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皆重:主动适应新常态 打造监管工作新格局

04.02.2016  04:34

近年来,新常态成为我国社会经济领域最热门的一个词汇。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通信行业监管工作将面临什么样的机遇与挑战,应该确定怎样的工作思路妥善处理好发展、监管与安全之间的关系,应该如何更好地服务国民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和惠民生的大局。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对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局长陈皆重进行了专访。

面对新常态 打造监管工作新格局

记者:通信行业监管工作面临的新常态有什么特点?

陈皆重:一是传统电信行业告别高速增长阶段,互联网业务替代效应进一步显现。传统电信企业努力实现转型,互联网企业影响力不断提升。作为监管者,我们必须跳出传统电信行业的框框,以更高的站位和更宽的视野,对监管工作进行审视,逐步树立起信息通信业的大行业概念。二是监管工作进入“全过程管理”阶段,需要妥善处理“放”与“管”的关系,既要在全局性的监管工作上明确事前事中事后管理中应抓住的“牛鼻子”有哪些,又要在每一个专项工作上找出相应的关键环节,实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整体与局部相匹配的完整管理工作闭环。三是随着依法治国战略的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的迫切性更加突出,这就需要我们重点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依法有效调节“政府与行业、行业与社会、行业与自身、企业与用户”的关系,努力在四者之间形成有序、良好的依法互动。

记者:面对行业监管工作的新常态,上海管局的工作思路是什么?

陈皆重:我们将2015年的工作思路确定为“主动适应行业发展新常态,夯实基础,依法监管,深入探索全过程管理,有效引导行业转型发展,逐步建立健全以互联网管理为核心的新监管模式,打造监管工作新格局”。

适应新常态 行业发展平稳有序

记者:2015年上海通信行业整体发展情况如何?

陈皆重:2015年,上海通信行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发展态势继续趋稳。上海基础电信业完成电信业务总量达到780.3亿元,同比增长30.5%。完成电信业务收入达到531.8亿元,同比增长0.1%。二是移动数据和互联网业务增长迅猛,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到104336T,同比增长85.6%;业务收入达到108.1亿元,同比增长28.3%,居各业务增长贡献的首位,成为拉动行业收入增长的第一驱动力。三是增值业务持续高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全市增值电信企业营业总收入达到1552.1亿元。其中,增值业务收入达到848亿元,较2014年的557亿元增长了52.2%。上海增值电信业务收入连续三年增长速度超过了40%。在增值业务各项指标中,电子商务和移动互联网发展尤为抢眼。截至2015年年底,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收入达到746.5亿元,同比增长79.3%;电子商务收入达到286亿元,同比增长151.6%。增值企业移动App全年下载量超过36亿人次,同比增长212%;手机游戏收入达到14亿元,同比增长129.2%。

记者:上海通信行业在贯彻落实“提速降费”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陈皆重:大力完善通信基础设施,是落实提速降费硬指标的基本前提。上海管局严格按照宽带中国战略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进提速工作。一是积极推动4G建设,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约134.1亿元,其中4G投资占比超过40%,标志着行业投资重点已经全面向4G建设转移,4G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075.0万户,占比达到33.0%。二是积极推进光纤到户工作,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551.1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9.0万户,其中FTTH/0用户达到454.9万户,比上年末增加45.7万户,占比达到82.5%,全国排名第二,20M以上用户占比达到68.6%,全国排名第二,高宽带用户已成为市场主流。

同时,上海管局积极引导基础电信企业实施资费下调,陆续推出 “宽带大提速”优惠举措、4G+服务、手机流量当月不清零、流量共享、流量交易、更多低资费套餐等举措。目前,上海电信、上海移动和上海联通均完成既定目标。在固定宽带方面,截至2015年12月底,上海电信、上海移动、上海联通的单位带宽平均资费,分别为2.4元/Mbps、2.2元/Mbps、9.06元/Mbps,较2014年年底分别下降37%、38%、60%;在手机流量资费方面,三家企业的资费水平分别为0.08元/MB、0.10元/MB、0.09元/MB,较2014年年底分别下降38.5%、44%、43.8%。

记者:上海管局在自贸区增值电信业务向外资开放方面的探索情况如何?

