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融入科研技术

27.05.2017  06:43

五月的申城,温和而不疏淡,热烈但不拘束,空气中散发着甜樱桃的丝丝甜香,彼时的布鲁克斯、斯特拉、图雷拉、香槟、雷尼……一颗颗色泽光洁、晶莹剔透的甜樱桃已然跃动在枝叶间。    

上海第一个大规模甜樱桃生产园在奉贤区青村镇和中村正向人们展示着丰收的喜悦,甜樱桃从“实验室”走进“田间果园”,在沪获得大面积产业化种植,不仅能让上海市民“食指”大动,更可亲手摘下新鲜的果子,品尝“本土化车厘子”,体验“十指”大动的收获乐趣。    

每个辉煌的背后都有一个勇敢的开始并伴着艰辛的过程。这个五月,对于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张才喜教授团队来说可谓历尽艰辛永不悔,数十年一剑终铸成。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原上海农学院)便开始了甜樱桃的试栽,然而其“繁花散尽,空余无物”并伴有严重的涝害死树现象,引种工作迟迟未见起色。时至1998年,时年青涩模样的张才喜加入团队并重新扛起了破局甜樱桃南移的大旗。    

通过甜樱桃授粉生物学的剖析,逐渐揭开了上海等南方冬季较温暖区域甜樱桃“”而不实的症结所在,继而有的放矢,分别尝试从砧穗特点、休眠补偿和物理调控等促进结实与平衡营养同生殖生长,甜樱桃暖地结实的成功曙光初现。为了推动“北樱南移”稳步实现产业化,2008年张才喜奔赴华盛顿州立大学,聚焦于甜樱桃开花结实和高效栽培技术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    

学成归国后,为了走出甜樱桃暖地栽培优良品种极少的困境,张才喜率领团队开展大规模的优良品种、砧木引进工作,并开展评估筛选与新品种繁育,先后引进国内外优良甜樱桃品种及具有早花特性的矮化砧木品种共计150余个,初步筛选出适栽南方暖地(新)品种30余个,并自主杂交培育苗木资源2000余份,极大丰富了现阶段国内甜樱桃品种名录,并促进了南方区域甜樱桃适栽品种的多样化。    

同时,基于农业产业对高产、优产、低成本诉求的提高,实现省力、高效、优质等生产指导趋势的深入,张才喜教授率领团队积极尝试省力化高效栽培模式,并建成国内首个具有成型快、整形简易、省力省工的改良篱壁式栽培模式(UFO,Upright Fruiting Offshoots System),为我国甜樱桃省力化栽培提供了模式参考。    

来源:今日头条 2017.05.26  

原文: 田间融入科研技术 交大甜樱桃科研成果走进“田间果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