新志愿者和学生骨干专项培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结合案例强调团队精神、责任意识,部署迎新具体工作安排。同时,金融学院还积极探索建立辅导员助理制度,每个新生班级配备2-3名大三的同学担任辅导员助理,其中1名辅导员助理是党员同学。报到当天辅导员助理们负责新生的接待、引导、咨询等服务工作,并且接下来的系列迎新工作以及未来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在人生导航、入党指引、学业和工作指导、生活服务等方方面面给新生予指导,利用他们的专业优势和经验优势为新生的大学适应和快速成长提供朋辈支持。

      (供稿:王雅静、李书华、罗山鸿、韩明辉、付卓婧、施蕾、邬蕾    编审:孔德民  收稿日期:2014年9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