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势利导 顺势而为 乘势而上 【司言畅】在审核评估中打响上理“精品本科”品牌

14.09.2016  11:11

      本科教学是大学的根本使命,提升本科教学水平是大学的共同价值追求。“十二五”期间,我校确立了“做精品本科,争一流学科,创百强大业”的办学目标和“工程型、创新性、国际化”的人才培养定位,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成效显著,学校入选上海市本科教学教师激励计划,学生在国家级各类科技创新竞赛中捷报频传,教师教学能力屡获殊荣,学科专业建设亮点凸显,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精品本科”成为我校教育事业发展的一张名片。

今年正值“十三五”开局之年和学校百十年办学崭新起点,迎接上海市属高校审核评估工作,既是对我校“精品本科”战略实施三周年成果的一次全面检阅,更是学校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一个重要契机。对此,我们应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在评估中彰显特色、找准关键,合力助推上理“精品本科”再上新台阶。
   因势利导,就是要准确把握“管办评分离”的核心。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府管教育、学校办教育、社会评教育的“管办评分离”新常态应运而生。由于社会第三方评估机构能更好地代表行业的需求和评价导向,因此“管办评分离”从形式上看是评估模式的改变,从内涵上来说更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注重行业评价的改革导向,它必将引导高校将社会行业需求状况和发展规律作为人才培养定位、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资源配置的重要决策参考。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我校在两年多前提出的“对接行业,改造专业,引导就业”的人才培养改革方略,这与“管办评分离”的改革内涵高度契合,这不仅体现了学校紧密聚焦行业的办学传统,更凝结了学校党政对“中国制造2025”工程教育的深度思考。对此我们已经先人一步,我们更应该充满自信,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顺势而为,就是要找准并用好精品本科建设的“尺子”。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尊重各高校的办学自主权,鼓励高校“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对此,我们首先要找到上理工精品本科的“尺子”是什么。近年来,学校围绕“工程型、创新性、国际化”的人才培养定位,实施“本科教学教师激励计划”、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等项目成效显著、特色鲜明,这些就是我校精品本科建设的“尺子”。在找准“尺子”的基础上,我们更要思考怎么用尺子来“衡量”,怎么把衡量尺变成指挥棒。高校审核评估是对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检阅,更是对学校综合实力、办学水平、整体发展的全面考察,因此,学校全体干部和教职员工都应当从体系上、实践上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了解“尺子”,彰显特色,聚焦重点,强化落实,进而在工作中顺应形势、主动作为。
   乘势而上,就是要以一流学科、一流管理助力本科教学。 一所学校的本科教学工作是否具有高质量,不能仅体现在各项审核的内容是否“达标”,更应该看这所学校发展的引擎是否有力,教学的保障是否充实。不难想见,没有一流学科建设为支撑,精品本科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没有一流管理为保障,精品本科就会缺乏合力、丧失干劲。因此,我们唯有不断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推进学科高峰高原建设,夯实学科科研、管理服务工作的基石,才能为精品本科建设强化师资队伍、完善课程设置、拓展前沿视野、提升实践水平、提供一流保障,才能使精品本科建设在学校一流大学建设的系统工程中,拥有更好的基础和更大的平台,取得更加显著的建设成效。

原文刊于上海理工大学报第287期(总第527期)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