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走出城市顽疾怪圈 疏堵结合让老街难容脏乱差

26.11.2014  12:21

  东方网11月26日消息:一直以来,城市乱设摊现象严重污染市容环境、影响交通安全、妨碍公平竞争秩序。在城市管理中普遍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反复性和复杂性等特征,也是城市管理执法实践中牵扯力量最大、投入精力最多、治理难度最高、社会反响最强烈的一大顽症。

  同时,这块顽疾“整治—反复—再整治—再反复”的怪圈更是让城市管理者头疼。今年以来,奉城镇在奉贤全区率先改变过去政府部门加班加点“围追堵截”的办法,通过市场化手段引入第三方管理企业,建立健全长效奖惩机制,走出了城市顽疾“常整治、长反弹”的怪圈。

   龙门阵”影响居民生活

  一些上了年纪的市民都知道,奉城老城区是以前奉贤县的县城所在地,这里的南、北、东、西几条老街,拥有着上百年的历史。在当地居民的记忆中,这里向来商贾林立,街容既繁华又祥和。然而从几年前开始,靠近晟丰商厦的老街入口一到夜色朦胧时,各路夜排档就摆起“龙门阵”。沿街的商户们看到乱设摊有利可图,也纷纷跨门经营“抢生意”。

  久而久之,这里的街面被越来越多的无证摊贩、跨门经营者等所占,严重影响了当地市民的生活。有居民反映,他们经过时一直是人挤人。奉贤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奉城镇是四镇合一,区域范围较广、人口众多。近年来随着来奉人员大量导入,老街上的商店增加到626户,其中95%为来奉人员经营,2万多来奉人员在此消费生活。

  热闹的背后,“乱设摊、乱搭建、乱停车”等问题随之而来,给老城区的居民生活带来“脏、乱、差”的苦恼。

   整治乱设摊,遭遇游击队

  整治“乱设摊”是一项综合治理工程,它涉及到政府和社会的方方面面,政府职能部门是“”的管理,社会及各街镇则是“”的管理。特别是当“乱设摊”一旦形成问题后,各街镇只是简单地管理或取缔,无法从根本上采取治理的措施。

  “政府前脚刚整治,后脚夜排档、水果摊等又当街摆开了。”奉城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之前整治过很多次但最后都收效甚微,主要难在原有镇的建制撤销后,城市管理面积大、管理人员少,且违法现象隐密性又强,往往“前脚走、后脚来”,所以屡遭“游击战”。仅有的8名城管人员,不可能时时刻刻守候在老街周围。同时,老城区顽症太多,乱设摊、乱搭建、跨门经营、乱拉乱接比比皆是,乱张贴、乱扔垃圾、乱停车随处可见,单靠市容环卫部门显然力不从心,多家部门联合执法人手调派也存在不少障碍。

   疏堵结合,引入第三方治理

  今年初,奉城镇党委、政府大胆创新城市管理新模式,主动退一步,委托第三方管理企业主动参与老城区的日常管理,依托其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定人、定路、定责,并实行14个小时的全日制管理模式。

  通过竞争上岗的原则,上海浩贤保洁有限公司成功入围与镇政府签署合同,管理奉城老城区十字路口为起点,东至川南奉公路十字路口周边地区,南至南奉公路路口、晟丰商厦周边地区,西至新奉公路周边地区,北至团青公路周边包括万佛阁周边地区。根据合同,上海浩贤保洁在该区域内开展市容卫生的日常管理,配管理员10人、机动车一辆,全年值守;节假日不得少于5人值守,管理时间从早上7时到晚上21时。按照合同,奉城镇每年向浩贤保洁支付了一定的费用,其中10%作为考核奖金对企业形成约束。

  如今,每天都有保洁人员来回“巡逻”,哪里有乱设摊,即刻劝说撤离;哪里有乱停车,即刻驱赶;哪里有垃圾,立即清扫。同时,政府也采取了一些以疏为主的方法,主动为小贩提供场地、照明、供水、供电、垃圾处理等配套服务,让更多外来人口也享受城市的“公共资源”,使摆摊市场从无序走向科学有序。

  城市管理容易陷入“头痛医头、疲于应付”的尴尬局面。奉城镇的行动说明,要想长治久安,必须改变思路,改革创新,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建立长效机制。下阶段,奉城镇还将这种模式在南奉公路(奉城段)、大叶公路(奉城段)、新奉公路等老百姓反映强烈的地段进行推广、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