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大学教授的农村调查:真正缺少的是领头人

02.03.2015  18:01

真正缺少的是领头人”——一名大学教授的农村调查手记

现在农村可能不缺少资金,也不缺少干劲,真正缺少的是领头人。”今年春节,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执行院长邓大才教授回乡调查,得出这样的结论。

2月17日至20日,邓大才教授回到老家,湖南省汉寿县沧港镇乌珠湖村安家组。作为农村研究的学者和职业调查人,他顺道对乡亲做了一个简单调查,并撰写了调查手记《农民的职业与收入》。

通过调查,邓大才发现,老家的人绝大多数外出打工,种田要么是“副业”,要么是60岁以上老年人的“主业”。打工主要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在船厂打工,每年有三四万元的收入;第二类是中、青年人与邻村的人组成一个个打工小组,走南闯北,90%以上是在建筑工地打工;第三类是在县城打工,早出晚归,有的在建筑工地挑水泥、当苦力,俗称“挑灰桶”,他们中的一部分在当苦力的过程中学会了砌墙,俗称“拿刀子”。他们既可以打工,也可以照顾生产、照顾家庭;第四类打工,主要是特殊工种或者打洋工。邓教授的一位小学同学,办了护照,2014年去新加坡打工,五个月挣了10万元。他跟着一个建筑工公司,食宿均由公司解决,2015年又要随着公司去韩国打工。

邓大才与乡亲们谈起,是否可以考虑做大棚蔬菜,一是国家鼓励,二是邻村已经有了一个蔬菜合作社。他说,从自己在全国调查的情况来看,一个大棚一年纯收入约8万元至10万元,如果能够引进大棚生产经营,全村的农民都能够致富。村里的中青年农民听说后纷纷表示,只要引进,他们就种植。

邓大才说,一个标准大棚3.3亩,投资大约5万元左右。老家的中青年农民非常想投资,只是没有找到领头人。“从他们的眼中我看到了期盼。可是没有一个人敢挑头‘吃螃蟹’。所以现在农村可能不缺少资金,也不缺少干劲,缺少的只是领头人”,如果政府适当扶持,村庄适当引导,就能够带动一个村、一个乡的发展。邓大才在调查手记中这样写道。

通过调查,邓大才得出如下结论:一是农民挣钱主要依靠打工,大部分的收入来自建筑行业。二是种田是老年人的活,中青年人将务农当成“副业”。三是农民对于目前收入比较高的打工类型还是比较认可,只要有钱赚,累点、苦点都没有关系。四是由于打工容易,收入比较高,农民对未来的预期也很高。五是农民收入总体在提高,但是在提高中有分化的趋势。(记者 夏静 通讯员 陈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