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白领公寓”需求火爆 业态模糊成新式廉租房[图]

02.12.2014  13:12

图片说明:松江区某商务楼内,“白领公寓”的经营广告贴到入口处。

  东方网12月2日消息:在申城,2000元能不能在中心城区,租到一间地铁旁、家电齐全、独立卫生间,还带“wifi”的房子?答案是“很难”。记者以曹杨路地铁站为坐标,在租房网站上搜了一圈,符合上述条件的,月租基本都在3000元以上。

  一种名为“白领公寓”的新业态,却让这样的要求有了被满足的可能。“白领公寓”常改建自商铺、商场、厂房等,独立分割后再按间出租。由于场地租金便宜,相应的单间租金也低廉了不少。听上去不错,可实际上,“白领公寓”麻烦不少。一下子住进百来号人,附近居民是否答应?分割几十间,消防安全能否放心?且“白领公寓”业态本身,更洗不脱“群租”、“非改居”的种种嫌疑,监管也无处着手。

  是非虽多,依然难挡市场火爆。对“白领公寓”这个新鲜事物,禁不住、管不了,咋办?

   生意火爆,投诉更“火爆

  普陀区曹杨路783弄东元大楼里,有一个“白领公寓”。

  东元大楼总高28层,1-5层为商业裙楼,以前一直由永乐生活电器公司开设家电卖场。2013年11月,永乐将第5层转租给一家咨询公司。该公司随即将整个楼面分割成89间,取名为“HoneySpace”青年公寓,对外出租。

  11月25日,记者来到该公寓一探究竟。从永乐底层一直往里走,顺消防通道走到后门处,右手侧就是公寓的直达电梯。电梯门口,指纹识别的玻璃门禁挡在外侧,只有租户方能进出。记者以咨询租房事宜敲开门禁,来到了5楼。一位“管家”带着记者在公寓内转了一圈。公寓内干净明亮,走廊两侧,房间一间挨着一间,像宾馆一样,进房间需要刷门禁卡。“管家”给记者打开了其中一间,由于挨着曹杨路有窗户,这间约七、八平方米的房间月租金2500元。房间里,一套上面双人床、下面桌子的高低组合家具占据了大半,余下的空间,仅容一人走动。房间虽小,设施一应俱全,除了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必备家电外;靠近门侧,还安装了一个油烟机和电磁炉。此外,整个公寓还提供洗衣、网络等公共服务……从“管家”嘴里,记者了解到由于紧邻轨交,生意非常火爆。当天,89个房间中,仅有3个房间因月底租约到期,可供挑选入住。如果有意,半年起租,付3押1。

  与生意一样“火爆”的,是楼上居民的不满。居民反复投诉“群租”现象严重,数百名租客给小区用水、用电带来了压力;公寓出口即永乐家电后门,连通了小区内部,给小区带来了治安隐患……

   业态模糊,投诉“难处置

  今年8月,“解放热线·夏令行动”曾报道了江浦路2117号小区的商业裙房正在被改造成“白领公寓”。和曹杨路这个如出一辙,居民们亦反复投诉。在报道的推动下,由于改建工程手续不健全,该处被暂停施工,并断水断电。但接下来,接近完工的白领公寓,能否补齐手续后按照相关规范改造开业,还是必须“”掉?房管、规土、工商等职能部门在后续处理上都犯了难,称“难以处置”。

  事实上,不管是在建的、或是建成的“白领公寓”,市民投诉后,有关部门都有类似困惑。记者发现多个部门的处理说辞大体一致:“‘白领公寓’系新型业态,根据现有法律,尚无处理依据。”具体而言,“白领公寓”从建筑结构形式来看与旅馆十分相似,但半个月至半年起租、双方签订租房合同,又与旅馆截然不同;从分割转租行为看,与“群租”又挨着点边。客观地说,“白领公寓”在条件、管理方面远胜于群租房。

  所以,“白领公寓”处于相关政策的空白地带,使得房管、消防、环保等部门在监管时缺少依据。唯一的突破口是:大多数“白领公寓”都改建自商场,存在违法“非改居”问题。但在实际操作中,“非改居”由房管、规土哪方来认定,规划部门是否接受“非改居”的申请,均没有先例可循。

   能否参照旅馆业“前置审批”?

  据“12345”市民服务热线统计,“白领公寓”相关投诉近几个月呈明显上升态势。柳州路588号的圣诺亚广场、田林东路360弄体育公寓、中山北二路1515号石油大厦、延长中路628弄利丰苑、长寿路822弄汇丽花园等多个小区的商业裙房中,都出现了正在分割改建中的白领公寓,引发市民反复投诉。个别“白领公寓”还建于违法建筑中,成为复杂的社会问题。

  一方面,“白领公寓”有着旺盛的市场需求,产业呈扩大趋势。但另一方面,“白领公寓”确实存在消防、治安、卫生防疫等种种安全隐患,外来人员的集中入住,更对居民区的水、电、排污设施的正常运营影响较大。针对这样带着问题的新型业态,监管部门继续“困惑”,显然不合适。

  采访中,一些执法人员建议,对于分割改建的“白领公寓”,可参照旅馆业管理方式,即建成经营前须履行若干的前置审批程序,进行“消防安全前置审批”以及“环境评估”,将投诉的焦点矛盾在萌芽阶段消除。对于能通过前置审批的“白领公寓”项目,规划、建管等部门应及时跟进,为其办理“非改居”合法手续,并监管其改建过程的安全和规范。

   记者手记

  用规则划出边界

  几年前,一部讲述合租房故事的电视剧火了一个新名词——“白领公寓”。如今,规模化改建出租的“白领公寓”,更新了这个词的内涵,但也给社会管理出了难题。

  采访中,记者走访了多个“白领公寓”,直观感受是有好有差。好的,分割合理、设施齐全、管理严格,给不少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年轻人,提供了低成本住房解决方案;差的,房间隔得密密麻麻,公共通道狭窄难行,各种隐患明显。

  条件好的“白领公寓”,受到追捧,满足了很多人的需求。从这个角度而言,是用市场化的手段,弥补了政府在“廉租房”、“公租房”领域的缺位。让这些安全无虞的“白领公寓”走出“灰色地带”,在阳光下接受监管、合法运营,难道不是件契合公众需求的好事么?

  对于市场上的新业态,最有力的监管,也许就是用规则给市场行为划出边界。对“白领公寓”应该如此,对“日租房”、“胶囊公寓”等等诸如此类的新业态,亦应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