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被噪音“击停”了

08.05.2015  11:08

针对直升机空中游览项目扰民问题,昨天市交通委明确五项整改措施:

一、暂停该项目运营。

二、同步开展适航机型、飞行时间、线路、高度以及噪音等社会影响评估。

三、围绕空中飞行游览行业准入标准、安全保障、配套措施、服务规范等方面,研究制定本市低空通用航空飞行管理办法。

四、按逐步开放低空飞行的相关要求,结合上海实际,研究制定本市通用航空飞行区域规划。

五、按照研究制定的管理办法,允许空中飞行游览项目,先在本市郊区和海上开展试点。

今天我们再一次来到后滩机场,硕大的机场只有一架直升机(OS:不是叫直升飞机哦),还被五彩布包裹着。

负责人说现在项目已经停止了,因为所飞航线的居民投诉说,直升机飞过的时候,“突突突”的声音太扰民。

登机口只有一个工作人员驻守。这位跟我说:“从五月一日开飞至今,除了2日下雨停飞外,1日下午、3日全天均向普通市民开放。

每次飞行按照价目表上的时间来看大约飞行10多分钟。

我到处乱逛的时候看到:某售票网站上出售的5月10号直升机观光票子已经取消了。负责人解释说:“我们现在业务暂停,如果有退票的我们接受。

我自己坐过一次直升机,因为声音过大,我们在机舱内彼此通话必须要通过降噪耳机上的对讲机,机舱内的噪音的确比较大。

直升机运营方在回答某媒体提问时说:国外空中游览使用的主要机型大多为单发涡轴式直升机,但出于安全考虑,主管部门规定,在上海飞行的直升机必须为双发飞行。

也就是说,一旦一台发动机出现了故障,另一台可确保正常使用,从而安全降落。但双发动机的噪声要比单发动机大很多。

今天我再一次问到噪音问题,负责人说:“这个(直升机)飞行时候的噪音分贝在65——70分贝。

这个是什么概念呢?

环保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的《声环境质量标准》规定,声环境功能区被划分为五类,不同类别的环境噪声限值不同。

其中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为一类声环境功能区,其环境噪声限值白天(6:00——22:00)不得高于55分贝,夜间(22:00——次日6:00)不得高于45分贝。

负责人还跟我说,直升机起飞时距离地面较低。航线正常飞行时,距离地面两百米左右。

随后我们来到直升机飞行经过的小区:济阳一村。

这个小区门卫处的大爷说:“这个(直升机声音)听得很清楚的,对我来说无所谓了。

大娘抱着购物袋说:“哎呦,我们家住在13楼。我女儿每天在家写东西都不好写的。噪音太大了。

甚至有媒体直接抛出新闻标题:你在上面飞的欢,我在下面听的烦。受扰市民说,噪音每次大约会持续40秒左右。

上海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葛剑敏教授告诉我们,只要这是一个新项目的开通、以及属于交通运输工具范畴,就必须要做“环评”。

然而上海市环保局昨天给记者的答复:“我们从来没有接到过这个项目的环评申请。

葛剑敏教授说:“如果人在直升机旁边,噪音分贝绝对不会低于65——70分贝,估计可到达80分贝。然而随着距离拉大,噪音分贝值会有所减小。

葛教授还说,如果按照要求,是要做“环评”的。直升机飞行的航线内,居民区、医院、学校等场所更要进行“环评”。如果在某居民区噪音值太大,那必须要抬高飞行高度,或者更改航线。一直到符合标准(白天(6:00——22:00)不得高于55分贝,夜间(22:00——次日6:00)不得高于45分贝)

采访的时候,有的市民原以为是执行公务、或者航拍的飞机。一听到是观光用途,瞬间就着急了:“那样不行的,飞一次两次还行,经常飞太吵了”。

空气污染、水污染,再到现在的噪声污染,我们今后会不会练就一身的“抗染”本事?

目前,市交通委等部门相关会议已明确推出五方面整改措施。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