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的违建一次性拆除 老城厢居民能接受吗?

07.04.2016  22:40



3月18日是聚奎新村拆违搬迁签约的第一天。虽然拆违已是大势所趋,但是这里的285户人家,几乎都顾虑重重。毕竟身处闹市老城厢,居住条件太过局促,哪家不搭个违建腾挪腾挪手脚。因此这次工作组上门做工作,都没少挨居民们白眼。


工作人员心里都清楚,要让居民们安心签约,光是讲政策、讲道理还不够,关键是如何帮他们一起想办法,解决实际居住困难。 


住在102号103室的老唐,跟弟弟一人一间房,但兄弟俩素来不合,弟弟搬出去后,那间房一直空关着。老唐说,母亲在世的时候,因为房子太小,曾在外面搭出一间。母亲去世后,这间房子就成了儿子卧房。这次拆违后,这间屋子肯定保不住了。儿子今后睡哪里顿时成了问题。


老唐表示,他儿子25岁,1米84的人晚上就睡在这个地方,他吃饭上厕所都没有地方。老百姓出于自己的苦衷,不是不配合工作,实际情况摆在这里。


老唐还有一件心事没有说出口,那就是这次搬迁后,租房补贴怎么分配,房子格局怎么变,都需要跟弟弟协商,可兄弟俩积怨已久,谁都不愿轻易退让。 居委书记邱定珠很清楚老唐的顾虑,所以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通过司法调解,帮兄弟俩打开心结。最终,弟兄俩冰释前嫌,弟弟同意把他那间不住的房子 借给侄儿。老唐也爽快地答应了拆违。


从老唐家出来,工作组转身又走进了隔壁张阿姨家。老两口虽对拆违、签约、搬家没什么抵触,可对以后房子到底怎么弄还是心里没底。


张阿姨也表示了自己的担忧,她说,楼顶又不翻,外面又不能扩,怎么弄,洗衣机间总归厕所间要帮他们弄好,还有一点,以后晾衣服在门口最好杠子也要弄下,不要老是跑外面。


一遍遍推心置腹的谈心、一次次换位思考想办法,18个工作组的努力 终于换来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4月6日晚上,聚奎新村285户居民终于都在承诺书上签了字,距离拆违启动仅仅20天。 最近老唐家已经开始在打包装箱、拆空调,为搬家做准备。 隔壁张阿姨家也在抓紧收拾。住了几十年,东西实在太多,不过老两口说会克服困难,早点腾出去。


黄浦区小东门街道主任表示,总有个从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从一个观望到行动的过程,经过这么多时间的、这么多人的,包括各方面的关心,一起工作,大家都往理解的方向走了。


目前,聚奎新村仅剩20多户人家还没搬走,这个逼仄的老城厢,即将迎来脱胎换骨的改造。


政府出资修缮和加固老旧房屋,本来是件大好事,但拆违意味着居住面积缩水,老城厢居民一下子无法接受,也是情有可原的。好在拆违工作组善于换位思考,他们将心比心体谅老百姓的难处,想方设法帮他们解决问题,最后,赢得了大家的理解和支持。短短20天内,就完成了中心城区老城厢的拆违签约。不过,这当中还有一个相当实际的问题,那就是,居民们搬出去后会住哪里?政府给的租房补贴不够怎么办?看看新闻网,明天将继续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