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名瓜”重现江湖遭遇定价尴尬

30.07.2014  10:35

亭林雪瓜,这个名字在去年夏天一炮而红,15元一斤的高价仍然一瓜难求。2013年,早已销声匿迹多年,原本只是金山区农民在自家宅前屋后零星土地上种植的“地瓜”经过农科人员的提纯优化、大棚规模化种植后冠以“亭林雪瓜”的名号重出江湖,一下子博得了许多消费者的青睐,直呼尝出了“小时候的味道”。今年是亭林镇推广雪瓜种植的第二年,日前,记者来到亭林镇亭北村,向当地最年轻的雪瓜种植户盛成了解雪瓜销售的近况。

□记者 杨清悦

今年无扩种 销量不及去年

鉴于去年恢复批量种植的亭林雪瓜一度出现供不应求的火爆销售情况,今年亭林镇的雪瓜种植面积扩大至近500亩。“我并没有扩种,依旧是十亩地,一是缺少资金,二是销售不够稳定。”28岁的盛成告诉记者,今年雪瓜销售情况没有去年来得火爆。“去年只要在家里等电话就好了,今年就得自己找门路去销啦。”原来,去年是亭林镇第一年尝试雪瓜的批量种植,为求一炮打响,镇农技站主管的亭林雪瓜生产基地带动镇上所有种植雪瓜的农户共同参与宣传,小盛经营的成英合作社所种植的十亩雪瓜也同样得益于政府的大力宣传而销路颇畅。但“重出江湖”的宣传口号只能用一年,这到了第二年,当媒体的追捧热度都渐渐退去,如何更快地卖掉自己地里的雪瓜成了小盛这几天琢磨最多的事情。

15元一斤的雪瓜,贵么?

15元一斤,是目前雪瓜礼盒装的售价,这也是亭林镇农技站在去年供不应求时定下的价格,而镇上所有雪瓜种植户的价格都是紧跟镇农技站的步伐。通常情况下,标价80元一盒的雪瓜有6只,每只平均400克左右。如此算来,一只雪瓜单价已超13元!这在去年,即便是这样的价格,也必须要提前预订才能买上,顾客大都是拿着报纸寻踪而来的市区居民。“今年少了。这个价格放在市区卖确实不用担心销路,但是今年市区的顾客来得少,我们个体户又没有门路直接在市区销售,如果仅仅是销往本地,就不好说了。”小盛如此说道。

同样的价格,为何市区居民可以接受,而在当地却卖起来相对较难呢?去年,亭林雪瓜正是打着“百年名瓜重出江湖”的旗号轰动市场,而如今有人认为在本地15元一斤的礼盒价卖不动的最大原因恰恰就出在这上百年的种植历史上。记者在金山区多个乡镇采访了解到,“亭林雪瓜”出世前在当地农村有着“小白瓜”、“地瓜”等俗称,每家农户都会在自家的自留地或是责任田里种上些许,夏日里农活干累了,就地里摘一只消暑解渴。也就是说,亭林雪瓜的前身——“地瓜”对于当地人来说,其“平民化”的印象已经根深蒂固了。在早年金山区大多数农民都种粮食的情况下,家家都能种的水果恐怕只有这“地瓜”了。如今“屌丝”翻身要当“高富帅”,换个名字成“雪瓜”就要卖15元一斤,岂不让当地老农感到匪夷所思。“现在夏天要吃水果,桃子、葡萄、西瓜都可以买到,菜场里买地瓜只要一两块一斤,而这雪瓜却要卖15块一斤谁买啊!”采访中,记者随机询问一位亭北村的老农民,他对如今雪瓜的定价也是摸不着头脑。随后记者又在金山区金山卫镇的菜场里遇到一位正在买“地瓜”的顾客,当问起如果是品种改良过的“雪瓜”卖几元一斤能接受时,这位顾客坦言,“再怎么改良,超过5元我也不买了。

雪瓜”种植成本非当年“地瓜”可比

小盛告诉记者,15元一斤的礼盒装,它的客户群体本身就不是当地的散户,主要还是销给企业的。“事实上,现在的雪瓜的种植成本早已不是当年的地瓜能比的了。”记者了解到,曾经的地瓜虽然每家每户都能种植,但瓜皮薄易裂,产量十分有限,规模种植的难度很大。以前当地农户只是“顺手”种种,更没把它当做经济作物来看待,长期以来缺乏对品种的提纯复壮,导致品质一年不如一年,甚至一度面临绝种的危险。而去年,区农技科研人员经过潜心钻研,对该瓜进行提纯优化试验研究,终于复原了最初香甜、松脆的吃口,但同时其种植成本也大大增加了。“以前的地瓜,农民都是露地随便种种,现在我们规模化种植雪瓜算上大棚、薄膜、肥料、人工等一系列费用,成本都要在五六元一斤,所以菜场卖的瓜不能和我们比。”小盛透露,一般了解此瓜的客户仍然认为15元一斤值这个价,但必须在宣传策略上下功夫,让更多人了解。

改良名瓜 定价遇尴尬

离开亭北村后,记者又采访到一位对亭林雪瓜颇为了解但不愿透露姓名的农户,他认为亭林雪瓜目前的市场价格偏高了。“我亲戚也是种雪瓜的,以现在雪瓜的吃口,礼盒卖15元一斤不为过,可坏就坏在本地人都知道这瓜的前身就是‘地瓜’,虽然现在改良了,可菜场里一两块一斤的底价在那摆着,他们还是更愿意花钱去买桃子、葡萄等水果啊!如果礼盒装卖12元一斤,零售8~10元,我觉得销路会更好。”既然认为定价高了,那就降价。对此,该农户坦言,“如今亭林镇能有优质的雪瓜品种,还是多亏了镇农技站还有区里的科研人员,对外价格是镇里统一定的指导价,农户一般都是根据这个来,不能擅自降价扰乱市场。”因此他希望政府能够多为亭林镇种植雪瓜的个体农户搭建销售平台,增强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去了解此“雪瓜”已非彼“地瓜”,卖得贵自然有它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