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寄来近百年珍贵家庭老照片 分享良好家风

15.10.2014  11:31

   ■芳华

   老照片讲述祖母往事

  摄于1916年的那张老照片中,一位妙龄女子斜靠着假山站立,一系及踝长裙勾勒出曼妙身姿,宽大礼帽上缀满了饰品。她微笑着托腮凝视,看上去既有东方女子的含蓄端庄,又不乏西式的时尚摩登。

  这张老照片是晨报读者潘佳蕙提供的,照片中的女子是其祖母吴瑞珉。潘佳蕙谈到自己的祖母,话语间满是钦佩和崇拜。“祖母毕业于上海的女子师范学院,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女大学生。”她说。

  吴瑞珉女士生于19世纪末,从小接受中西方文化的熏陶,会英文,懂礼仪,既有受过西方文化洗礼的浪漫才情,又有传统东方女性的温婉贤淑。潘佳蕙透露,自己出生的时候祖母已经去世,因此她对祖母并没有直接的印象,但成长的过程中她经常会听家人提及祖母的种种。

  “无论是女大学生的青春热血、少奶奶的尊荣年华,还是新社会的劳动妇女,每一段时光,祖母都活得十分精彩。”据潘佳蕙介绍,尽管祖母是当时少有的女大学生,但她毫不骄纵,很早就嫁给了圣约翰大学毕业的祖父,相夫教子,育有两男四女。据家人回忆,新中国成立后,吴瑞珉当起了老师,第一阶段负责文化扫盲工作,第二阶段为工商界的经理们培训文化知识。“当时祖父怕祖母上课时来不及书写,便帮祖母提前备好教案,用毛笔整整齐齐地写在大纸上,以方便祖母教学。祖母上课前就把祖父写好的教案卷成一卷,带好饭盒去学校了。”吴瑞珉对每个学生都很耐心细致,从不会嫌烦嫌累,卢湾区第一批的工商经理基本都是她的学生。“祖母最为人称道的是对生活随遇而安,从不抱怨任何不如意。

   ■传承

   后辈延续优雅气韵

  尽管没有见过祖母一面,但潘佳蕙说祖母的风范气韵却被很好地传承了下来,“”在了家族每一个女性的身上,融进了她们的血液。

  “祖母一直说,女人容颜的美丽是需要气质来衬托的,只有修得优雅的气质,美丽才能真正呈现出来。”潘佳蕙说。“这一点在二姑妈身上体现得最明显。大家都说二姑妈是祖母的翻版,尽管从小锦衣玉食、养尊处优,但她待人温柔和善,从不盛气凌人。印象中最深的是,我小时候每次去二姑妈家,都能看到她家浴室的大理石墙面上整齐地贴着一方方手帕,当时我觉得很奇怪,后来二姑妈告诉我,手帕湿的时候贴上去,干了以后就会很挺括,女孩子使用这样的手帕会很可爱。因此,直到现在,我都保留着随身携带手帕的习惯,很少使用餐巾纸。

  后来,潘佳蕙生了女儿,一直谨记祖母的教诲,力图把女儿培养成一个有气质、有内涵的女子。当女儿的同学都去补习英语、数学时,潘佳蕙给女儿报了书法和国画班;当这个社会节奏越转越快时,她却嘱咐女儿做事不求速成,慢一点再慢一点。“女孩的礼仪和修养是她一生的财富,容貌会凋谢,但气质不会,只会随着岁月的积淀更加典雅。

  去年,潘佳蕙15岁的女儿作为模特参加了一场大学生时装秀,当她穿上旗袍、盘起头发的一刹那,潘佳蕙恍然觉得从女儿的身上看到了老照片中祖母的优雅神韵,于是按下快门,记录下这一瞬间。“后来,将两张照片放在一起看,虽然相隔近百年,却感觉时光交融了一般。

  为此,颇受触动的潘佳蕙特意作诗一首,名为《传承》:“时光飞逝,百年流转。刹那芳华,一代佳人。琴棋书画,茶香花浓。后人传承,代代相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