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毕业纪念册中的同济情怀

23.07.2014  16:34

          翻开泛黄的毕业纪念册,会有种时空变幻的恍然之感:这里有校长和名人的题词,有教授的殷殷寄语,有校园景致的照片,有同学们的个性白描……隔了几十年历史的长河,当年毕业时风华正茂的莘莘学子如今应是白发苍苍,但在毕业纪念册中展露的师生“同舟共济”的壮志与襟怀,对科学与学术的不懈追求与责无旁贷的使命感,对母校对国家的炽热情感,渗透在文本之上,流淌在校史之中,令人起敬也让人追念。编辑撷取历史上同济毕业纪念册部分影印内容刊登,与读者一起追忆留在纪念册中一代人的同济情怀。

 

校长序言

(图为1949年毕业纪念册影印)

夏坚白

          余曩于抗战期间,一度执教本校,去岁重来掌理教务,旋奉命继任校长,日月不居,忽忽又经年矣,本校前遭兵燹,流离播迁,胜利复员,百瑞待举,匝年以来,毕力经营,终以限于财力,未能尽副所望,然于课堂宿舍之添建,图书仪器之补充,以及健全人事,充实机构诸事物,亦粗有成就,全校学生复咸能专心肆读,宁静守分,斯固差堪自慰者也,迩者,时局骤形紧张,全校奉令疏散,仓促迁移,纮诵暂辍,而本年应届毕业各生,幸已完成学业,诸生仍循往例,编印毕业纪念刊,求序于余,余以为纪念之意义,重在不忘,而诸生尤应不忘者,厥有二端,夫学以致用,而学问则无止境,诸生毕业后,献身社会,当本服务不忘读书之旨,力求精进,此其一,母校为国中优秀之学府,学风醇厚,历史悠远,而校名“同济”尤表现协衷互助之精神,诸生授业有年,熏陶已久,毕业后益当不忘校训,将母校之精神,发扬而光大之,已饥已溺,造福人群,庶于校于己,两不愧负,此其二,至于母校迭遭艰厄,创钜痛深,诸生身临其境,知之详矣,将来复兴大计,举凡出身母校者,当责无旁贷,此则诸生所能共承,固无待余之赘词也,是为序,常熟夏坚白。
          (选自1949年毕业纪念册) 

          夏坚白(1903——1977),大地测量学家、天文测量学家,中国当代测绘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大地测量学奠基人。1948年12月至1953年11月任同济大学校长。

教授赠言

(图为1948年毕业纪念册影印)

 

(图为1950年毕业纪念册影印)

吾国医学之症结

裘法祖

          我国目前医学教育,在积极趋势上,应为确保民族健康,进而构成强国条件为要务。但因全国合格医师所占人口总额之比率差距过大,且即此少数合格者,亦皆集中于都市,致使各偏僻之广大农村,迄尚全部操于巫术、宗教与不学无术的庸医之手,事实上常多过失杀人,诚属二十世纪中不可饶恕之惨事。
          再则以霍乱鼠疫等传染病言,现代列强已因防治有效,早成历史陈迹,而我国各地,匪特仍时有发生,且每易成为严重问题,亦足贻国家之羞。
          我国医学之症结,综上已可见一般,原与诸君共勉,为国家民族,竭尽努力,以宏扬吾人之神圣职责。
          (选自1948年毕业纪念册)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唐英

          余去吾同济大学职,且八年矣,期间烽火遍野,千戈不绝,终以职务繁剧,于吾校愧无贡献,但岁必探询本届毕业若干人,毕业后何往,概对于孕育英才之意,未尝一日去怀也。
本年二月,时局突转,疏散来沪,即承学校当局以暂时回校执教相邀约,因之与诸君一堂共聚者凡三阅月,目睹吾校于几经沧桑之余,学风肃穆,朝气洋溢,衷心至深欣慰。
          夫土木工程为建设工作之最基本而最艰苦者,出则跋涉山川,跨越原野,探其高深,测其广袤,入则设计绘图,考工辨材,计数而无遗,比核以求是,否则失之毫厘,缪以千里,故为工程师者,其从业之道,必须谨慎勤奋,不求名而求其实,不求博而其精,实至则名归,既精而后博,抑尤有进者,智虽及而仁不能守,则得之亦必失之,值此离乱之秋,求仁之心当更重于求智,是在诸君涉世之初,窃愿与诸君所共勉者也。
          中华战祸连绵,国贫民困,然殷优起圣,多难兴邦,于和平之曙光已露,协议之决策重申,国魂之昭苏有望,民族之复兴可期,敢信全面建设,为期非遥,诸君适于此时学成离校,正为致用之良机,当能迎头赶上,为国宣劳,为斯民谋福利也。
          今届土木系毕业同学以学业告终,筹刊书册,赋别留言,永资纪念,征及余稿,用志数语相赠,聊序惜别之意。
          (选自1949年毕业纪念册)

赠数学系本届毕业同学

杨武之

          常听人说:“从大学里的数学系毕业出来,一般的只有当教员教数学之一途。”这种话大概意味着两点。其一是数学系毕业生不能才堪别用,其二是当教员只是个平凡没出息的职业。这种看法是完全错误,完全违背时代精神的。学数学者多半具有爱好与善用数学之倾向,在其四年研习中,除去获得了数学的基本知识而外,其推理能力多有增进,于计算方法受到训练,并且养成了精密正确的习惯,以之认统计,会计,测量等与数量计算有关之业务,常能胜任愉快,而往往有用其所长,对于业务能做新的发展和贡献为不通晓数学的人所绝难企望者。此种事例,不一而足,至于面对英才,负乐育之责,其趣味至丰富,其价值极高贵,岂得谓之平凡?若断断计较出息的多寡,则是商贾之事,卑不足道矣,今将与诸君言别,谨述此以为赠。
          (选自1950年毕业纪念册)

          杨武之(1896— 1973)数学家,数学教育家,是我国早期从事现代数论和代数学教学与研究的学者,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的父亲。杨武之先生1950-1952年任同济大学教授。

毕业生风采

(选自1949年毕业纪念册)


毕业题辞

(图为1923年毕业纪念册中袁希涛先生题词影印,袁希涛时任同济大学常务董事)

(图为1947年毕业纪念册中董洗凡先生题词影印,董洗凡时任同济大学校长)

  毕业合影

(1916年电工机械科土木工程科及工艺培训学校毕业生合影)

(1923年机械科毕业同学合影)

(1937年附设高级职业学校首届毕业生合影)

(1942年工学院毕业生合影)

(1955年给水排水专修科毕业生合影)

(1961年物理专业首届毕业生合影)

(1976年工程测量专业首届工农兵学员毕业合影)

(1985年桥梁工程专业毕业生合影)

(1997年建工系毕业生合影)

          图片提供:校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