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发现排毒期长达49天新冠病例:症状轻微,或为新亚型

01.04.2020  11:00
2020 03/31 08:18 分享 返回

    较长的“排毒期(viral shedding”往往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较重的病情和不良预后有关。然而,当地时间3月27日,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7医院等团队在医学预印本平台medRvix共同发文(未经同行审议),分析探讨了1例病毒排毒期长达49天、但症状轻微的COVID-19(新冠肺炎)特殊病例情况。

    研究人员指出, 该患者感染的病毒毒性较低,传播能力较弱,但携带病毒时间超长,或许是新冠病毒的新亚型

    该文章的通讯作者为陆军军医大学(原第三军医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博士研究生导师、基础医学院副教授缪洪明,以及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疾病预防控制科党支部书记王琼书。

    作者们描述了一位特殊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的详细流行病学和临床信息,这可能促进新冠患者进一步的合理治疗与风险分层工作进行,为社区医疗保健管理策略和分级用药决策提供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 49天是迄今为止医生们发现的有症状的新冠患者表现出的最长排毒期 (即在患者体内能够检测到新冠病毒RNA的时间)。此前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在线发表了中日友好医院曹彬、武汉金银潭医院刘志波等人对于191例新冠肺炎患者的研究,他们指出幸存者的中位排毒期为20天,而观察到的幸存者最长排毒期为37天。

    COVID-19患者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排毒期是预后的关键指标,曹彬等人的研究中提到,严重(severe)患者的平均排毒期为19天,而危重(critical)患者为24天,因此长时间的排毒期通常预示着不良的结果。

    但是,在这一研究中, 患者虽然有很长的病毒排毒期,病症却较轻微 。根据对其临床和流行病学信息的调查,研究人员认为,该类型的病毒可能具有较低的毒性和可传播性,但具有较长时间的感染能力,难以通过常规疗法在体内清除。

    最终,该名患者通过康复患者血浆输注痊愈。研究人员表示,这意味着康复患者血浆输注或许能够高效率地消除病毒。

    排毒期长达49天的特殊病例:症状较轻,密切接触者无一感染

    研究人员对2020年1月14日至3月19日在武汉市一家新冠肺炎定点医院的130例新冠患者(包括出院和死亡患者)进行了调查,并将他们的临床指标作为参考。

    除了排毒期超长的这一特殊病例(病例1),研究人员还分析了另一位患者(病例2),即病例1的近亲。

    据悉,病例1出自一起家庭聚集型感染事件,患者排毒期一直持续超过49天。然而,与大多数病例相比,病例1显示出轻度的感染性和更好的状态。

    根据新冠病毒诊断标准,轻度患者的临床症状为:肺部影像上没有炎症表现,也没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

    2月8日,病例1(一名中年男子)前往医院进行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测试。患者表示,他自1月25日起大约1周间歇性发烧,没有其他典型的COVID-19症状,例如畏寒、干咳、咽痛、胸痛、呼吸急促等。他表示最高体温为38.1°C,他自己服用了退烧药、中药和抗病毒药后,温度在一周内下降到正常水平。但由于前一天他的近亲被确认感染了COVID-19,他要求进行进一步检查。

    入院时,患者未报告主观症状,体温为36.2°C。胸部CT扫描显示,在右肺上叶和双侧肺下叶均发现感染迹象。

    病例1的血液化验结果显示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淋巴细胞百分比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在正常水平。

    病例1和病例2发病后的相关临床检查结果,包括体温、是否咳嗽、肺部感染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入院后,患者接受了抗病毒治疗和支持治疗。在住院的第2至5天,患者出现间歇性低烧,最高体温低于37.5°C,其他生命体征稳定。

    病例1的COVID-19的核酸扩增检测(NAPT)结果为阳性。胸部CT扫描复查显示双侧肺部感染病变明显吸收。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澎湃新闻 责任编辑:顾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