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做课堂:农技送田头,农民尝甜头

20.10.2015  10:28

 

如何发挥自身的科技优势,提供实实在在的为农服务,切实帮助农民实现增收致富?嘉定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积极创新农民培训模式,开设农民田间学校,通过“课堂+田间”的授课方式,用当地农民看得到、听得懂、学得会的培训方法,提供零距离服务,切切实实地把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到田间地头,受到当地种植户的欢迎。嘉定区农民田间学校开办3年来,共举办哈密瓜班、草莓班、葡萄班等9个班,培训农民学员1500人次,通过辐射带动效应,有效帮助农户提升科学种植水平,示范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尝到“课堂到田间,农技送田头”带来的甜头,更有力带动了嘉定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

□记者 张红英

自下而上,

强调培训针对性

嘉定工业区灯塔村是远近闻名的草莓种植村,具有产业基础好、农民学习意愿强、技术优势明显等成熟条件。2013年3月,嘉定区农民田间学校首个培训班在该村开班。直接组织办班事宜的嘉定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艺师、嘉定区农作物学会秘书长王晓燕介绍说,农民田间学校在灯塔村试点开设哈密瓜班,从该村农户中遴选出25名学员,就是希望充分利用村里种植户的生产实践经验,以及嘉定区哈密瓜研究所的科研技术力量和师资条件,示范推广草莓套种哈密瓜茬口模式,进而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寻求产业发展瓶颈的突破口。

农民田间学校的创办,得到了各级部门和单位的高度重视。由嘉定区农技中心分管领导牵头,由市、区、镇各级分管领导组成的领导工作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明确各级相关部门的具体工作内容与职责;严格按照农民田间学校的培训要求组织实施,加强培训的组织管理、人员管理、档案管理和资金管理,充分调动科室及镇培训负责人的积极性,做到计划周密、措施到位、管理严谨,确保培训班的顺利开展。

农民田间学校为每个培训班配备了班主任、辅导员、工作人员等力量,对培训内容和课程设置做了精心安排。“我们努力办出实效,把农民培训班真正办到农民的‘心坎’里。”王晓燕说,作为全面了解学员能力水平及真正需求的有效手段,学员需求调研是田间学校办班的一个重要环节。每次培训班正式开班前,领导小组和辅导员都要认真制订调研计划,明确调研内容和调研方式,设计调查问卷;召集全体学员召开座谈会,听取农民实际需求,深入田间地头进行走访调研,收集农民生产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再根据各类调研结果,认真总结分析,科学安排培训内容,制订合理的培训计划。

在课程设置方面,嘉定区农民田间学校按照“大规划、小调整”的思路,科学设置培训系统计划,针对作物各生育期主要农事活动设置培训内容和方法,并根据测评及需求调研对课程计划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必要时可就某些共性的突出问题组织专题研讨。这种及时调整培训方案的做法,大大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体现了培训内容自下而上,从“农民中来、到农民中去”,紧密联系生产实际,提高了学员参与的积极性,对确保培训效果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讲、看、学、比”,

念好培训“四字诀

以农民为中心,课堂与田间相结合并且以田间为主,嘉定区农民田间学校所实行的是以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为特点的新型农民培训方式。田间学校的培训课程,围绕作物的全生长季,从播种到收获,全面跟踪作物的整个生育期的系统变化。其教学方法,概括来说,就是“讲、看、学、比”——讲:请农民讲;看:领农民看;学:带农民学;比:让农民比。

变农民听为农民讲,变农民学为农民教”。培训班上,授课老师以引导和启发式教学方式为主,充分发挥学员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促进学员之间互动交流,有效提升科学种植水平。嘉定区工业区灯塔草莓专业合作社的何永娥,之前也曾多次给农民朋友上过课,但在田间学校哈密瓜班担任辅导员的5个多月时间,让她对农民培训有了完全不同的体验。她说:“过去在培训时,总是以我为主进行讲解,照本宣科,不管农民是否听懂,学员也不会提问,学习效果不太理想。现在以农民为主我为辅,我出题与学员进行实地讨论和解答。在这过程中,我通过提示和引导,将自己平时积累的经验传授给他们。这样,进一步加深了种植户的理解,也提高了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嘉定区农民田间学校先后举办哈密瓜评比擂台赛、葡萄评优活动、葡萄发展微论坛、国家园艺工职业资格鉴定等十多次活动。丰富的培训内容和灵活的培训形式,不仅提供了专家、农业技术人员与农民面对面的机会,更激发了农民对科学种植技术的求知欲。学员费雪英对培训班赞不绝口:“在课堂听课,老师讲过的我们很容易就会忘记;这样实地看着学,相互问,大家说,记得牢。最开心的是,学员都是本村农户,田间学校提供了一个平台,能够互相交流学习、共同进步。大伙儿谁有技术不但不会藏着掖着,还要拿出来比比,这样的氛围很好。