陈皆重: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司局的指导下,截至2015年12月底,上海管局共给12家外资企业颁发了试点批复,其中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7家,呼叫中心4家、互联网信息服务2家;对1家企业申请国内多方通信业务做出了不予批准的决定。经过两年多来的积极探索,自贸区对外开放增值电信业务主要形成了三个特点:一是落地项目大幅增加。上海管局已向12家企业颁发试点批复,其中有10家企业是2015年新颁发的。二是对审批流程进行了全面测试。将受理、审批到不予受理、不予批准等审批流程都进行了测试。三是将部分开放措施和经验在全国进行了推广。上海自贸区率先对外资全面放开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业务的试点经验,已被工信部在全国进行推广。

记者:上海管局在积极引导“互联网+”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陈皆重:对于“互联网+”,我们做得更多的是环境打造和发展引导工作。为了实现创业者利用电信技术与平台完成特色化成长,电信运营商借助创业机遇实现自身转型发展的双赢目标,上海管局指导举办了“‘互联网+’我的创业”的第八届通信发展年会,邀请“互联网+”战略起草者、行业内外著名专家、创业者代表及青年学子,共同探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之路。还发表了“互联网+”时代的共同宣言,提出了大力促进“互联网+”,上海市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将致力于满足万物互联环境下各层次的通信需求,为技术和应用创新提供基础保障,为“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创业提供基础动力。

目前上海电信、上海移动和上海联通均已出台多项具体措施。上海电信推出科创服务,为创业者们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同时,还为沪上最大的白领公寓群体“青客”提供高性价比宽带套餐服务,面向大量初创、中小企业引进青年人才,推出阶梯式优惠扶持,已为4000余位青年人才提供服务。上海移动策划了“互联网+”人才选育项目,通过游戏、热点论坛、“基因”检测、项目实践等新形式,充分利用微信、移动电视等平台,结合跨界交流、“快闪”等热点,在行业和公司内寻找适应转型发展的储备人才,提升行业人才的整体水平。上海联通发布了《“互联网+”白皮书》,将自己具备的基础ICT能力、运营支撑能力、大数据能力、业务资源能力、服务资源能力、场景化应用能力等六大能力开放,建设创新孵化器与聚合平台。

探索全过程管理 改善用户消费体验

记者:上海管局对光纤到户工程的具体监管措施是什么?

陈皆重:光纤到户工程的推动,体现了上海管局全过程管理模式的优势。在事前监管环节,上海管局将主要精力放到了制订标准和做好顶层设计上,先后制订出台了一些技术标准规范,为光纤到户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光纤入户,本质上就是入建筑,主要是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只要抓好了这个“牛鼻子”,工作就能事半功倍。早在2011年,上海管局便会同地方相关部门,结合行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修订了《上海市住宅建筑通信配套工程技术规范》,明确了光纤到户的设计、施工和验收的技术标准。2013年,发布了《上海市公共建筑通信配套设施设计规范》。两项技术指标的出台,明确了规范,打破了瓶颈,为光纤到户工程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对于光纤到户工程的事中管理,则体现在第三方维护工作的探索上。随着光纤到户工程的推进,既有小区陆续开放,多家运营单位共进一小区,给维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使小区内的通信设施维护工作有序开展,我们开始在2013年推行第三方维护试点工作,由提供小区宽带接入服务的多家运营单位,共同委托一家第三方维护单位,对小区通信设施进行统一维护。与此同时,组织编写了《上海市FTTH住宅建筑通信配套设施维护规定(试行)》,充分保障了维护工作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记者:2015年,上海管局在破解室分系统进场难、进场贵问题上有哪些举措?

陈皆重:破解室分系统进场难现象,其实是一个典型的事中监管问题。为破解这一难题,我局运用“互联网+”思维,采取了“962277”热线电话集中咨询+网上自助申请预审+市区两级联动受理的模式,有效突破了传统业务实体营业厅受理的局限,实践了“互联网+”受理与建设一体化,营造了共建共享直面市场需求的新格局。在服务层面,建设服务可以更贴近市场需求,一点受理,联合征询,行业监管疏而不漏;在建设层面,能第一时间掌握室分项目的实际市场需求量,做到室分项目订单与工程管理的可控和预判;在业务层面,互联网创新受理模式,业务流程可视可追溯,为标准化模块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记者:在提高和改善用户消费体验方面,上海管局有哪些举措?

陈皆重:提高和改善用户消费体验的途径,就是要保证运营商能够向用户提供协议承诺的网络质量。判断网络质量是否合格,需要开展科学完善的测试,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事后监管方式。近年来,我局一直高度重视固定宽带网络质量测试工作,每年都会安排上海地区固定宽带网速第三方测试,测试范围涵盖上海全部17各区县的200个测试接入点以及上海电信、联通、铁通的各种签约宽带。测试项目包括以用户签约宽带平均接入速率和峰值下载速率为主的“用户带宽测试”,以及用户上网浏览业务的网页感知速率、用户访问互联网的DNS网络时延和首屏响应时间,网络视频业务的平均下载速率、停顿率和缓冲时间占比,网络下载业务的峰值下载速率和可用下载速率为主的“用户上网体验测试”。我局还主动创新开展移动通信网络质量第三方测试工作,测试内容主要以用户感知和网络硬性指标为主,通过对火车站、汽车站、地铁、高架路和隧道等重要场所的测试,反映用户体验情况和网络承载能力。通过科学严谨的第三方测试,我们找出的影响用户上网体验的主要因素,为上海地区用户的良好体验提供了保障。此外,为了切实维护广大电信用户权益和不断提升电信服务质量,我局还于2015年率先开展了IP化改造升级后的移动语音业务和短消息业务的计费性能检测工作。

以安全为主线 加强互联网管理

记者:在积极探索以互联网管理为核心的监管模式上,上海管局开展了哪些工作?

