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上海】光影流转大光明

18.11.2015  20:59

几易其主

大光明电影院几乎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影院之一,1928年,潮州籍商人高永清与美国商人合资,耗资二十万元,在今南京西路216号兴建大光明戏院(Grand Theatre),并向美国特拉华州注册,于12月23日举行戏院落成首映式。由于高永清不善经营等原因,于1931年11月起停业,大光明大戏院被英籍华人卢根为总经理的联合电影公司收买。卢根想投资一百多万元,将旧戏院以及附近建筑全部拆除重建。


1933年6月14日,以美国米高梅影片公司的新片《热血雄心》(Hell Below)为首映式。重建后的新大光明大戏院,成为一个附设咖啡厅,弹子房,舞厅,剧场的多功能综合性剧场。新造的大戏院占地面积为4016平方米,建筑面积约7900平方米。其建筑在上海诸多建筑中有着突出的地位,在我国电影发展史上也占有重要一席。


现代主义风格的杰出代表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建筑有三种倾向:古典主义建筑风格依旧存在,但趋于尾声;中国传统古典的复兴;现代主义风格的“国际式”建筑和装饰艺术派风格兴起。由邬达克设计的这幢大戏院,完全成现代主义的风格,是那时期的杰出代表。有人评价为“典型的现代商业摩登式的大光明电影院,堪称当时世界此类建筑的优秀作品”。


大光明大戏院为钢筋混泥土结构,二层楼连同招牌高30.5米。建筑立面采用板片横竖交错的形式,乳黄色曲面外墙,像波浪中行进的风帆搬流畅。大片玻璃窗与方形玻璃灯柱以及室内流畅的天花与墙面线脚及霓虹灯处理,都具有一种强烈的时代感。大门装有十二扇铬合金钢框玻璃大门,两边门墙贴黑色大理石,甚为华美。入口处有乳白色玻璃板雨篷,其上有大面积玻璃长窗,右侧有方形半透明玻璃灯柱,晚上通电后灯火通明,数里之外就能望见,成为大戏院的标志。


影院门厅十分宽敞,门厅内两侧各有倚墙大楼梯通往二楼,两梯间通道通向底层大厅。门厅的地坪铺嵌铜条的彩色磨石子,室外光线透过大面积玻璃长窗,门厅显得十分明亮。观众厅设1700余席位,其中楼座717席位。楼座休息廊内设有喷泉水池一座。在灯光的照射下,水花现出彩色光影,绮丽多姿。


一流的设施


在影院内部设备方面:观众厅内有冷气,由世界著名的甘利亚冷气公司提供设备及安装,冷气调节自如,使室温始终保持舒适,这在当时是一流的;内设有声电影放映机,观众厅内的座位舒适柔软,无论看电影和走动,都是最理想的。


影院因建筑宏伟,装饰豪华,设施齐全,席位舒适,声光俱佳,当时号称“远东第一影院”。大光明大戏院建成后,邬达克作为新潮建筑师立刻受到建筑界的瞩目,同时也使邬达克完全转变为一位追求建筑新风格的先锋建筑师。


身份的象征:去大光明看电影


一流的影院,自然放映一流的电影。在那时,一流的电影就是欧美大片,主要是好莱坞影片。只有二三流影院才放映国产片。



据统计,当时进口片与国产片的比例大致为9:1.据大光明大戏院理念上映电影片目,可知从1933年到1942年这十年间仅有一部中国电影放映,其余全是美国片。


为了配合美国电影的放映,在1939年,大光明推出美国厂商为其专制的“译意风”耳机,观众另付一角钱可以戴上它,由专人讲解剧情对白。一时间,到大光明看电影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入场口满眼是社会名流和外国人,每到周六九点一刻那场电影,往往会有几百辆汽车停在附近几条马路上。


一流的服务 一流的价格


一流的影院,也就要有一流的服务。影院门口有头戴红帽、穿红衣的拉门小郎替客人拉门,进门有存衣服处。门口原来有一个乐谱架摆放着可以免费取阅的说明书,上面印着放映电影和明星介绍及电影预告。后来拿的人太多,就放在售票处,买票的时候随票赠送。入场有白俄女郎领座,起初在开场之前和休息时间有服务员胸前挂着长方形藤盘叫卖爆米花和巧克力。



靠近走道的一排座位旁边专门设有带圆圈的小凳子给小孩坐,每个座椅背后有挂钩,可以把汽水瓶钩在上面,散场后有服务员统一收取。电影开场时会敲三声钟、随后才熄灯放映。作为首轮影院,主要放映美国派拉蒙、米高梅、福克斯、华纳兄弟公司等出品的原版片。为使观众看懂剧情,初期用在片上打中文字幕的方法。


1939年,大光明推出美国厂商为它特质的“译意风”耳机,观众另付一角钱可以戴上它,由专人讲解剧情对白,当时有记者评论这新奇的玩意“像是带了一位到美国去渡过金的伴侣”。



一流的影院,也有“一流”的价格。到如此豪华的影院看一场电影,自然价格不菲,在大光明开业广告上刊登的票价是:日场正厅六角,楼厅一元,包厢一元半,夜场则还要上浮半元。当时两元足足可以买两斗半大米,而一般性影院,票价仅仅一角五分!


抗日战争时期,大光明被日军管制。


1944至1945年,它又租给了中华电影公司。


1948年,中华电影公司解散,回归国光电影公司。


1953年由上海文化局管理,改名大光明电影院。


1958年大光明电影院改建成中国第一家宽屏幕电影院。

在“文革”时期,《文汇报》曾将大光明电影院解放前放映的影片概括为“鸦片”,影片也被一个接一个的社会主义国家电影展映周取代。在70年代,大光明最轰动的一次是1978年上映得到平反的戏曲片《红楼梦》,那时又重现了当年《乱世佳人》上映时通宵排队的场面。



到80年代时,影院曾一度成为上海的一大标志,但是社会的改变,面对很多被改成为小厅放映的电影院,只有一个大放映厅的大光明无法寻觅到当年的盛况,这座古老的奶黄色建筑湮没在南京西路的一排小店铺中,曾经引人骄傲的辉煌渐行渐远。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中国电影市场化的进程,影院本身设施老化,大光明开始走下坡路。进入21世纪后,各类横空出世的小型放映厅对老影院产生了巨大冲击,大光明也渐渐失去市场。这座昔日的当红建筑却被淹没在一排不起眼的小商店中,年轻的一代甚至都无法准确指出它的位置所在。


2008年,大光明影院斥资1.2亿对影院进行修复,改建后这里还拥有中国最大的影院大堂和最大的影院艺术长廊。即使今天路过这幢大楼,也会觉得墙面上凸出的细长板片很与视觉冲击力,似乎很符合电影院该有的那种层次感。它的材质透露着黑白电影般的朴实、和如今玻璃幕墙和数码影像组成的新时代影院是多么不同啊!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