今年9月,嘉定区农民田间学校华亭葡萄班葡萄评优活动暨培训班结业典礼在华亭农业园区开展。评优活动,不仅让成天忙于种植的农户有了一个充分展示才华的平台,也让优秀种植技能和培训成果得到更好的推广和展示。在葡萄评优活动中,专业评委从葡萄的可溶固性物、硬度、穗重、穗型、果粉、粒重、整齐度(色泽、大小、形状)、口感等指标,对来自华亭镇26名葡萄种植户选送的“巨峰”、“巨玫瑰”、“醉金香”、“夏黑”、“黄蜜”、“藤稔”、“金手指”7个品种34个样品进行综合评比。结业典礼中,26名学员以小组为单位,在培训老师精心制作的流媒体放映下,共同回顾了5个月来的培训历程。获奖学员代表杨叶青发言说:“农民田间学校这种培训形式有别于以往的培训,老师在田里给我们上课,更切实、更生动、更容易听懂和掌握;同时,老师们还带我们到先进的果园参观学习,使我们学到了许多先进的葡萄种植理念,对我们的农业生产帮助较大。

嘉定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顾海峰,是田间学校授课老师。他深有感触地说:“田间学校的教学模式使我和学员间有了互动,学的效果更好,应用的效果更好,而且农民把他们生产中许多实际问题能够及时反映给我,让我更了解他们的需求。如果能够把这些问题解决,对他们的帮助会很大,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他将“草莓+哈密瓜”高效茬口技术积极推广给农民,灯塔村农民在草莓后茬都种植了哈密瓜,每亩增收近万元。

辐射带动,

凸显培训高成效

嘉定区农民田间学校开办3年以来,共举办培训班9个,其中哈密瓜班3个、葡萄班4个、草莓班2个。学员们通过农民田间学校对作物全生育期的系统培训学习,提高了理论联系生产实践的能力,增强了相互学习的意识,由“不敢说转变到主动说”,由“技术保密转变到共同提高”,大家感到受益匪浅。

农民田间学校的开办,迅速推广了一批新品种与新技术。比如,哈密瓜培训班上,草莓套种哈密瓜华蜜0526、华蜜1001栽培模式以及连作障碍综合防治技术等得到了示范应用和推广;工厂化育苗新技术也在灯塔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40户农户首次采用了工厂化育苗技术。葡萄班上,“计划密植,先密后稀”、“新型整枝修剪模式”、“果实套袋技术”、“三疏技术”、“肥水管理技术”等新技术得以辐射推广,为全区葡萄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草莓班则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夏季太阳能闷棚处理技术、繁育壮苗技术、基肥早施技术等。

农民田间学校的开办,更使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得到显著的增长。据介绍,哈密瓜培训班25名学员在种植原有品种的基础上,带头试种了哈密瓜新品种“华蜜1001”,平均亩产量达1500千克,每户农户增收约6000元;同时,扩大了哈密瓜华蜜0526种植面积,由于种植水平有了提升,增产增收效益显著。灯塔村家家种草莓,旅游观光采摘逐步形成气候。种植草莓已成为当地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2014年该村有30%面积的种植户亩产值超过3万元,其中绝大多数为农民田间学校学员。葡萄合作社班学员樊江峰创办了马陆葡萄网,帮助马陆镇18家葡萄合作社在网上销售葡萄,上海市民只需通过网上订购,坐在家里就能吃到正宗的“马陆葡萄”。在2015年上海市优质葡萄评比活动中共获9个金奖,嘉定葡萄合作社班学员获得了4个金奖。

发挥“培训1户、辐射1方、带动1片”作用,嘉定区农民田间学校正积极探索更有效的培训模式,将农民培训和农技推广更紧密融合,让学员在培训中更好地学到真才实干,让更多农户掌握科学种植技术,品尝学习科技带来的甜头,共同走上增收致富之路。

齐头并进,

创新模式强素质

农民田间学校这种“以人为本”的培训模式,在农技推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全面提升了农民和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农业培训工作的实效和影响力。三年来,嘉定区不断探索农民田间学校办班模式,满足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的实际需求,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切实转变农民培训工作方式,把课堂与田间、理论与实践、专家与农民紧密结合到一起,广泛调动和依靠社会各方力量,争取政策与利用社会资源,开创嘉定农业技术推广的新模式。嘉定区农民田间学校被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评为上海市农民田间学校唯一的示范点,并获颁“农民田间学校嘉定示范点”铭牌;嘉定区农民田间学校申报的《创新田间学校模式,提升农民科学质素》项目,荣获市科协“推进公民科学素质示范项目”荣誉称号。培训老师顾海峰在“2015年上海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师说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班主任王晓燕被评为“2015年上海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荣誉称号;哈密瓜班学员费雪英获得“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和“上海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嘉定农民田间学校创办3年来,农民技能得到大幅度提升,农业科技人员的授课水平得到全面提高,组织者的培训管理能力得到了锻炼,“培育了一批新型职业农民,锻炼了一群培训授课教师,打造了一支高效的管理组织队伍”。正如嘉定农民田间学校学员经常说的那样:“个人种田致富不算啥,带领大家一起富了才算真正富。