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技术打开京剧欣赏新维度 3D成就多元审美

25.04.2015  10:17

原标题: 电影技术打开京剧欣赏新维度(附照片)

  《霸王别姬》《龙凤呈祥》《萧何月下追韩信》《状元媒》《秦香莲》五部全新的京剧电影日前在北京集中首映,成为文化界的热门话题。

  这五部电影是国家级文化项目“京剧电影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戏曲人和电影人的一次集体联手。京剧电影工程于2011年启动,得到了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京津沪三地市委宣传部的支持,计划用5年时间,将10部经典传统大戏搬上银幕。

  京剧电影并非新鲜事物。不过,在声音和影像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电影究竟能为京剧带来什么?日前在北京举行的“京剧电影工程”论坛上,与会专家认为,首批亮相的这五部电影在留存传统艺术精华的同时,其所充分运用的现代电影技术,打开了京剧欣赏的新维度。

   3D成就传统戏曲多元审美

  五部影片中,由上海投拍的《霸王别姬》尤其引人注目——这是中国电影史上首部3D戏曲电影。它的出现,最能代表现代科技如何成就了传统戏曲。

  “3D拍摄最突出的视觉特点就是出屏效果。一次次‘破幕而出’的逼真感,带给观众沉浸式的观看体验,解决了看电影互动性不足的问题。”该片导演、上海文广局艺术总监滕俊杰这样说。看过该片2D和3D版本的观众会发现,两个版本的镜头不尽相同。这是因为2D和3D在拍摄时,镜头角度、镜头转换、表现手法都大不相同。中国电影资料馆技术部副主任左英告诉记者:人或物的纵向运动最能体现3D立体效果,但这样的镜头放在2D影片中,不仅没有冲击力,甚至会破坏观感。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滕俊杰对《霸王别姬》中适合制作3D效果的内容做了详细的梳理,对不少原来程式化的队形做了不破坏剧情的调整,一方面增加了纵向队形,同时,在灯光的运用上,注重了侧光、侧逆光,以强化被拍摄主体的层次感。特别是对项羽扔榜文、扔酒杯、风云突变中的道道闪电、项羽武戏中的刺枪、虞姬舞剑中的出剑等颇具视觉冲击力的动作细节进行了专门的、“扑面而来”的3D处理。当武打场面中的刀枪剑戟瞬间“”向银幕外,京剧武生们的腾跃、空翻仿佛就发生在观众周围。为了使得3D效果更加圆润,该片还采用了现场3D双机全程实拍这一创新的电影科技。

  值得一提的是,3D版《霸王别姬》还同时运用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全景声技术。现场京剧演出,其声音主要通过剧场内的返声设备进行传递,处于不同观看区域的观众听到的声音效果也不一样。而影院里的全景声技术,要求影院内的音响设备在30个以上,同时增设顶部扬声器,不仅使观众全方位被声音包围,而且声音可以在影院中自由移动,产生出一种动态效果。具体到《霸王别姬》中,便是在听觉层面上大大丰富了传统的唱、念以及曲牌旋律与锣鼓点,用许多观众的话来说:“刷新了我们对于戏曲舞台声腔的固有认知。

   电影技术激活京剧魅力

  京剧电影工程,开启了1949年以来最大规模的传统经典京剧电影系列拍摄工作。而此次五部影片的整体亮相,展现了电影在激活传统戏曲艺术上具备的潜力。几乎每一部影片,都在自觉地寻找和探索能够提升京剧欣赏效果和欣赏空间的电影手段。戏曲研究专家、前中国京剧院院长苏移说,舞台表演对于观众来说,是一种全景展示。观众对表演的视听印象,与他们所坐的座位密切相关,声音和景象的大小、粗细,局部与整体的交替、变更,是靠观众与舞台的距离以及观众的视线方位、角度变化给予调整的。而电影观众的观影体验,则通过镜头的推、拉、分切,附、仰、侧、正等摄影方位以及声向的调控取得,不受舞台限制。电影在取景、调音上的自主性特点,加强了声、像的清晰度和丰富性,提高了京剧艺术的视听审美效果。

  还有一些电影手法,恰到好处地弥补了京剧在舞台上的缺憾。有专家以《龙凤呈祥》为例说,京剧舞台上的这部作品,故事长,人物多,上下场繁复,造成全剧冗长缓慢,演出耗时三个多小时。拍成电影之后,运用电影的空间自由、转换快捷的优势,不仅使得故事更加精炼,结构更加严谨,人物形象也更加突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