陈皆重:通管局在互联网管理格局中的定位是行业管理,行业管理的核心在于基础资源的管理。做好了基础资源管理,便为保障网络信息安全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因此,我局的互联网管理工作,是以安全为主线的基础资源管理,通过保障安全促进行业发展。一是体现在网站备案资源的管理上。为进一步提高网站备案信息准确率,我们采取管理与技术并重的做法,推动各部门信息资源共享,将网站备案数据与工商企业登记信息、公安人口资料信息进行比对,通过系统不断的轮询搜索,及时发现各类疑似不准确的备案数据,并推送至各接入商,由接入商对疑似错误备案信息进一步开展核查验证,督促对错误信息及时进行变更整改,使上海地区的网站备案率始终保持在99.9%以上,准确率也提升至90%。二是严格管好IDC数据中心,守好信息安全的防线。我局研发了IDC统计分析客户端,上海地区的每个IDC机房均按要求进行安装。通过客户端,我局可以实时了解每个IDC机房的运行状况和分布情况,全面掌握其他电信业务经营单位或用户放置网络服务设施情况。

记者:在综合治理不良网络信息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上,上海管局取得了哪些成绩?

陈皆重:上海通信行业态度坚决,行动迅速,根据工信部的统一部署,紧贴本地实际情况,认真开展了短信行业端口梳理整治、线路资源出租整顿和规范主叫号码传送等工作,有效清理了违规端口和线路,封堵了欺诈呼叫,在端口类垃圾短彩信、语音类诈骗电话防范打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上海电信的端口类短信被举报率大幅下降,已从2015年第一季度的31.1件/千万用户/月,下降到2015年12月底的13.42件/千万用户/月。上海移动的端口类垃圾短彩信的举报量明显下降,截至2015年12月,垃圾短信0000一键退订量为138.9万。上海联通从2015年2月的全国联通投诉排名第四名,下降到2015年8月的第十九名,举报率下降61.3%。

记者:在电话黑卡整治工作上,上海管局取得了哪些新进展?

陈皆重:我们采取的是全过程管理方式,通过事前精心部署,加大渠道管控,推出社会渠道“一证一卡一季”政策,使“黑卡”源头再关紧;事中加强管理手段,提高核验能力,使“黑卡”防范再升级;事后加大监督检查和处罚力度,使“黑卡”发现力度再提高。通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此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5年12月末,上海地区全部电话用户数已达4674.54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3894.87万户,固定电话用户779.67万户。存量电话用户实名登记合规率已达到94.74%。

站高一步履职 看远一步研究 跨前一步衔接

记者:2016年上海管局在贯彻落实工信部工作精神方面有什么设想?

陈皆重:一是更深远的发展要求。要加快落实宽带中国战略,助力网络强国建设;把信息通信业发展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和经济提质增效有机结合起来,大力促进信息消费和两化深度融合。二是更紧迫的改革要求。要完善适应现代市场要求的行业监管体系,积极扩大对民资和外资开放,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充分激发行业发展活力。三是更严格的安全要求。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更敏锐、更系统地谋划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加快完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不断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四是更全面的法治要求。要加快提升法治意识,推动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依法管网、依法治网,在法制化轨道上全面推进发展改革安全监管各项工作。五是更务实的民生要求。要结合行业实际,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网络提速降费、推进电信普遍服务、提升服务质量、保护消费者权益等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点工作落到实处。

记者:2016年上海管局确定了怎样的工作思路?

陈皆重:根据工信部的具体工作要求,我局将工作思路确定为“站高一步履职,看远一步研究,跨前一步衔接,夯实全过程管理理念,围绕发展、监管和安全主线,加快推进监管转型,建设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监管体系”。站高一步履职,要求我们按照“原有职能创新思路,新增职能找准抓手”的思路,拓展监管职能,创新监管手段,加快向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电信监管转型。看远一步研究,要求我们加强调查研究,积极探索行业管理的新方式新方法,将更多的监管资源和力量投入到解决影响与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上来,实现有效监管。跨前一步衔接,要有善作善成的执着,突出重点工作,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突出发展、监管和安全主线,把宽带中国、提速降费、“互联网+”、自贸区对外开放增值电信业务等工作摆在中心环节,通过以点带面,实现全面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