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海白领健康指数报告出炉:近五年男性慢性咽炎、女性慢性宫颈炎检出增速最快
《2019上海白领健康指数报告》昨日正式出炉:2018年上海白领体检异常比率达98.75%。通过与往年数据对比发现,过去五年间白领体检异常率在高位基础上持续攀升,从2014年的94.60%上升至2018年的98.75%。随着技术的发展进步,健康隐患检出率不断提升,白领总体健康情况不容乐观。
此次报告基于上海外服健康管理中心2014年-2018年325113份白领体检的数据和1032份白领健康调研问卷,对上海白领群体的健康状况、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进行全面分析。根据报告,上海白领体检异常率仍在持续上升,亚健康现象普遍存在;不良习惯、心理压力、缺乏锻炼已成为影响上海白领健康的主要因素;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的白领比例逐年上升,白领通过第三方进行健康管理的意识正在不断加强。
体检异常首位:男性体重超重、女性小叶增生
报告显示:2018年男性白领体检检出率排名前五的异常情况分别为:体重超重(55.9%)、脂肪肝或脂肪肝浸润(53.4%)、血粘度升高(34.72%)、甘油三酯血症(30.7%)和血尿酸偏高(28.12%)。以上五项异常情况均与不健康的饮食及生活习惯有关,会增加男性白领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数据还透露,2014年到2018年,男性白领增长最快的体检异常情况依次为:慢性咽炎、甲状腺异常和血粘度升高,检出率在五年间均增长了1倍以上。其中,慢性咽炎的检出率更是从2014年的2.16%快速上升到了2018年的12.8.%,增长了近5倍。
2018年女性白领体检检出率排名前五的异常情况分别为:双乳小叶增生(86.4%)、外痔(28.0%)、体重超重(21.1%)、慢性宫颈炎(20.4%)和骨质疏松(16.5%),其中三项异常都与女性特有的生理特点相关。2014年到2018年,女性白领增长最快的体检异常情况依次为:慢性宫颈炎、骨质疏松和幽门螺杆菌阳性,检出率在五年间均增长了两倍以上。尤其是慢性宫颈炎,检出率从2014年的1.2%迅速上增长到了2018年的20.4%,增加了近16倍。
报告同时对白领生活习惯调查发现:七成白领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其中,熬夜是最常见的不良习惯,将近一半的白领有熬夜的习惯(45.5%)。之后依次为常喝含糖饮料(30.7%)、常吃垃圾食品(35.3%)、抽烟(6.6%)和频繁饮酒(3.1%)。熬夜、常喝含糖饮料是白领“通病”,男女比例相当;女性常吃垃圾食品的比例为28.1%,比男性高出近10个百分点;男性抽烟和频繁饮酒的比例分别为14%和5.8%,是女性的五倍和三倍。
白领心理“压力山大”,主要来自工作与经济
根据调研,九成以上被访白领表示正在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其中,75.1%的白领表示压力来源于工作,其后依次为经济状况(41.6%)、子女(32.7%)、婚姻(23%),人际关系(17.5%)和疾病10.5%。其中,男性白领的压力明显高于女性白领,特别在工作、经济状况和婚姻的压力上,男性均比女性高出约10个百分点。
在如何处理工作压力,调节心理状况,保持心情平稳健康方面,受访者选择排名前三位的依次为听音乐、阅读等安静的方式(63.8%),旅游或度假(52.9%),与亲朋好友倾诉(47.1%),健康运动等体力消耗的方式(34.6%),心理健康理念和方式的自我学习(30.4%)。由此可见,更多白领选择通过“自我消化”的方式来排解压力,求助于第三方机构的比例很低,通过公司心理援助计划获得帮助、进行心理咨询的比例仅为3.9%和3.1%。
除了不良习惯和心理压力之外,缺乏规律的体育锻炼也是上海白领亚健康情况严重的原因之一。根据报告,超半数白领日常不锻炼和偶尔锻炼,其中女性不经常锻炼的比例更达到了57.9%。
健康需求趋于多元,近五成白领需要复查
目前大多数企业都为员工提供了健康体检福利,但健康管理服务还较为欠缺,49.4%的受访白领表示需要疾病复查服务,47.5%则表示需要健康讲座类服务。同时,上海白领群体购买健康保险的意识也在不断加强。受访者中购买健康保险的比例已达到了74.7%,比上年增长了2.9个百分点。其中,购买重疾险的占比达54.1%,排名第一;排名二三位的依次为住院险(46.3%)和门诊险(44.4%)。社会和大众共同保障的力量越来越受重视,通过商业保险来抵御健康财务风险已成为主流趋势。
报告还发现,白领群体普遍具有较好的健康意识,能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但将健康意识转化为健康行为的执行力远远不够。在日常工作压力大、强度高的情况下,还缺乏健康饮食、规律运动的良好习惯,致使总体健康情况堪忧。目前用人单位能意识到员工健康的重要性,但所提供的健康福利仍以体检为主,内容较为单一,无法满足员工多层次的健康需求。
专家建议:白领人群在健康管理方面要“知行合一”,做到管住嘴、迈开腿,远离亚健康。同时,建议企业拓宽健康管理思路,加强对员工健康隐患的预防、干预和控制。比如:通过引导性、奖励性乃至强制性的措施,督促员工改掉不良生活习惯;通过组织集体活动、体育竞赛等方式,营造重视健康、崇尚运动的企业文化;通过员工心理援助计划、心理健康讲座等方式帮助员工减压。
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